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月潭文章
详细内容
篇一:《日月潭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日月潭》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大江南北的秀丽河山,风土人情,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日月潭》结构清晰,语言优美,使师生沉醉在诗一般的环境之中,有利于熏陶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看结合,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出示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3.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去日月潭看看,再读读课文,相信这些问题你们一定能自己解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诵)刚才看了日月潭,听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自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看谁最先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大声读,师相机指导,遇到读书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及时鼓励)
3.检查读书情况:(1)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
(2)指名读去掉注音的生字
(3)指名读课文中的生词:
(4)学生选择一段展示读,目标是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欣赏美景
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演示填空题:
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那里()(),周围有许多()。生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后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这么美的湖要叫日月潭呢?
(1)学生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或者读课文里的句子回答。(出示图片)
(2)比较句子,体会“圆圆的”、“弯弯的”这些表示形状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课件出示)
①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②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比较后,指导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3.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1)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2)学生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1)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语好呢?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台湾除了风光秀了的日月潭,还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放有关台湾的风景短片)
2.看到如此美丽的台湾,你想说什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通过看书、上网找资料找找有关日月潭的故事和传说。
板书设计:
日月潭
由来:日潭、月潭清晨:隐隐约约中午:晴天清晰雨天:朦胧
风光秀丽
篇二:《日月潭》《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聚焦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反复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3.初步掌握比喻句的用法,尝试在说话和写话练习中运用。
4.积累文中的好词,并试着运用好词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品析重点句,体会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尝试运用好词和比喻的方法写话。
难点:
尝试运用好词和比喻的方法写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写话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导入: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你们。还认识这些生字朋友吗?我们来认认吧!
1.复习五个字:筑、晰、朦、胧、境。(课件出示)
重点读读后鼻音的三个字:朦、胧、境
2.复习要求写的12个生字。(课件出示)
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3.家庭作业讲评:选择两份写得好的作业放到投影仪上展示,集体讲评。师:写字的时候要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抓住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就能把字写好。
过渡: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接:《日月潭》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找出日月潭名称由来的句子。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马上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日月潭名称由来的句子。
2.指名反馈,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3.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1)思考: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把日月潭的形状描述出来的?
(2)指名反馈:比喻·····【板书:比喻】
(3)读读比喻句。
师:我们来看看日月潭是否真的像文中写的那样。(课件出示分布图,感受日月潭的形状)
过渡:北边的形状像圆圆的太阳,南边的形状像弯弯的月亮,多恰当啊!原来我们可以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得更具体动更形象,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写话的妙招,记住了吗?
4.积累好词。
师:孩子们,作者为了把日月潭的景色描写得更美,运用了很多非常优美的四字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
5.分小组读词语,一组一行。
师:会用好词是写话的另一个妙招。【板书:好词】。
6.自由读词,积累词语。
师:快!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些词语,把他们记在心里。
三、细读课文品析词句
过渡:孩子们,作者用这两个妙招把文章写得美极了。你们赶紧去文中找一找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吧!
指名反馈,集体评价。师适时纠错,指导读正确、流利。
(一)清晨的景色
过渡:你们真会读书,美的句子百读不厌,我们再来细细地品一品···
出示句子: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1.轻声读句子,说说你觉得句子中哪个词语用得好?
预设:薄薄的雾、隐隐约约、点点灯光···
2.出示图片,理解隐隐约约。(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清晨时日月潭,你觉得这景色看起来是清晰,还是模糊呢?预设:看起来比较模糊···
师:像这样模糊地景色我们可以用刚学过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呢?
预设:隐隐约约【板书:隐隐约约】
3.换近义词。
师:那你能试着换一个和隐隐约约意思差不多的词吗?
(边说课件边出示隐隐约约)
预设:模模糊糊、朦朦胧胧···(课件出示词语)
4.拓展说话:孩子们,除了天边的晨星和点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的还会有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
自由交流,预设:山、房子、树木···
5.欣赏图片,美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师:孩子们,让我们欣赏着这迷人的景色,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
6.指名读,师针对学生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7.齐读,师:清晨的日月潭还在沉睡中,真不忍心打破这一片宁静,我们来轻轻地读一读吧!
(二)中午的景色
过渡:欣赏完日月潭的清晨,我们再来看看中午的景色····
出示句子: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就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1.虽然都是在中午,晴天和雨天,日月潭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色,孩子们,你们能不能在这一段中找到两个词分别描述日月潭晴天、雨天的样子呢?预设:清晰、朦胧【板书:清晰、朦胧】
2.男女生分别读一二两句。(课件出示对比图片)
师小结:晴天的日月潭呈现出一种清晰明朗的美,而雨中的日月潭却是一种朦胧的美。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2.品读本段,自由交流:在这段话中,你最喜欢哪句话?并说说理由。
预设:“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两句用了比喻的方法·····
3.说话练习。
师: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得这么美,我们也来试着说说比喻句:清晨,天边的晨星闪闪烁烁,就像-------
中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就像-------,
白云在空中飘浮,好像--------
夜晚,弯弯的月亮升上了夜空,好像-------(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交流,师生集体评价,指导尽量说恰当、说具体。
师:看!学会了比喻的方法,你们也能说出文中那样优美的句子了!
4.体会“仙境”:
师:孩子们,作者把日月潭比作童话中的仙境,那你们说说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住的,会有什么呢?
学生自由反馈:神仙居住的很美的地方···宫殿···
师小结:总之,仙境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地方,你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老师的朗读,日月潭的美景就会出现在你们的脑海里。
5.指导朗读本句。(出示日月潭图片、句子)
(1)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师范读。
师:说说老师读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轻柔还是响亮?快速还是缓慢?引导朗读时声音要轻柔,语速稍稍放慢。
(2)师引读:师读一、三分句,生读二、四分句。
你们读得太美了,老师还想听听···
(3)指名读,教师评价。
6.欣赏美图,补充说话。
师:日月潭的美远远不止如此,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如同仙境一般的日月潭。边欣赏边把老师的话补充完整。
日月潭四周环绕着(高高)的山,山上长着(茂盛)的树木,湖面上笼罩着(薄
薄)的雾,湖里有(碧绿)的湖水,这么(秀丽)的风光,怪不得日月潭能吸引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6.定格美图,熟读成诵。(课件出示:清晨·····中午······)
师:孩子们,让我们把文中优美的句子背下来,让这美丽的景色永远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吧!
四、创设情境内化训练
1.回顾课文,总结写法
师:多美的句子啊!你们还记得作者是用哪两个妙招来描写日月潭的景色的呢?生回顾:比喻,用上好词···
师过渡:好,那现在我们就用上这两个妙招来写写我们的家乡——智仁。
2.把短文补充完整:(课件出示些四字词语以及填空题,)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风光秀丽
密密麻麻鲜嫩可口许许多多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智仁。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非常美丽。
山上生长着的(密密麻麻)的竹子,一阵风吹来,一株株竹子就像(一个个小姑娘在跳舞)。到了春天,竹林里会长出许多春笋。春笋长的有趣极了,它的外面包着一层层的壳,好像(穿着一件件衣服)。春笋煮起来,味道(鲜嫩可口),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客人前来品尝。
我的家乡真是个好地方!
3.自由填写,展示交流(放到投影仪上展示)集体评价。
4.师小结:孩子们,这两个妙招真是我们的写话的好帮手。希望你们以后能用上这两个妙招,写出更多优美的句子。
五、作业布置
1.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2.试着用上本节课学习的两个妙招,以“我的校园”为题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日月潭
清晨隐隐约约比喻
中午清晰朦胧好词
篇三:《日月潭》9、日月潭
三十五中学二年级文金萍
概述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本课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的风景,介绍了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日月潭、热爱祖国宝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全文共四节,按“总起——具体描述——总结”的顺序写成。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篇课文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课文的语句准确、优美。学生很难理解,教学中靠教师引导细细品味。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还是有一定困难,要结合图像,着力通过表情朗读的训练,来引导、协助学生学习和领会语言文字。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使用电教手段,运用图像,协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教学中采用简笔画,向学生清楚地展示日月潭基本轮廓;小岛把潭分成两半。潭的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另一边像弯弯的月亮。“两潭湖水相连,像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是一个难句。学生光凭语言,对它较难形成鲜明的表象。为此,配合使用了图像,以协助学生提高感知效果,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图像的运用,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