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关于恐龙的知识和图片
详细内容
篇一:《有关恐龙的知识整理》
恐龙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95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一亿六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尤其是在侏罗纪与白垩纪。在恐龙占优势的侏罗纪与白垩纪期间,几乎所有身长超过1米的陆地动物皆为恐龙,恐龙家族极为庞大、多样性。恐龙有草食性动物,也有肉食性、杂食性动物。
肉食恐龙
肉食性恐龙绝大部分都属于兽脚亚目,它们常常被称为食肉恐龙或兽脚类食肉恐龙。体型最大的十大肉食恐龙有:棘龙、霸王龙、蛮龙、马普龙、鲨齿龙、奥沙拉龙、魁纣龙、南方巨兽龙、西雅茨龙、索伦龙(按照体型),目前所有食肉恐龙里棘龙的体型最大。此外,食蜥王龙、诸城暴龙、惧龙、三角洲奔龙、特暴龙等也是体型极其大的食肉恐龙。
埃及棘龙
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长度可达2米,长棘之间可能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帆状物;然而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如今已有数种看法,包括调节体温、视觉展示物。棘龙的头颅骨长而低矮,外形类似上龙类,棘龙被认为是以鱼为食,并且有时掠食鲨鱼的顶级掠食者,但偶尔也食小型到中型植食恐龙。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推测棘龙是半水生动
物,可在陆地、水域中生存,类似现代棕熊。
据最近的估计,棘龙是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
和兽脚亚目恐龙,也很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食
动物,甚至大于霸王龙、蛮龙。也是目前发现
强的陆地食肉动物之一。这些推算显示棘龙身根龙肉最长22米,高度5米,体重为1-22吨。根据研究,棘龙的平均咬合力为4吨,掌击力量可达到9吨。
霸王龙
霸王龙,又名暴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名字
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
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恐龙中生存年代
最晚的种类之一,体长11.5—14.6米,最长15米。
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6米。平均体重8-12
吨,最重14.85吨,头部1.3-1.55米。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加广泛,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也是陆地史上已知的最强的食肉动物。
食草类恐龙剑龙(侏罗纪晚期食草性四足恐龙)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和白垩纪早期的食草性动物,
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
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12公尺
长和7公尺高,重达4吨。研究认为它们居住在
平原上,并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龙)
食草动物一同生活。
剑龙长着个像鸟一样的尖喙,喙里没有牙齿,
但嘴里的两侧有些小牙。剑龙的前腿比后腿短,
前腿有五个脚趾,而后腿有三个脚趾。剑龙走路
时用4条腿。它们可能是群居生活。剑龙的脑袋
非常小,所以不太聪明。剑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它最著名──也最受喜爱的──是大型、骨质的板片分布在背脊以及尾部四个钉状脊。剑龙是典型的食草恐龙。全长7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达3.5米。整个身躯如同大象,但只有一个小得可怜的脑袋,大脑只有一个核桃般大小。它的背上长着两排三角形的骨板,宛如一把把插着的尖刀。剑龙是完全用四足行走的恐龙,大小与象差不多,前肢短,后肢较长,整个身体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最初,科学家们估计这些骨板是像护盖一样平铺
在恐龙身上的,后来,经过仔细的研究,最终确定骨板是竖立的。当气温降低时,剑龙就会张开骨板,吸收阳光的热量,气温升高时,又会将骨板转一下,利用凉风散热。
杂食性恐龙窃蛋龙,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
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身长1.8到2.5米。身长约两米,大小如鸵鸟,长有尖爪、长尾,推测其运动能力很强,行动敏捷,可以象袋鼠一样用坚韧的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跑起来速度很快。
窃蛋龙是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成年的窃蛋龙把卵产在用泥土筑成的圆锥形的巢穴中。巢穴中心深一米,直径两米,每个巢穴相距7到9米远,它们的个子比较小,有时它们用植物的叶子覆盖在巢穴上,利用植物在腐烂过程中产生孵化所需的热量,进行自然孵化。
“在距今8000万年前,一只2米长的恐龙,正在偷偷地靠近一恐龙蛋时灾难降临了„”,这就是1923年俄罗斯的古生物学家德鲁斯在蒙古大戈壁上发现时一幕。发现时,这个恐龙骨架正爬在一窝原角龙的蛋上。当时的科学家认为它正在偷别的恐龙的蛋。于是科学家给它起了很不好听的名
窃蛋龙。
后来,人们根据这条恐龙身体的特征,如:和鸟喙相似的嘴,没有牙齿等等,推测它是怎样偷吃恐龙蛋的:把蛋含在嘴里,再利用外力把蛋敲破。这样窃蛋龙就一直背着这个“黑锅”。
1990年,中外国科学家在我国内蒙古联合考察的时候,发现了完整的窃蛋龙骨架,它正卧在一窝恐龙蛋上面,很像是在孵蛋。看样子是正在孵蛋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掩埋了。科学家还根据窃蛋龙的喙部有各很坚硬的角质壳推测它可能是杂食性的,坚硬的喙部可以很容易地刻开软体动物的壳。因此,科学家基本认为窃蛋龙并不偷窃其他恐龙的蛋,反而它还有孵蛋的功能,所以许多科学复原图把窃蛋龙身上画了许多羽毛,强烈表示窃蛋龙孵蛋的观点。但是,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窃蛋龙的名字是不能改变的。字,叫
篇二:《有关恐龙的知识》有关恐龙的知识
提到恐龙我想说的是,恐龙是一类生存于中生代时期的古爬行动物,且都是陆生的。也就是说,像翼龙、鱼龙、蛇颈龙等都不是恐龙,它们虽生存于中生代时期,但只是和恐龙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恐龙分两大类:蜥臀目和鸟臀目。蜥臀目恐龙又可分为兽脚类和蜥脚类;鸟臀目又可细分为角龙类、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和肿头龙类。还要特别提一下,恐龙最繁盛的时期应该是白垩纪,而不是侏罗纪(不要被《侏罗纪公园》误导了,其实电影中的恐龙大部分是白垩纪的)。在655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恐龙在此后的数年内全部灭绝。
恐龙恐龙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地球上爬行动物的总称。它们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各不相同,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大的如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全身长22米,体高3.5米,体重40~50吨。平时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物。小的鹦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有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马拉雅鱼龙,食肉善游,上下颌特别长,形成长吻,口内有牙齿,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陆上的武士,如剑龙,身长6米,头小,背部高拱,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竖立着,尾尖处有骨刺,是御敌的武器。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恐龙灭亡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应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当时外界环境的改变与恐龙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篇三:《小学语文《恐龙》》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学校: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
姓名:吴秀平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篇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恐龙》1
2
3
4{小学生关于恐龙的知识和图片}.
5
篇五:《恐龙世界》《恐龙世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
《恐龙世界》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八课的内容,教材以生活在亿万年前的恐龙为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欣赏它的图片等,从中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欣赏它的图片,知道恐龙生存的时间。
(2)能力目标:学会仔细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绘画和想像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好奇心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3、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难点是培养学生好奇心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恐龙介绍的材料、图片。
二、说教法
运用直观教学法教学本课教材,使用多某体课件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三、说学法
培养认真观察、绘画和想像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你们一定都在电视或图书中看到过恐龙吧。亿万年前,从海洋生物衍变而成的恐龙就生活在地球上,阳光、植物、清新的空气使它们自由而快乐地繁衍生存了一亿多年。环境的恶化使恐龙在六千多万年前就灭绝了。科学家和画家们想像并恢复出恐龙的样子和曾经生活的情景。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去看一看吧。(出示课题:恐龙世界)
(二)、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欣赏恐龙图片。
欣赏完恐龙的图片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谈感想。
小结:画恐龙要把握其一般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到尾的脊椎呈流线、后腿较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还长有甲、剑等生长物。
(三)、欣赏学生作品,巩固恐龙形象
出示学生作品若干幅。
结合前面欣赏过的恐龙看看它们的特征象不象。
(四)、展开想像,绘画作品。
提出要求:根据相关影视、图片资料所获得对恐龙的了解,画一幅恐龙及其生活环境的的想像画。
学生作画。
(五)、作品展示。
(六)、拓展延伸
回去继续收集有关恐龙的图片或资料,以便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
篇六:《三下20《恐龙》》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20、恐龙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4、在诵读中,激发学生乐于拓宽知识面并对科学知识的积累感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大意,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通过书本上描写,了解恐龙的特征,理清作者叙述的顺序。
三、教学评价设计{小学生关于恐龙的知识和图片}.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
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小学生关于恐龙的知识和图片}.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
学生读懂诗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小学生关于恐龙的知识和图片}.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
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乐于拓宽知识面并对科学知识的积累感兴趣。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
1、查找描写课文的背景的小故事,制作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小学生关于恐龙的知识和图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初读课文,激发兴趣
1.你们了解地球的历史吗?在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
板书:《恐龙》
2.齐读课文,做到读正确、流畅。
3、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
4.重点生字词扫除障碍。
yìmàndiàojiànxíng
两亿漫游吊桥利剑轻型
wâiměngchǐbǐmí
望而生畏凶猛牙齿匕首谜团
zhǎofùpángliángqīfēng
沼泽覆盖庞然大物梁龙亲戚锋利(学生自学,教师帮扶学困)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课文,品味课文
(二)朗读课文,感受科学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相机指导。
(2)思考:你听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以“我从„„看出„„”的句式)
[设计意图:把书本上的言语变成自己的言行,实现新言语的建构。]
2、学习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①思考:恐龙离我们年代久远,它的名字是后人起的,是科学家根据资料,大胆猜测,根据
恐龙的外形特点展开想象而起的名字,这一点,你注意到了吗?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
②在课文插图上写出恐龙的名称。{小学生关于恐龙的知识和图片}.
过渡:了解了恐龙的名字与它的外形有很重要的联系,我们再来认识恐龙的亲戚。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你又能从哪儿感受到恐龙名字特点?
②在课文插图上写出恐龙的名称。
过渡:这么多形态千奇百怪的恐龙,我们不禁想问:它们吃什么?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二、三、四、五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哪些恐龙?你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喜欢它?你愿意向同学们介绍吗?(用上“这几段介绍了„„恐龙,我喜欢„„恐龙,因为它„„”句式。
课件出示)
过渡:这么多种类的恐龙,它们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呢?
(4)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你知道恐龙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