描写粤剧的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越剧,母亲作文800字》
越剧,母亲作文800字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柴华伊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极爱越剧的。客厅里,书房里,卧室里,时不时传来几声母亲沉醉的低唱,就连双手浸在油腻中,也会隋不自禁地哼上两段。记得母亲最爱的两出戏是《藏书之家》和《陆游与唐婉》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对它们做到百看不厌的,不过自己倒是“沾了光”,在母
亲的熏陶下当时是对情节熟悉得很,即便是今日,经过时间的层层过滤,也还记得一二。母亲看戏时。入戏极深。听到感伤无奈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时,母亲的两道细眉就纠在了一起,双手习惯性地攥住衣角,眼神凝于舞台中央缱绻相拥的人儿;看到《孔乙己》中大刀劈向头颅后,那喷溅而出的鲜血洒向热气腾腾的馒头,母亲的嘴又紧紧地抿在了一块儿,然后缓缓松开,深深地叹一口气。母亲爱极了越剧,也爱带我去看戏。小时候,母亲带我去过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剧院,大多已经忘却了,而有个叫作“空中剧院”的地方却在我的记忆中深深地扎了根:哀婉的曲调,华美的服装,绚丽的舞台,还有那淡淡的百合香„„那柬百合的香气仿佛至今还萦绕在鼻间。那天,我跟着母亲去了“空中剧院”。剧终了,演员开始谢幕,但还有—项重要的仪式没有结束——献花!这时候献花看似简单,其实也是经过内部人员严格筛选的——要是人人都冲上去,舞台还不“轰隆”一声塌了——不准你献花就是不准!保安!上!那次,母亲通过层层关系,终于争取到了—个名额。为此母亲特意挑选了一大束百合,绿色的带有褶子的纸束着,美丽而不失高雅。母亲还带上了摄像机,我以为她会用摄像机摄下她与
自己仰慕的演员并肩的场面,但她突然把百合递到了我手上,推着我:“去,快上去,去献花!”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上舞台的,往下一看,黑压压一片——我已觅不到母亲在何处,但我知道,母亲一定在某个角落举起摄像机对准我„„下台后,舞台上绚丽灯光的影还在我眼中晃,感觉整个人晕乎乎的。倒是母亲,每每拿出影像回味,笑得合不拢嘴——比她自己上台还开心。后记当年台上的布景,在我心中多多少少沉淀下了浅浅淡淡的岁月陈香;印象中的母亲,正坐在我的身边哼唱着那曲我再熟悉不过的《葬花吟》。如今,在无人处我也会轻轻吟上一段:“我家小九妹„„”而母亲似乎正笑吟吟地看着我。
篇二:《粤剧粤曲列表》粤剧歌曲目录
001惆怅杜鹃花.mp3
002文千岁-禅院钟声-粤剧.mp3003粤剧-啼笑姻缘-原唱.mp3004鹅潭夜月红线女.mp3
005郭凤女魂梦绕山河梁玉嵘.mp3006梁玉嵘、粤剧-惆怅沈园春.mp3007粤剧-鸳鸯泪洒莫愁湖.mp3
008搜书院之柴房自叹红线女粤曲.mp3009七月落薇花-梁玉嵘-.MP3
010楼台泣别叶幼琪蒋文端.mp3
011啼笑姻缘长亭送别黄少梅郭凤女.mp3012山伯忆祝黄少梅.mp3
013搜书院初遇诉情马师曾红线女吕玉郎.mp3014孔雀东南飞之惜别-粤剧李宝莹.mp3
015梁山伯祝英台之草亭结拜-粤剧李宝莹.mp3016卖油郎独占花魁.mp3
017搜书院之初遇诉情-粤剧钟丽容.mp3018游园惊梦-粤剧牡丹亭李宝莹.mp3
019文千岁、粤剧-唐伯虎点秋香之求神.mp3020香君守楼红线女.mp3021新马师曾许仙出家.mp3022粤剧-庵遇.mp3
023粤剧-白玉红梅.mp3024粤剧-白云晚望.mp3025粤剧-百年经典.mp3
026粤剧-碧玉簪之并蒂花开.mp3027粤剧-边个话我傻.mp3028粤剧-陈笑风.mp3
029粤剧-春风得意-倪惠英.mp3030粤剧-春宵.mp3031粤剧-崔莺娘.mp3
032粤剧-打神红线女.mp3
033粤剧-狄青夜闯三关之追夫.mp3
034粤剧-帝女花-任剑辉白雪仙.mp3035粤剧-帝女花之相认.mp3036粤剧-多情君瑞俏红娘.mp3037粤剧-鹅潭夜月.mp3038粤剧-分飞燕.mp3
039粤剧-风雪卑田院.mp3
040粤剧-凤阁恩仇末了情.mp3041粤剧-凤烛烧残泪未干.mp3042粤剧-芙奴传之二.mp3043粤剧-观柳还琴.mp3044粤剧-光棍姻缘.mp3
045粤剧-光绪皇夜祭珍妃之祭珍妃.mp3046粤剧-光绪皇与珍妃.mp3
047粤剧-汉武帝初会卫夫人.mp3048粤剧-红梅记之石牢咏.mp3
049粤剧-红线女.mp3
050粤剧-红烛泪-丽莎.mp3051粤剧-胡不归.mp3
052粤剧-胡不归之哭坟.mp3053粤剧-胡不归之慰妻.mp3
054粤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mp3055粤剧-花田错会-倪惠英梁玉嵘.mp3056粤剧-还琴记之一.mp3057粤剧-魂断马嵬坡.mp3
058粤剧-火网梵宫十四年.mp3059粤剧-祭潇湘.mp3
060粤剧-祭玉河之哭阿娇.mp3061粤剧-江山美人之龙凤店.mp3
062粤剧-锦江诗侣二关国华蒋文端.mp3063粤剧-锦江诗侣一关国华蒋文端.mp3064粤剧-客途秋恨-邓志驹.mp3065粤剧-孔雀东南飞之惜别.mp3066粤剧-李宝莹夜送寒衣.mp3067粤剧-李香君之香君守楼.mp3068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mp3
069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楼台会.mp3070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愿为蝴蝶绕孤坟.mp3071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十八相送.mp3072粤剧-柳毅传书之洞房.mp3
073粤剧-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mp3074粤剧-六号门之卖仔.mp3075粤剧-楼台会之二.mp3076粤剧-楼台会之一.mp3077粤剧-罗家宝.mp3078粤剧-卖花女.mp3079粤剧-梦会太湖.mp3
080粤剧-牡丹亭之游园惊梦.mp3081粤剧-穆桂英挂帅-李敏华.mp3082粤剧-平湖秋月-红线女.mp3083粤剧-七月落薇花.mp3
084粤剧-情僧偷到潇湘馆.mp3085粤剧-情殉劫后花梁玉嵘.mp3
086粤剧-任剑辉红线女游龙戏凤.mp3087粤剧-三笑姻缘之求神.mp3
088粤剧-傻仔-洞房梁醒波任冰儿.mp3089粤剧-山伯临终.mp3
090粤剧-十八相送-文千岁李宝莹.mp3091粤剧-十绣香囊.mp3
092粤剧-双星恨-天仙别梁耀安.mp3093粤剧-司马琴挑.mp3094粤剧-搜书院.mp3
095粤剧-苏三起解-李宝莹.mp3096粤剧-投荔曲.mp3
097粤剧-王昭君-李宝莹.mp3098粤剧-文千岁李宝莹.mp3099粤剧-西施之梦会太湖.mp3100粤剧-绣襦记之乞食.mp3
101粤剧-一-白玉红梅罗家宝.mp3102粤剧-一-狄青闯三关林锦屏.mp3103粤剧-一-风雪卑田院罗家宝.mp3
104粤剧-一-十绣香囊梁耀安蒋文端.mp3105粤剧-佚名-孔雀东南飞.mp3106粤剧-英台怨.mp3
107粤剧-游龙戏凤-任剑辉白雪仙.mp3108粤剧-玉河浸女之定鸳盟.mp3109粤剧-玉河浸女之祭玉河.mp3110粤剧-玉河浸女之喜相逢.mp3111粤剧-玉女香车.mp3112粤剧-元和丐食.mp3
113粤剧-原唱-万恶淫为首之乞食.mp3114粤剧-昭君出塞-莲灯千炬.mp3115粤剧-重台泣别.mp3116粤剧-周瑜忆小乔.mp3
117粤剧-紫钗记-花院盟香梁玉嵘.mp3118粤剧-紫钗记之剑合钗圆.mp3119粤剧-洞庭十送丁凡蒋文端.mp3120粤剧六月飞霜之大审梁汉威.mp3121粤剧、黄俊英-369查户口.mp3122粤剧、梁玉嵘-花弄影.mp3123粤剧、梁玉嵘-榕树情.mp3
124粤剧、梁玉嵘-跃马扬蹄又一年.mp3125粤剧、梁玉嵘-再折长亭柳.mp3
126粤剧、粤剧-1-崔莺娘百年经典.mp3127粤剧、珍珠-塔.mp3
128粤剧名家叶幼琪粤剧艺术欣赏珠江帆影.mp129粤曲-碧海狂僧[何非凡].mp3
130粤曲-搜书院之柴房自叹[红线女].mp3131粤曲-喜得贤媳妇[邓碧雪VS张月儿].mp3132粤曲林冲泪洒沧洲道潘国荣潘芊芊.mp3133粤曲任剑辉靓次伯大红袍十奏严嵩.mp3134粤曲苏东坡梦会朝云悼亡陈笑风.mp3
135粤曲鸳鸯泪洒莫愁湖泪洒莫愁湖冯刚毅.mp136珍珠塔之怜才何非凡李宝莹.mp3137重台泣别何非凡凤凰女kb.mp3138朱弁回朝之招魂陈笑风作品.mp3139子建会洛神黄少梅.mp3140孤舟晚望陈笑风转.mp3
141粤剧-前程万里-红线女劳允澍.mp3142-白粉悲歌-粤剧粤剧搞笑.mp3143梁玉嵘、粤剧-花弄影.mp3
144-相思泪-粤剧广东粤语小调.mp3145刘君儿-心花寄-粤剧.mp3146迎宾曲.mp3147仙姬送子.mp3
148广东小曲八仙贺寿大佛图.mp3149越国骊歌黄伟坤琼霞.mp3
150粤曲林冲泪洒沧洲道潘国荣潘芊芊.mp3151再折长亭柳徐柳仙.mp3152笛子牧民新歌.mp3{描写粤剧的作文}.
153笛子扬鞭催马运粮忙笛子独奏中国民曲.mp154梦会梅花涧蒋文端叶幼琪.mp3{描写粤剧的作文}.
155苏小妹三难新郎罗家宝林小群.mp3156文千岁-七月七日长生殿.mp3
157搜书院之柴房自叹红线女粤曲.mp3158仕林祭塔郎筠玉vs关国华上.mp3159浔阳月夜听琵琶-陈玲玉.mp3160风雪卑田院-小神鹰.mp3
161夜送寒衣新马师曾钟丽蓉.mp3162万恶淫为首之乞食-新马仔1.MP3163唐宫恨史之雨夜忆芳容.mp3164蔡文姬归汉谭佩仪.mp3
165文千岁-卖油郎独占花魁.mp3166粤剧-西施之梦会太湖.mp3167粤剧-庵遇.mp3168粤剧-崔莺娘.mp3169粤剧-鹅潭夜月.mp3170粤剧-风雪卑田院.mp3171粤剧-芙奴传之二.mp3172粤剧-观柳还琴.mp3173粤剧-光棍姻缘.mp3
174粤剧-汉武帝初会卫夫人.mp3175粤剧-红梅记之石牢咏.mp3
176粤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常香玉.mp177粤剧、黄俊英-369查户口.mp3178粤剧、梁玉嵘-花弄影.mp3
179粤曲苏东坡梦会朝云悼亡陈笑风.mp3180珍珠塔之怜才何非凡李宝莹.mp3181朱弁回朝之招魂陈笑风作品.mp3182子建会洛神黄少梅.mp3
183粤曲任剑辉靓次伯大红袍十奏严嵩.mp3184粤曲柳毅传书花好月圆.mp3185李候主私会-龙剑生_梅雪诗.mp3186八仙贺岁-群星.mp3
187黄飞虎反五关-罗品超.mp3188沙家浜朝霞-周展忠.mp3189血溅乌纱-罗家宝.mp3190倒卷珠帘-文觉非.mp3191一江春.MP3192悲秋风.MP3
193偷看御妹-梁耀安_倪惠英.mp3194金玉良缘-邓志驹_蒋文端.mp3195步步高.MP3
196乾隆玉秀赏花灯原唱.mp3
197人月两团圆邓志驹苏春梅.mp3
198现场版-春风得意天汪明荃演唱会.mp3199粤剧-情殉劫后花梁玉嵘.mp3200粤剧-火网梵宫十四年.mp3201粤剧-还琴记之一.mp3202粤剧-元和丐食.mp3
203粤剧-绣襦记之乞食.mp3204粤剧-还琴记之一.mp3205借靴-文觉非.MP3
206粤剧-锦江诗侣二关国华蒋文端.mp3207粤剧-锦江诗侣一关国华蒋文端.mp3208粤剧-客途秋恨-邓志驹.mp3209俏潘安洞房-龙剑生_梅雪诗.mp3210梁天来之和尚抱不平-白驱荣.mp3211红鸾喜-芳艳芬.mp3-.MP3212沙三少情挑银姐-邓志驹.mp3213粤剧-罗家宝.mp3214梦破情断-红线女.mp3
215粤剧-平湖秋月-红线女.mp3216郭炳坚-九七分飞燕.mp3217郭炳坚-卖花曲.mp3218郭炳坚-姐仔靓.mp3
219郭炳坚-康定情歌-大沓地才子佳人.mp3220郭炳坚-患难夫妻.mp3
复件071粤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十八相送.mp3
喜庆八音目录
03六国大封相.mp304大拜门.mp305醒狮.mp306大吹场.mp307得胜令.mp308满堂红.mp309娱乐升平.mp310举金杯.mp311祝寿曲.mp3
027碧血写春秋(夜巡)-林家声-吴君丽.MP3030-祝寿歌.MP3
031小凤仙(中秋夜)-冼剑丽_文千岁.MP3033-搜书院之初遇诉情.MP3034百花亭赠别.MP3
037腌堂认母(母子重逄)李宝莹_文千岁.MP3
篇三:《戏曲大舞台作文》戏曲大舞台作文主讲明师:吴卫新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教坛新秀,宁波市第三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入选市115人才工程,宁波帘基础教育教学初中视导兼职视导员。【写作经】中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比如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昆曲、高亢悲凉的梆子戏、轻柔婉转的越剧,同学们可能都有所耳闻。殊不知,中国的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它深深地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要问同学们是否喜欢戏曲艺术,我想十有八九都会选择摇头。因为艺术的门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这样直观,有这样大的选择余地。影视文化(尤其是韩剧)、+络动漫、流行音乐、玄幻小说等等都对传统的戏曲艺术形成了逼压的态势,再加上戏曲艺术本身比较冗长,节奏较慢,时代气息不够浓厚,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时空距离,而且戏曲需要安安静静聆听欣赏,一招一式的模仿学习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所以同学们不是很欢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作为在这片戏曲艺术极其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下来的传人,对于这一艺术形式不可不有所知,刚开始可能不一定就能被吸引,但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剧种、剧目肯定是有其独特的魅力,沉下心来,就一定能有吸引你触动你的地方。阳光午后,泡上一杯茗茶,戴上耳机,茶香袅袅,丝管悠扬,别有韵味;周末假期,或者邀上三五同学,寻找一个远离喧嚣与浮躁的场所静静地欣赏梨园风情;如果流行音乐听得腻了,不妨学上几句清纯的戏曲,可能也不失为一种享受,怎么样?试试看,不试试怎么感受其非凡的魅力呢?那么如何写这一单元的作文呢?可以发表见解:面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市场萎缩,一步步地走向衰落,不知你会作何感想,你尽可以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可以介绍推广:你钟情某一戏曲艺术,就妙笔生花,将你的钟情与喜爱通过文字传递给你身边的朋友;可以描述经历:你或者和你的家人朋友,曾经一起欣赏梨园风情,那你就用细腻的笔触去将这一过程再现出来。同学们,情为文章之魂,只有你对祖国的戏曲艺术满腔热爱,你才会接近她,了解她,感受她,你笔下的文字也才会写得丝丝入扣,才会灵动丰厚,才会感染身边的同学。我们不要将戏曲艺术拒之门外,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作文本越剧·母亲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柴华伊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极爱越剧的。客厅里,书房里,卧室里,时不时传来几声母亲沉醉的低唱;就连双手浸在泡沫油腻的餐具中,也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两段。记得母亲最爱的两出戏是《藏书之家》和《陆游与唐婉》。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对它们做到百看不厌的,不过自己倒是“沾了光”,在母亲的熏陶下,不仅对很多戏剧情节熟悉得很,而且也渐渐喜欢上了越剧。母亲看戏时,人戏极深。听到感伤无奈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对,母亲的两道细眉就纠在了一起,双手习惯性地攥住衣角,眼神凝于舞台中央缱绻相拥的人儿;看到《药》中大刀劈向头颅后,那喷溅而出的鲜血洒向热气腾腾的馒头,母亲的嘴又紧紧地抿在了一块儿,然后缓缓松开,深深地叹一口气。母亲爱极了越剧。(七年级作文)小时候,母亲带我去过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剧院,大多已经忘却了,而有个叫作“空中剧院”的地方却在我的记忆中深深地扎了根:哀婉的曲调,华美的服装,绚丽的舞台,还有那淡淡的百合香„„那束百合的香气至今仿佛还萦绕在鼻间。那天,我跟着母亲去了“空中剧院”。剧终了,演员开始谢幕,但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没有结束——献花!这时的献花看似简单,其实也是经过内部人员严格筛选的——要是人人都冲上去,舞台还不“轰隆”一声塌了——不准你献花就是不准!保安!上!那次,母亲通过层层关系,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名额。为此母亲特意挑选了一大束百合,绿色的带有褶子的纸束着,美丽而不失高雅。母亲还带上了摄像机,我以为她会用摄像机摄下她与自己崇拜的演员并肩合影的场面。但她突然把百合递到了我手上,推着我:“你,快上去,去献花!”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上舞台的,
往下一看,黑压压一片——我已觅不到母亲在何处,但我知道,母亲一定在某个角落举起照相机对准我„„下台后,舞台上绚丽灯光下的影子还在我眼中晃,感觉整个人晕乎乎的。倒是母亲,看着这张相片,笑得合不拢嘴——比她自己上台还开心。当年台上的布景,在我心中多多少少沉淀下了浅浅淡淡的岁月陈香;印象中的母亲,正坐在我的身边哼唱着那我再熟悉不过的《葬花吟》。如今,在无人处我也会轻轻吟上一段:“我家有个小九妹„„”而母亲似乎正笑吟吟地看着我。(指导老师郑丹红)明师点越剧,这个衍生在江南的美丽剧种,在朦胧的烟雨中尽显柔媚和温情。婉约灵动的江南故事,似水柔情的公子小姐,帷幕拉开,聆听天籁般的音律,忘却了尘世烦恼,随情入戏,陶醉在美妙的乐曲之中,风流情韵迎面而来。越剧,已经成了江南风骨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通读此文,猜想怕是没有一个对越剧极尽痴迷的母亲,是断然写不出这样文字的。文笔闲适流畅,收放自如,特别地有味。独立成段的句子俯拾皆是,错落有致,颇有韵味,越剧馨香满满地散落在文字中间。在具体描写上,整散选材也有讲究,有零散采撷母亲对越剧挚爱的生活剪影,也有浓墨描写自己跟随母亲陶醉其间并争得献花机会的场景细描,格外丰满。
篇四:《越剧简介》{描写粤剧的作文}.越剧简介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是当地的一种说唱形式,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后来小歌班进军海和杭州,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文革”期间,越剧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受到了冲击,流传的范围大幅度缩减。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剧界经过一系列改革后,重新焕发了生机,浙江的“小百花”效应和上海的“红楼”现象造就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演员和编、导、音、舞、美专业人才,越剧在新时期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之路。
越剧发展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自全面艺术改革以来,不断繁衍出众多的艺术流派,它们犹如一朵朵绚丽夺目的奇葩,争奇斗艳,各具独特的色和香,装点着越苑的满园春色,使人们为之倾倒,为之陶醉,人们喜爱越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越剧拥有一批独树一帜的流派、专业和业余的演出经常有流派演唱会,观众中有许多人是某派迷,对某一流派格外喜爱,直到入迷的程度,这说明流派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
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其流派形成于60年代,上海越剧院作曲项管森在《越剧唱腔研究》中队当时著名的越剧演员唱腔特点作了分析,称之为“流派”,后来该稿被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定为“戏曲音乐讲义”油印成册,并在同行中流传。1964年,浙江的戏曲音乐专家——贺仁忠,芦炳容,周大风,陈献玉等,根据浙江著名演员自己独有的,又明显区于[上海六大流派]的唱腔风格,对外公布——浙江省有四大女小生越剧流派。即陈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宝花派,高爱娟派。以及浙派越剧男女合演中基本男调。
现今存在的流派有很多,袁派,尹派,范派,傅派,徐派,王派,戚派,陆派,吕派,金派,毕派等都是有其各自的特色,是越剧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由王文娟(工花旦)创立的王派是当今越剧比较突出且受欢迎的一个流派。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王文娟的中低音区音色浑厚柔美,在唱段的重点唱句中,则运用高音以突出唱段的高潮,从而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演唱时她以真声为主,吐字雅中显浓艳。她善清晰,不追求花哨,在朴实中见华彩,于淡中把不同曲调、多种板式组织为成套唱腔,细致而有层次地揭示人物内在感情的细微变化。《红楼梦·焚稿》中的“一弯冷月照诗魂”也是集中体现王派特色的典型唱段。这段[弦下腔]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转折,运用旋律高低起伏、节奏顿挫,赋予人物鲜明的音乐形象。至“如今是知音已绝”
的“绝”字,音调嘎然刹住,人物情绪猛然转折,从接着的“诗稿怎存”转入[正调流水],由于吸收了绍剧高亢奔放的音调轮廓,鲜明的节奏,唱腔显得悲怆、激愤。王文娟的甩腔极具特色,句幅较长,委婉曲折,情深意长。《孟丽君·游上林》是著名的王派唱段,风流皇帝察觉出孟丽君可能是女性,借邀她同游上林步步进逼。女扮男装的孟丽君则处处留神巧与周旋。为掩饰女性身份,增强阳刚之气,王文娟在唱腔中吸收了越剧著名老生吴小楼的某些旋律,唱法上也特别注重胸腔共鸣,喷口有力,吐字坚实,使音色变粗,音质变厚,这样很符合具体情境和人物身份。王派的流派传人有钱爱玉、周云娟、舒锦霞、单仰萍、洪瑛、俞建华、何炯华、王志萍、李敏、陈晓红、王桂萍、陈萍等。
总之越剧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艺术思想更加解放,艺术观在创作演出上,题材、风格更加多样化,二度创作更致力于吸收现代艺术的成果,进行大胆的探索。越剧在影响遍及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赢得盛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越剧在今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五:《2015广州中考作文试题及范文》2015广州中考作文试题:《地铁客的风格》这篇文章,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人的性格及其地域文件。同样,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也可以反映出广州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面貌。请你结合身边的鲜活事例,以“广州风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④不得抄袭《地铁客的风格》一文的内容。
名师点评:
《广州风格》相较于往年《迟了一分钟》《出错》等中考作文题,引导考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入手,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具有地域气息,体会人文气息浓郁的广州风格,貌似无“章”而循,是一道极有广州特色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广州风格的熟知进行写作,让学生都有话可说,符合中考写作标准。同时,这个题目有个小障碍会影响高分的就是写作素材过大,学生难以结合自己生活事例,无法谈细谈深。选拔性的考试需要有一定的规定性,否则就拉不开差距,所以高分并不仅是“知道文化”更要“感知文化”,不易发挥。
今年的作文题在审题上没有给学生设置太大的难度,题目也贴近学生生活,但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简而言之,作文题集合了生活化、本土化、时代化三大特点,学生一般不会跑题,但想拿高分有一定的难度。
广州风格范文一:
广州最具代表性的新建筑……
不是“小蛮腰”,而是:广州歌剧院。它毫不起眼,不像“大裤衩”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角度,都是路过者必须仰视并感叹的对象。尽管这种感叹以揶揄居多。
广州歌剧院,无论美学成就,还是国际声望,实际上都在“大裤衩”和“小蛮腰”之上。2010年建成的广州大剧院,2014年便被《今日美国》评为“世界十大歌剧院”。但它完全淹没在珠江新城CBD栉比鳞次的高楼里。而北京的国家大剧院,虽然只有半个蛋的极简造型,但周围的一切,都是围绕它而存在或失去存在。
“歌剧院”很是高大上,“广州歌剧院”则竭力融入众生。在这里,人们甚至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粤讴与粤剧。下雨了,附近少年宫、花城广场的孩子及游客,常常跑来这里躲避风雨。广州歌剧院留有大面积的室外公共空间,可庇天下寒士,这和广州骑楼文化异曲同工。
距离广州歌剧院不远处,有广东美术馆。从体量上来看,它还是小了。但这里,曾是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今年,即使是只有一个展览,也足以让广东美术馆收获致敬,因为它举办了“赖少其诞辰百年作品展”。
赖少其是谁?
北京有黄永玉,天津有范曾,那可都是大得不得了的爷和腕儿。
通过广东美术馆的展览,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广州有个赖少其,他在艺术上的造诣,比黄永玉、范曾,大了许多。策展人认为赖少其能够厕身20世纪中国最伟大艺术家
行列而毫无愧色。但赖少其一直默默无闻。黄永玉请教过钱钟书,人尽皆知;赖少其提携过黄宾虹,难以置信。我曾想:要是赖少其是黄永玉或范曾,那广州该就是中国现代绘画的中心了吧。后来我又想,要是赖少其是黄永玉或范曾,那就没有赖少其了。
广州不是中国现代绘画的中心。但中国幸有赖少其。
广州还有一个现代绘画大师曰王肇民者,和赖少其恰成双璧,同样默默无闻。但中国幸有王肇民。
国立中山大学牌坊和广东美术馆一江之隔。穿过牌坊,所行不远,就是中大校园里的陈寅恪故居。一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两层楼房。前不久,见叶嘉莹领一班学子,在故居阳台上,围炉夜话。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学人。
其实,艺术,比学术更需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为,艺术充满矛盾。它在当下可有可无,在历史上却必不可少;它理应超越名利,却最容易被人利用以攫取名利;它从来没有被正确理解,理解它甚至比理解宇宙还难,但艺术家都自觉掌握了艺术真理;艺术绝对存在,艺术家相对存在,故“不可一世而无能为力”最终成为艺术家的深痛……
至今,陈寅恪故居,只是学人朝拜的圣地。文艺式的探访,实不多见。要说广州的文艺地标,这里才是最酷的所在。但从建筑看过去,它实在是太不起眼了。知道这里的人,不多。在广州街头问问,估计也没几个知道陈寅恪的。但是,广州这座城市,在人们的印象中,却拥有着浓重的“独立”、“自由”的精神气质……
爱广州,爱文艺。广州有文艺,没范儿。这让人窃喜。
广州风格范文二:
广州作为岭南重镇,从西汉南越到近代民国,孕育出厚重的历史文化;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变幻出令人惊艳的摩登都市文化。人们常常从GDP去比较北上广深。其实广州风格不在于它多大多超级,而在于其风格至今是以岭南味为主旋律,依然活色生香。
在广州珠江以南,坐落着闻名海内外的中山大学,其校园所在地正是原来的私立教会大学岭南大学。值得一提的是,那一片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单位的百年建筑群。这些建筑掩映在最有广东水乡特色的大榕树中,每一栋是当初美国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建筑形制和广场式布置是典型的美式风格,红砖绿瓦的采用又深得岭南乡土况味。类似西洋、岭南风格相融,清末与民国时代混杂的风韵在广州还有很多,沙面建筑群、长堤建筑群、东山新河浦都是如此,令人直叹融合之妙。
除了建筑融合中西之妙,广州的饮食文化同样是在百味交融中凸显岭南之传统。在广州几乎能吃到全世界的各色食品,天南地北的口味都能在这里找到落脚点。随着移民人口的增加,广州本土的饮食风味却一直没有被冲淡。就这一点来说,广州似乎胜过许多大城市,比如在北京、深圳这样的“大熔炉”,是不可能有北京菜、深圳菜的。无论是街头肠粉店,郊区农庄还是高档酒家,粤式饮食从不缺席,“一盅两件”几乎能被所有口味的人群接受。
广州与香港文化同根同源,粤语文化主导下,广州无论是电台电视节目及影视作品,还是商业广告活动,广州话一出都很容易让人共鸣。许多活灵活现的俗语多年来大行其道,诸如“落雨大,水浸街”,“新年行大运”、“游车河”、“埋单”、“企稳”、“搞掂”、“跳槽”、“一头雾水”、“恭喜发财”之类的话语都能穿越地域界限,席卷大江南北。更别说早年香港和广州的粤语流行歌,早已经成为几代国人耳熟能详的韵律,至今还被人翻唱。
有人说广州包容,这意味着她的宽容度非常大,不分民族、信仰和语言的人群都能在这里落户,开枝散叶,所以她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包容之外,广州的岭南基因{描写粤剧的作文}.
又是如此强大,无论是扒龙舟、逛花街、派利是、饮早茶、煲凉茶乃至所有的风俗人情,都有着高度的粤人“统一式”。如此“内核坚守,拥抱变化”的品质,恰恰是中国大城市在工业化狂飙中最该珍视的。
广州风格范文三:
网上曾经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有个后生仔整天无所事事,穿条短裤,脚上一双人字拖,吃饭也很随意,一碟肠粉,一碗艇仔粥即可满足胃口,一幅烂泥糊不上墙的衰样。然而,他却是十几套物业的业主,虽然每月有不菲的收益,却一不开跑车,二不混夜场,每天还给父母大人煮饭煲汤。
广州人崇尚闷声发大财,就是发了财不喜炫耀。低调、务实,造就了广州藏富于民,所以北方人总觉得广东人与全国不合拍,于是被讽为文化沙漠,广州人赌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起了全国第一座购书中心、也是当时全国营业面积最大的书城,如今广州是全国最喜爱阅读、购书最多的城市之。
我来广州有二十多年了,也慢慢嚼出点儿广州人骨子里的脾性。其实,务实是为了给自己更大的腾挪空间。发财积蓄实力,是为了干大事,然而干大事又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建小蛮腰时,当时的设计高度是世界第一,然而市民和媒体纷纷批评政府过于追求高大上,爱出风头,于是就砍低了几十米,甘愿充当小二。
务实的品格也造就了这个城市充满了浓浓的亲民风格,为政者凡事以民为先。广州贵为全国四大一线城市,却是房价最低的,全国最具实力的一批房地产大鳄总部都在广州,他们不敢在这个城市里翻云覆雨,巧取豪夺,因为他们怕得罪精明善于理财的市民们。
初来广州时,“唔该”“唔该”(即“谢谢”)不绝于耳,觉得广州人虚伪,然而正是这一声声的口头禅却营造了城市温馨气氛。公交车上很少见到抢座的,地铁站里排队候车成了习惯,无论人流多么密集。
一位年纪大的同事说,她的女儿在上海读完大学后留下来发展,几年后还是回到广州,女儿觉得还是广州生活方便。这种方便是有时说不清,然而一离开就立马感觉到。这种生活上的便利是一种自然的传递,没有刻意装扮。
北方许多食肆为了招揽顾客,营造噱头手法颇多,比如吃火锅送眼镜布,其实那块粗糙的眼镜布根本不能擦拭上千元的贵重镜片。广州人就是这样,给你方便,又不显做作;有时你略觉冷漠,那是因为主人替你想得更周全,以不损害你的利益为前提。
广州人有点闷骚,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有时会撕下温情的面具,露出疯狂的面孔。广州人喜欢潮,喜欢前卫,喜欢一切标新立异的事物,所以风尚总能快内地半拍。办足球队就要拿全国冠军、亚洲冠军,请教练就要请世界名帅,请明星就要欧美大腕。前足球先生卡纳瓦罗以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广州球迷,上千球迷涌向机场相送,齐声高唱《说不出再见》,以表达广州人的感激和忠诚,以致发誓要带着微笑来、也带着微笑离开的卡帅洒下热泪而去。
这就是广州风格,务实,理性,而不乏温情;低调,也会随时暴发激情。
篇六:《中考优秀作文21《广州风格》范文三》2015年广州中考作文范文:广州风格
材料《地铁客的风格》给同学们,特别是那些不知道从何处写起的同学一个很好的方向。对于“广州风格”这篇作文,你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入手,通过自己身边的一些事例去写富有广州人文气息,地域气息的事情。说到广州风格我们最先想到的或许是那“广式茶点”,因而在你觉得无从下笔之时你便可以从“早餐写起”,然后上升到广州的美食文化。写作的过程中广州的文化是我们必须要写的,但是最主要的是让阅卷老师看到你对广州文化的感知,因而一定不要停留在文化表层。
《广州风格》范文三
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新建筑,当是“大裤衩”。
广州最具代表性的新建筑不是“小蛮腰”,而是:广州歌剧院。它毫不起眼,不像“大裤衩”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角度,都是路过者必须仰视并感叹的对象。尽管这种感叹以揶揄居多。
广州歌剧院,无论美学成就,还是国际声望,实际上都在“大裤衩”和“小蛮腰”之上。2010年建成的广州大剧院,2014年便被《今日美国》评为“世界十大歌剧院”。但它完全淹没在珠江新城CBD栉比鳞次的高楼里。而北京的国家大剧院,虽然只有半个蛋的极简造型,但周围的一切,都是围绕它而存在或失去存在。
“歌剧院”很是高大上,“广州歌剧院”则竭力融入众生。在这里,人们甚至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粤讴与粤剧。下雨了,附近少年宫、花城广场的孩子及游客,常常跑来这里躲避风雨。广州歌剧院留有大面积的室外公共空间,可庇天下寒士,这和广州骑楼文化异曲同工。
距离广州歌剧院不远处,有广东美术馆。从体量上来看,它还是小了。但这里,曾是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今年,即使是只有一个展览,也足以让广东美术馆收获致敬,因为它举办了“赖少其诞辰百年作品展”。赖少其是谁?
北京有黄永玉,天津有范曾,那可都是大得不得了的爷和腕儿。
通过广东美术馆的展览,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广州有个赖少其,他在艺术上的造诣,比黄永玉、范曾,大了许多。策展人认为赖少其能够厕身20世纪中国最伟大艺术家行列而毫无愧色。但赖少其一直默默无闻。黄永玉请教过钱钟书,人尽皆知;赖少其提携过黄宾虹,难以置信。我曾想:要是赖少其是黄永玉或范曾,那广州该就是中国现代绘画的中心了吧。后来我又想,要是赖少其是黄永玉或范曾,那就没有赖少其了。
广州不是中国现代绘画的中心。但中国幸有赖少其。
广州还有一个现代绘画大师曰王肇民者,和赖少其恰成双璧,同样默默无闻。但中国幸有王肇民。
国立中山大学牌坊和广东美术馆一江之隔。穿过牌坊,所行不远,就是中大校园里的陈寅恪故居。一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两层楼房。前不久,见叶嘉莹领一班学子,在故居阳台上,围炉夜话。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学人。
其实,艺术,比学术更需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为,艺术充满
矛盾。它在当下可有可无,在历史上却必不可少;它理应超越名利,却最容易被人利用以攫取名利;它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