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
详细内容
篇一:《儿童美德小故事汇编》
儿童美德小故事汇编
武山县马力镇马力中心小学
2012年4月17日
美德故事
武山县马力镇马力中心小学王志勇
美德小故事之“礼貌”
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的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是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在后边听了这句话都很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美德小故事之“友谊”
人都需要朋友,需要一份纯真的友谊,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不少挫折,或许父母不在身边,这个时候朋友的关心就能使你倍感温暖。我在《青少年美德》书中再次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两个朋友》讲的是两个朋友发生争执,一个还打了另一个耳光,挨打的把被打的事情写在沙子上,之后,那个朋友又救了他一命,他把这件事写在了石头上。朋友感到不解,他就回答到:“朋友的伤害要记在容易忘记的地方,而帮助却要刻在心灵深处……”这句话同样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上。是呀,朋友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而给予的帮助却是发自内心的!
美德故事
武山县马力镇马力中心小学丁贤芳
美德小故事之“体贴”
自从2010年7月赴京参加“儿童美德工程”培训以来,我一直担任学校的美德教育教学工作,两年来,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变化。
由于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是比较偏远落后的农村,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家长的教育,因此不讲卫生,纪律散漫,最让我头疼的是爱撒谎,所以,我每学期的美德教学都是从诚实开始的。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最大的感受是我的学生们现在很诚实,犯了错误,损坏了公物,作业没有按时完成,都会主动来找我,他们也懂得了承担后果。
班上有一个条件较好的女孩子,在她上学期的一次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爸爸没有兑现承诺,答应我的零花钱没有给我,我很生气地背着书包走向学校。但是,她最近的一次日记让我颇有感触:妈妈今天忘了给我的奖励(一块钱),我也假装忘了没有问她要,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已经很辛苦了,看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我只好忍着了,但是心里还是很开心。看来她已经学会体谅父母了!
美德故事
武山县马力镇马力中心小学颉亚红
美德小故事之“友爱”
又是一个新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位新同学,从她出现在我面前的那一刻,那张稚嫩腼腆的小脸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她以前是班上的学困生,所以一直都显得很孤僻、自卑。就在老师因为座位的事左右为难的时候,李佳踊跃地举起那双可爱的小手,“老师,我愿意帮助他,请您把她安排到我的身边吧!”从她甜甜的笑容里,我看到了爱心和团结,也读懂了什么是真善美。是啊,只要大家都能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竭尽所能去帮助身边那些陷入困境的人,用我们的爱心去浇灌他们的心灵,我想,我们的班级凝聚力会更强,我们的世界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篇二:《中华美德小故事》中华美德小故事----诚实守信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的欺诈。“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诚实守信的品质.
孔子也是一个例子:在2000多年前,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说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孔子一直遵守着他的这句话,所以他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曾子是孔子的一名弟子,大概是受孔子的教育.他从小也十分诚实守信。一次,曾子的妻子去集市上买东西,孩子哭着喊着要和她去。曾子的妻子就骗他说:“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就不闹了,等妻子从集市回来时,发现曾子在杀猪,就连忙阻止他,曾子却说:“你现在如果不杀猪,孩子长大了会对别人也不守信的”。然后就把猪给杀了,孩子长大后,果然十分诚实守信。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小事在感动着我。一次,我在朋友罗缓丹家里玩,不小心把语文书落在她家忘了拿回来。我就在电话说请她帮我拿来,可不,一会天空下起了大雨,我以为她不会来了,可我万万想不到,她和她妈妈冒着狂风暴雨把书送到我家里来了,书完好无损,可她们全身都被雨水淋湿了。她诚实守信的精神让我感动。还有一次,我口袋里放了3第一百元的钞票打算交学费的,一路上蹦跳,一点也不知道钱掉了。这时身后传来一阵声音:“小妹妹,停一下,你的钱
掉了”。我一摸口袋一看真的不见了就接过来连声说谢谢,这时我才发现她是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姐姐,她笑了一下说:“不用谢”。她笑得是多么灿烂,是啊!她这种拾金不昧的品质,不占为己有的诚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诚信,千年来就是人所具有的美德。诚信,源源不断的财富。它还是立身、修德、处事之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待人以诚,人也会投你实。不仅如此,诚信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常言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千言万语就汇成一句话:“中华之诚信,为人之美德”。小学生童话故事
春天来了,有一只嫩嫩的小羊离开了羊妈妈,独自去玩。
走了一会儿,小羊看见了许多的小草,高兴极了,跑过去正要吃,突然,一只凶恶的大灰狼从草丛中蹦出来,吓了小羊一跳。
“哈哈!我有好几天没吃东西啦,正饿得发慌,你正好可以填填我的肚子。”说完就恶狠狠地扑过来。
聪明的小羊眼珠子一转,赶紧抱着肚子在地上直打滚:“哎哟哟,我好疼啊,我得了禽流感,难受死了,你快来吃掉我吧。”大灰狼吓一跳:“你得了禽流感啊?”
哎,这一下大灰狼不知道该怎么办啦,到底吃还是不吃呢?肚子是挺饿的,可是禽流感好象太可怕啦,要是吃了小羊,也得了禽流感,那可怎么办?好象听说会死的吧?
大灰狼左想想右想想,为难极了,小羊还在装摸作样地叫唤着滚来滚去,大灰狼一跺脚:“算了算了,你死我还不想死,对不起,我才不吃你呢,你自己慢慢等死吧。”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永远的老师
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
篇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师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的情感。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
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诗》而扬名;茅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梁之父”„„。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更加勤奋地学习。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篇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
破釜沉舟
秦末时,秦军进攻重新建立起来的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将项羽率兵渡江攻打秦军。过江之后,项羽下令士兵把战船全部沉掉,把灶锅统统砸烂。楚军没有了退路,人人奋勇,终于战胜了秦军。孔融分梨
什么朝代?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樊哙闯宫
汉大将樊哙有紧急公务赶到京城,却得知汉高祖刘邦连日睡大觉不理朝政。樊哙便一路冲开御林军的拦阻,闯进皇宫内院,那么后在樊哙的直言相劝下,刘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诸葛恪得驴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秦国大军在攻下了赵国后直逼燕国。壮士荆轲自愿出使秦国,在向秦始皇献上樊於期的人头和赵国地图时,荆轲从地图中
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终未能成功,荆轲英勇牺牲。解铃还须系铃人
小和尚泰钦聪明过人,一次却因喝酒违犯了寺规面临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禅师当众出了道题,众和尚回答不出。泰钦在明白了师父其中的含意后,说出了正确答案。
少年柳公权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硬汉子董宣
洛阳县令董宣刚直不阿,秉公执法,连皇帝姐姐的家奴犯了法也不放过,当众处决。皇姐一气之下,告到皇帝面前。在皇宫中,董宣拒理力争,皇帝也气得直瞪眼。事后,皇帝却对董宣进行了奖励。特殊遗嘱
孙叔敖是楚国很有贡献的老臣,他临去世前留下遗嘱。公子孙安听从父亲的意思,不接受高官和丰厚的赏赐,只接受了楚王赏赐的一块荒芜之地--寝丘,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玄奘取经
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路过高昌国,高昌国国王为了提倡佛教,极力挽留玄奘留在该国。但玄奘去西天的决心毫不动摇,在高昌
国传播了佛教之后,他又踏上遥遥西天路。
缇萦救父
淳于意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长安。他的女儿缇萦年纪虽小,却坚强的陪父亲一同前往。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把信递送到了汉文帝手中,终于使父亲得到了自由,汉文帝也下令废除了"肉刑"。
颜真卿{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
书法家颜真卿为人正直,得罪了朝中奸相卢杞。时值李希烈拥兵造反,皇帝听从卢杞的主意,派颜真卿前往劝降。颜真卿来到李希烈军中,义正词严驳斥李希烈。颜真卿在燃烧的火堆旁奋然提笔写下了"立德践行,千古留名"。李希烈恼羞成怒,加害了颜真卿。季扎还愿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了大哥,并出使各国。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书牙友谊深厚,但在王子们争夺王位时却各为其主,管仲还射中了公子小白一箭。公子小白即位后,鲍书牙为了国家的利益推荐管仲出来治理国家,自己却隐退归家了。
暖不忘寒
晋公子重耳率随从狐偃等人在外流亡十九年后,秦王派兵拥他回国为王。临行前,壶叔收拾旧衣物,重耳不以为然,狐偃以旧衣物来比喻他们这些相随多年的老臣。重耳恍然大悟,困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