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动物的作文>参观硅化木动物博物馆

参观硅化木动物博物馆

详细内容

篇一:《博物馆》

生物化石简介

古生物学(Paleontology)

----是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研究范围不仅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所保存的生物遗体和遗迹,而且还包括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地球科学-----古生物学(分支学科)

时限:

古生物学/生物学----一万年左右(全新世)

化石----

化石(Fossil):

特征:具有一定的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

分等生物特征。

或由生物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保留下来的

痕迹。

假化石:

一些保存在地层中与生物活动无关的物体,虽然在形态上与某些化石十分相似,但也只能称为假化石。如:波痕、泥裂、矿质结核、岩石结核„..

一、化石保存条件

•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在被埋藏以后,经历了漫长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过程(石化作用),形成化石。但不是所有地史时期的生物都可以形成化石,能否保存为化石尚需视生物本身和地质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而定。

•1、生物本身条件:

•具硬体(骨骼、牙齿、壳、角质层、几丁质薄膜等)

•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

•物理化学环境(水动力、PH值)

•3、埋藏条件:

•迅速埋藏;沉积物(粗/细)

•4、时间因素:

•长时间埋藏

•5、成岩作用:

•经石化作用(压实、重结晶)。以下三种形式:

•⑴矿质充填作用(permineralization)/(过矿化作用)

•生物的硬体组织中的一些空隙,经石化作用被一些矿物质沉淀充填。如:壳的微孔、珊瑚隔壁。

•⑵置换作用(replacement)/(交代作用)

•石化过程中,原来生物体的组成物质被溶解,并逐渐被外来矿物质替代。如:硅化木。

•⑶碳化作用(carbonization)/(升馏作用)

石化过程中生物遗体中不稳定成分经分解和升馏作用

而挥发消失,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膜而保存为化石。

如:植物叶子;笔石

二、化石保存类型

1、实体化石

(Bodyfossils)

如:猛獁象

2、模铸化石

(Fossilmoldsandcasts)

根据与围岩的关系,又可分为4类:

⑴印痕化石

即生物遗体陷落在沉积物中留下生物软体的印痕。

如:澄江动物群

(动物软体印痕化石)

⑵印模化石

生物硬体(如贝壳)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

①外模

反映了原来生物硬体的外表形态和构造特征;

②内模

指出了生物的内部构造„.

注意:

内/

⑶核化石(moldfossils)

由生物体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和形态类似的实体。

①内核(internalmold)

是充填于生物硬体内部空腔中形成的化石,其外表面就是内模;②外核(externalmold)

成的核化石,其表面特征与原硬体表面特征相同,是外模反印到外核上形成的,但其内部是实心的,不具有硬体的内部结构。

⑷铸型化石(Castfossils)

当贝壳埋葬在沉积物中已形成外模和内核后,壳质全部溶解,并被另一种矿质充填所形成的化石。类似于工艺浇铸一样,充填物与原硬体大小形态一致,外部具原硬体纹饰,内部包裹一个内核,但不具原硬体的微细结构。

3、遗迹化石(tracefossils)

指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如:足迹、浅穴、粪团、蛋等

何处寻找化石?

沉积岩(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

冲沟、山脊、悬崖峭壁

工具:地质锤、扁铲、毛刷、软纸、放大镜、罗盘

三、地质年代与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是指最老的地层到最新的地层所代表的时代而言。是根据地层先后顺序划分的,不同的地质年代对应与不同的地层。地质年代主要考虑的是地层的古生物化石。

地层---

岩石----包括:

沉积岩:(砂岩、页岩、泥岩、石灰岩);----化石

火山岩:(花岗岩、玄武岩);

变质岩:(大理岩、片麻岩)

1、绝对地质年代:

应用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恒定的蜕变速度,计算岩石形成以后所经历的时间称之。

同位素:铀、钍

2、相对地质年代:

按照地层之间相对新老关系的时代顺序,(所含化石类别)确定地层年代。地质年代表----

称之。

Millonannum(Ma.)

百万年(单位)

脊椎动物发展史

什么是脊椎动物

v脊椎动物是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这一类动物一般体形左右对称,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躯干又被横膈膜分成胸部和腹部,有比较完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五大类。

最早的脊索动物

海口鱼

皮卡虫

文昌鱼

没有下巴的鱼

早期无颌类鱼类的代表——甲胄鱼(或者叫头甲鱼)

生存年代:志留纪距今4.3亿年

水中称霸

盾皮鱼类的代表——邓氏鱼生存年代:泥盆纪距今4.16-3.6亿年体长可达10米

上陆喽!!

总鳍鱼最早登录的脊椎动物的祖先生存年代:晚泥盆世

最早的两栖动物代表——鱼石螈

生存年代:晚泥盆世:距今3.6亿年

向内陆前进!!

爬行动物——盘龙类

生存年代:二叠纪2亿8000万-2亿6500

基龙

似哺乳爬行动物?!

异齿龙

基龙

爬行动物——盘龙类

生存年代:二叠纪2亿8000万-2亿6500

二齿兽

生存年代:二叠纪晚期

距今2.5亿年

注意!龙出没!!

翼龙——会飞的爬行动物

沧龙——水生爬行动物

蛇颈龙——水生爬行动物

恐龙的定义

恐龙是生活在三叠纪至白垩纪(距今2亿3千万年至6千500万年)的一类奇特的陆生爬行动物。恐龙的四肢位于身体的下方,具有快速的运动能力;这一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爬行动物如鳄鱼、蜥蜴等,它们的四肢位于身体侧方,呈爬行姿态运动。

最早创立“恐龙”(dinosaur)这一名词的是英国著名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1804-1892)。

3.恐龙的起源

派克鳄距今2.3亿年

最早的食肉恐龙——埃雷拉龙

最早的植食性恐龙——始盗龙

恐龙的分类

两大分类

(1)蜥臀目:蜥脚类和兽脚类

(2)鸟臀目:角龙类、肿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鸟脚类。蜥臀目:蜥脚类恐龙

腕龙—最高的恐龙(17米)

最大的恐龙——阿根廷巨龙身长35-40米,体重75吨

蜥臀目:兽脚类恐龙霸王龙

最大的食肉恐龙——棘龙

身长可达18米

最小的恐龙——小盗龙

角龙类三角龙

甲龙类结节龙

恐龙是怎样炼成的!

1.恐龙的繁殖

2.恐龙的发育——高速生长

3.恐龙的食性

植食性恐龙

牙齿最多的恐龙——鸭嘴龙

2000多颗

飞龙在天——空中的“龙”

(1)翼龙

(2)会滑翔的爬行类

代达罗蜥——晚二叠世{参观硅化木动物博物馆}.

维格尔特蜥——(空尾翼蜥蜴)

孔耐蜥——晚三叠世

沙罗夫翼蜥——晚三叠世

长鳞蜥——晚三叠世

赵氏翔龙——早白垩世

翼龙(Pterosauria),希腊文意思为“有翼蜥蜴”,是飞行爬行动物演化支。它是第一个征服天空的脊椎动物。

主要分类:喙嘴龙和翼手龙

翼龙为什么能飞:

1.翅膀结构——独特的翼膜;

2骨骼中空身体重量轻

3.强健的肌腱

翼龙分布广泛种类众多最大的风神翼龙体长达到11-15米,最小的森林翼龙只有12-20厘米左右。

翼龙在中生代统治了整个天空,遍布全球,并且进化出多种形态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一统沧海——水中的“龙”

爬行动物从新回到水中的尝试,从早三叠世至晚白垩世,持续了1亿8000多万年的水中霸主。

以代表生物统治海洋的先后顺序共分为三个部分:鱼龙类、蛇颈龙类、沧龙类

鱼龙存在于早三叠世至晚白垩世,经过长期的发展出现许多的品种,体型从2

篇二:《参观侏罗纪公园活动方案》

校外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参观本市侏罗纪公园活动

四川射洪中华侏罗纪公园旅游区(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明星镇境内,西近成都,南邻重庆,北抵绵阳。园区规划面积约12平方千米,核心区3平方千米。四川射洪中华侏罗纪公园旅游区有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硅化木化石群,及天然优美的峡谷地貌景观、水体景观、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共有硅化木遗迹10余处550多根、恐龙化石遗迹3处、地质地貌景观8处、水体景观5处以及人文景观6处。

一、实践课教学活动的目标

为让学生更大程度地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参观活动中深化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加深对书本理论的理解。也期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社会,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我校风采。

二、活动主题

“走近侏罗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三、活动对象

小学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20日下午13:00—18:00

五、准备工作

(1)带队领导:阳曙光。

(2)带队教师:一二年级各班班主任及副班。(不得请假缺席)

(3)协调员:张宁

(4)安全监督员:王冰唐英

(5)行政办准备拍摄用品。

(6)各班准备班旗。

(7)各班收集侏罗纪公园的相关知识。

(8)招生办负责车辆联系事宜。

(9)小学低段语文组(曾明洁)负责新闻稿的撰写。

(10)德育处负责分组,观看4D电影60人一场。

六、实践活动具体实施:

(1)中午13:00(准时)在大操场集合,各班清点人数,报带队。

(2)带队做出发前动员讲话。

(3)按分组乘车至目的地。整队集合,14:00(预计)分组沿两条线路进行参观(一年级组游览博物馆看4D电影、二年级组往主碑广场)

(4)二年级组在15:30(预计)行进至博物馆参观并观看4D电影

(5)17:00,各组在博物馆门口集合

(6)各班清点人数,上报领队,按照来时乘车分组安排上车,返校。

七、注意事项:

(1)参观人员需服从统一安排。

(2)参观人员注意卫生,不得乱丢垃圾。

(3)参观过程中跟从组织人员,不得随意走动。

(4)参观人员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注意用语文明。

(5)要求每个带队教师事先在所教班级里强调此次活动的纪律。并要求各班按1分成小组,指定老师或班干部负责。按规定时间在学院大门排队集合乘车出发,到目的地按馆内要求排队入场,遵守参观地所规定的一切规章制度,要求语言文明、仪表动作文明,展现遂实外学子的风采。参观后要求集体返回。不准学生私自离开队伍,并注意个人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6)带队教师为各班正副班主任,所以没有再另行公示,要求带队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组织好学生的这次课外实践活动。杜绝任何安全差错发生。

附一:

[四川射洪中华侏罗纪公园景点介绍]

四川射洪中华侏罗纪公园旅游区(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明星镇境内,西近成都,南邻重庆,北抵绵阳。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2′31″~102°23′25″,北纬30°38′24″~30°40′48″,南北长约4.5千米,东西宽4.3千米,园区规划面积约12平方千米,核心区3平方千米。

四川射洪中华侏罗纪公园旅游区有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硅化木化石群,及天然优美的峡谷地貌景观、水体景观、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共有硅化木遗迹10余处550多根、恐龙化石遗迹3处、地质地貌景观8处、水体景观5处以及人文景观6处。

中华侏罗纪公园历史

2003年来,射洪县政府对出露地表硅化木等地质遗迹进行了全面普查与登记,并采取严格有效措施,对硅化木、恐龙化石等地质遗迹进行了有效保护。2005年12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四川射洪硅化木地质公园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09年12月,地质公园建成并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揭碑开园。该公园2005年被中国古生物学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且是2010年第八届国际侏罗纪大会确定的重要科研科考基地之一。

中华侏罗纪公园景点

中华侏罗纪公园主要景点为南北大门、地质博物馆、硅化木林、主副碑、主碑广场、王家沟硅化木遗址馆、3处王家沟硅化木埋藏展示厅、侏罗纪地层剖面、龙影广场等。

旅游区主碑高13米,造型为侏罗纪的英文“Jurassic”首写字母“J”的艺术变形,采用本地产红砂岩为基色,突出体现四川盆地侏罗纪地层岩石特征,选取代表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主要特征的硅化木化石和马门溪龙化石镶嵌在主体之中。主碑名为国际知名的地质学家赵逊先生题写。

地质博物馆为公园主体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布展面积2100平方米。主体建筑造型为地层中出露的4根巨大的直立硅化木,设计风格新颖独特,充分体现了该公园自然遗迹的特征。博物馆有各类展品1200多件,主要来自四川省射洪县、国内其他省区,部分来自泰国、缅甸等地。博物馆分序厅、地球厅、硅化木厅、射洪厅、侏罗纪海洋厅等部分,以新奇的创意设计,领先的技术手段,鲜明的艺术效果,展现和介绍地球科学、生命进化、硅化木的微观世界和成因、四川盆地地质概况、遂宁射洪地区的地质背景、射洪硅化木的特点和科研价值、侏罗纪海洋及化石等知识,是一座集科学、科普、教育、游乐、观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博物馆。

王家沟硅化木遗址馆位于射洪县明星镇龙潭村王家沟,在长130米、宽100米范围内集中分布了50多根埋藏形态各异的硅化木标本,是该公园内最具科研和观赏价值的硅化木产地。该处硅化木产出层位为晚侏罗世蓬莱镇组下段,具大型交错层理。化石主要有两种产出状态:直立或斜立的树桩,侧卧或平卧的树干。化石出露长度不一,最长的一根长达9米以上。化石直径多在0.2—0.7米左右,其中最粗的直径达1.5米。树干化石产状不尽相同,倾向各异,但同一化石层内倾向基本一致;树干倾角较小,多数小于30度。

从硅化木保存产状及赋存地层岩性分析,该遗址是由于巨大洪水事件将森林掩埋而形成的特异埋藏群落,代表近乎原生的硅化木森林景观,其埋藏规模、密度和埋藏状况等堪称国内唯一、国际罕见。

附二:{参观硅化木动物博物馆}.

观看4D电影分组(60人一组)

第一场:一1班24人一3班22人一7班13人共59人班主任5人14:10第二场:一4班24人一6班24人一7班10人共58人班主任5人14:40第三场:一2班27人一5班28人共55人班主任4人15:10第四场:二1班30人二4班24人共54人班主任4人16:00第五场:二2班27人二3班28人共55人班主任4人16:30(所给时间都是一个参考,具体时间以现场为主)

附三:

参观路线示意图(一年级组为A组二年级组为B组){参观硅化木动物博物馆}.

红色线路为B组,沿箭头方向参观,反向则为A组参观方向。

篇三:《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实习报告{参观硅化木动物博物馆}.

1、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也是我们路桥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这次工程地质实践是我们检验和考察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也是我们明白这项课程重要性的一个契机,通过这次实践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不少的经验。

2、实习时间:2015年12月18日

3、实习地点: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经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实习的目地———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依次进入场馆,该馆设“序厅”、“走进地球”、“打开宝藏”、“辛勤耕耘”、“沧海桑田”、“保护地球”、“石之瑰宝”八个主要展厅,走进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就开始了地球之旅。

百度百科上介绍说该馆矿产资源陈列厅门口,是一座人工堆造的石灰岩溶洞,厅内布有湖南矿产分布大型沙盘,上面标记着湖南特有的钨、锑、铅、锌、汞、磷、砷和高岭土、海泡石等矿产地250多处。几座独有的石英──黄铁矿晶洞、辉锑矿晶洞、石膏晶洞,再现了自然界矿物生长发育状态。地球历史陈列厅陈列有转动着的巨大地球模型。其他陈列厅陈列有古生物标本800余件,如大型三叶虫、1米多长的直角石、芙蓉龙、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等。矿物岩石标本有1000余件,如金刚石、辉锑矿晶簇、石英黄铁矿晶簇、雄黄雌黄晶簇、方铅矿重晶石晶簇、方解石晶簇、辰砂、黑钨矿、白钨矿、

萤石、石膏等矿物晶体以及中国首次发现的世界新矿物──香花石晶体和各种宝石玉石彩石等。其他还有矿床、区域剖面的系统成套标本。

大家排好队在美女导游的带领下进入了博物馆,博物馆进门处的地球厅摆放着一个模拟的地球,上面不断变换着地球上的各种地貌。在展厅的转角处悬挂着模拟的太阳系。

随后我们又到了矿物厅。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绝对的纯净物是不存在的,所以这里的纯净物是指物质化学成分相对单一的物质矿物厅里摆放着各种矿石,最引人注目莫过于那个闪闪发光的石膏晶洞了。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主要化学成分是硫酸钙(CaSO4)的水合物。石膏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可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建筑制品、模型制作、医用食品添加剂、硫酸生产、纸张填料、油漆填料等。世界上最大石膏生产国是美国。在美国,石膏矿床分布在22个州,共有69座矿山,最大产地在阿依华州道奇堡;其次是加拿大;法国在欧洲石膏生产中居领先地位;再次为德国、英国、西班牙。中国石膏矿资源丰富。全国23个省(区)有石膏矿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69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76亿吨。从地区分布看,以山东石膏矿最多,占全国储量的65%;内蒙古、青海、湖南次之。石膏不仅有巨大的药用价值,在土木工程上也有着巨大的用途。在混凝土中便需要加入石膏以调节其硬化时间。

接下来我们到了地质环境厅,走入一个小黑屋,轰隆的巨响,仿真的山坡,这是在模拟泥石流的场景。曾在新闻里不断的听闻泥石流的巨大破坏力,泥石流所到之处,摧枯拉朽万物尽毁,人们往往在听到声音的下一刻已绝望得被掩埋。经历了泥石流的劫后余生,进入的是一个模拟的钟乳石洞,钟乳石表面逼真的粘性设计,竟让不少人误以为真。

拐过一个弯,进入了我们应该最感兴趣的古生物厅。生命的起源是个未解之迷,通过巨幅自然与生命演化螺旋示意图,清晰地揭示从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这里有幻影成像和澄江生物群,有庞然大物的剑齿象骨架化石,有不同时代的各类大型恐龙模型、恐龙蛋和恐龙脚印化石,尤其是享誉中外的无齿芙蓉龙,是全世界仅有的三具之一。

大厅首先是一个长廊,墙壁上是有关化石的相关介绍。还展示了化石的形成过程。走过长廊,是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化石标本,有等节海百合、四川四川虫、高雅小栉虫等等。

从一块块三叶虫小小的化石,到剑齿象巨大的骨架化石,清晰地揭示了从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块块化石了解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的湖南和志留纪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展出的于1981年在湘西桑植芙蓉桥地区发掘出来的无齿芙蓉龙属于槽齿类爬行动物,是恐龙、翼龙、鳄类及鸟类的共同祖先。这条龙长3.21m,高1.06m,是全世界仅有的三具骨架化石之一。

同时展出的东方剑齿象是1985年从涟源斗笠山的一处溶洞中采集而来的,属于我国西南地区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代表种类。据推测,更新世的大熊猫、剑齿象等动物可能是被古人类当做食物带进洞内的,因此也成为湖南古人类存在的一个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价值。

走出古生物厅,沿楼梯上二楼是矿物晶体厅,美女讲解员的任务也告一段落。

矿物晶体厅里展示的矿物晶体近千件,它们形态各异、璀璨夺目、精美绝伦,这些出自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手的奇珍异宝主要来自湖南几大矿山和国内几个主要产矿省份以及国外几个主要产矿国家。其中的300多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物晶体精品和绝品,如产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菱锰矿、产自巴基斯坦的海蓝宝等。

产自广西梧州的菱锰矿、萤石合体由于鲜红的色彩和如花瓣状的形态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和镜头。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块矿物晶体在美国展出时,有人曾出价超过500万美元。

博物馆里的岩石和矿物琳琅满目地陈列在展柜里,有关地球科学的图画也挂满了墙。这里的岩石和矿物有的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见过,但更多的是从未见过的,只见于书本上介绍,自然也没有那种感性的认识。这里有常见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辉绿岩、混合岩、大理岩等。也有常见的矿物,如石英、萤石、长石、刚玉和云母等。薄片状,鳞片状,块状,土状,球状,钟乳状,黄的,绿的,红的„„给了我们无限的视觉冲击。我们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矿

物和岩石的颜色和形状,一边看标本下面关于这些矿物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的讲解,以及他们的工程地质评价。看到了灵璧石,雄黄雌黄,孔雀石,内蒙的鸡血石章石雕,吉林的松花砚。还看到不少钻石,玉和翡翠。如金绿宝石,红宝石,绿宝石,祖母绿,和田玉,南阳玉,珍珠等等。不过这里最吸引眼球的要数沙漠玫瑰了。

沙漠玫瑰又称“戈壁石”、“风雕石”,常见的有球状的和块状的,主要产于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细石经风吹雨打后形成类似玫瑰般的结晶石,这种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场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博物馆里同样陈列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硅化木,中华鲟鱼,潜龙,古蜻蜓化石,大型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以及第四纪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动物化石,如距今数亿年的震旦角石、莱德利基虫、创孔海百合、狼鳍鱼、拟蜉蝣等,不一而足。

我还了解到我国近代地质学发张历程。萌芽时期(1840—1910),草创时期(1911—1921),成长时期(1922—1936),动荡时期(1937—1949),发展时期(1949—现在)。

湖南地貌尽收眼底,湖南到底长啥样?到中厅就可以一览众山小,85平方米的超大型沙盘、声光电全景式的展示,可以把三湘四水尽收眼底,馆藏最古老岩石距今17亿年。

篇四:《第七章中国的自然旅游景观》

第七章中国的自然旅游景观

(概念)自然景观:是自然界六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基本上是天然赋存的。(务必记住)

由于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原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仅存在着各单一要素之间的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才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并唤起了人们了解大自然的好奇心,产生旅游的欲望。

自然景观被称为旅游的第一环境,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务必记住)(阅读)中国辽阔的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西高东低的地势、占地达2/3的纵横交错的山地地貌网状框架结构、西北干旱、西南高寒、中东部典型的季风环流的气候结构,使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形成类型齐全、数量丰富、北雄南秀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在南、北纬30度与回归线之间的世界荒漠带上,惟有中国的大地上东是葱绿秀美的江南丘陵山地,西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在东西间相对高差悬殊的过渡地带上,形成了完整的南亚热带山地垂直景观结构,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就在于此。中国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第一节地质景观

地质景观:即有观赏价值和感受价值的地质构造运动过程和构造运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它展示着巨大的地球内应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记载着地壳运动曾给人类造成的毁灭性的灾难,同时也启示着人类如何预防地壳运动对人类的威胁,以及面临威胁应采取的自救措施。

一、构造运动景观

观赏火山喷发、探险休眠的火山口、模拟地震发生的情景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的新行业。目前全球共有活火山1500多座,主要分布在地壳板块的边缘地带。(务必记住)

美国的夏威夷火山和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都是观赏火山喷发、探险休眠火山口的胜地。日本是多地震国家,为普及有关地震的知识已建起地震旅游点。在那里旅游者不仅可以参观地震遗迹、了解地震知识,还可以在动感电影厅内,一边观看地震影片,一边感受模拟的地震发生的情景。

二、构造运动痕迹景观

(阅读)

构造运动痕迹景观保留最多的是在悬崖峭壁上。其中包括水平应力造成地地层褶皱断面;岩浆侵入构成的不同规模、不同造型的如天然岩画般的侵入岩脉断面;垂直应力下的沉积地层和地层中的动植物化石。(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保留着最完整的地层结构和最丰富的动植物化石,享有活的地质博物馆的美誉)

其次:还有暴露于地表的大规模的木化石(学名叫硅化木)群,如新疆准葛尔东部将军戈壁上的木化石群。北京延庆新碴子村的形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木化石群。

第三:是地动灾害遗迹,如唐山地震留下的地裂沟壑,海南岛北部沿海因1605年7月13日的地震而沉入琼州海峡的72个村庄,以及意大利在火山灰中挖掘来的庞贝古城等。

第二节地貌景观

地球表面五种常态地貌包括: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和山地。(记住)

(阅读)平原、盆地、高原是人类聚落的主要分布地,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那里的原始生态景观。山地和丘陵不适宜人类聚居,也不适宜传统经济的开展,因而受人类影响较少,较多地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环境,这在客观上为现代人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较高的海拔、茂密的植被使得山地的空气精淅,负氧离子浓度高,有利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