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游记>1000字南京游记

1000字南京游记

详细内容

篇一:《美丽、魅力南京游记、感受、感悟、》

初试南京

南京——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城市,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初到南京熙熙攘攘的人群告诉我,这将是我接下来要奋斗和生活的地方。初到这里也快两周了,这里的一切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可怕,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我也初步的了解了南京这座城市,浅浅适应了生活。如今在这座新的城市,新的工作岗位上我早就做好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准备。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胜任这份工作,并用实际行动做出最好的结果。

从北京到南京,从帝都到这个六朝古都,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刚开始的时候多少有些不适应,早晨醒来总以为是在北京,仿佛迈两步就到了熟悉的食堂。刚到这边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朋友,但是想到有领导和同事的庇护,我将不再害怕。一次偶然的帮助了问路的外地人,让我甚是开心,我想没多久我就会成了半个本地人,也让我很快的喜欢上了这个屹立千年的城市。

慰于领导的安排,让我用这几天的时间熟悉一下南京,我便将每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益。为将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便初试南京„„

这是我第一次来南京,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但感受还是颇深的。此行的目的显然不是旅游参观,但坐在车上,心情仍然有掩饰不住的喜悦和兴奋。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颠簸,长江大桥就在眼前,浩浩的长江就在脚下,多么恢宏的气势!我的心情也犹如江

水般汹涌澎湃起来。远远望去,江中的几叶扁舟犹如这磅礴画卷中的点睛之笔:在人与大自然的对抗之中,人类是无所畏惧的;在艰难险阻面前,人类是不会退缩的。

这几天的观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远远的,300000这个黑色的数字就映入眼帘,显得是那么的刺眼,人的心情也不由的沉重起来。自古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竟遭如此大劫,这是中国历史上耻辱的一页,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大悲剧。万人坑里的尸骨在向我们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厚重的哭墙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历史上这惨痛的一幕,无言的300000在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同时也在激励我们奋发图强。“落后就要挨打”,以前是这样,北约炸我大使馆,中美撞击事件都说明以后也会是这样。“发展才是硬道理”,惨痛的经历说明中国必须强大,我们不会侵略他国,但首先我们必须保证我们不会被别人侵略。引用我们的一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好了,换个心情,去感受南京的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呈现在我眼前的南京虽然极具现代都市之繁华,可是那一任风雨剥蚀,依然保留下来的古城墙继续默默传递着厚重的中华文化,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朝代的变迁。虽然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取儒士朱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后,而兴建了这个所谓“东尽钟山之麓,西阻石头之固,南临北干秦淮贯其中,水依

狮子覆舟之山而控湖”固若金汤的城墙,可是大明依然走向了灭亡。留下的只有无言的古城墙让后人敬畏!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站在这个横穿南京的那梦幻般情生情灭的秦淮河畔,看两岸阁楼高高的白色的女儿墙,弯弯的脊头引颈向天,极尽江南宅第格调。可这里确曾是那“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的金粉之地。我始终疑惑,为什么那科举考场—夫子庙就要建在这个地方呢?是为了考验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面对诱惑的能力,还是为了显示“才子佳人”之美说?虽然如今的秦淮河已变成一个如同集会一样的繁杂之所,没有了书中所说的衣香鬓影、夜夜笙歌,但是流淌的秦淮河还在诉说„„曾经多少缠绵悱恻、悲欢离合的故事。粼粼波光中李香君、侯方域的桃花扇隐约闪现,瘦弱的董小宛依门苦苦期待的身影早已成了定格,文人骚客的诗句不断涌现。风起,箫音,琵琶声,丝竹弦管,是否真的是“此曲只应天上有”?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凄凉也让我平添了几分伤感。秦淮河,你到底是怎样的一条河啊?让无数游人遐想!

知道钟山,还是来源于毛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心中一直怀着那切切期盼„目睹钟山风貌。据说在长江上,黄昏斜照下,可以看到钟山和城郭之间隐约现出一股紫色之气,直上天宇。当我置身于

钟山之中,就是置身于那茂密的阔叶林中,高大的树木参天蔽日,树叶绿的是那样干净,湖水绿的是那样清澈,鸟而鸣叫的是那么动听,湿润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我闭目深深呼吸,心中充满的都是清新,感觉的是放松后的幸福!这就是“龙蟠虎踞”、“华盖三峰”的风水宝地„钟山?我——虽然不懂的什么风水之说,也没有在长江上看到紫气徐徐,但是我却被钟山秀美深深感动。怪不得明太祖朱元璋,孙中山先生都选在这里修建自己的陵墓。而且古代许多寺院也都隐藏于此,“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照射着那个时代钟山的受到的青睐。时间磨去了那表面的铅华,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厚重和感悟!

南京,有过朝代变迁留下的一种金粉的繁华,也有过文人的鼎盛,亦有过屈辱的眼泪和悲伤,而如今“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游南京,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不仅仅是心情,更多的是一种慢慢的回味!

真是走出山门天地宽!{1000字南京游记}.

在北京每天晚上都是对着电脑打游戏,同事们劝我出去走走,我基本上是不屑一顾的,除非今天游戏平台维护,即使是这样,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脑子里还是想这我的装备,我的任务。来到南京之后,我顿悟了,开始觉得那种生活太没有意思了。突然想出去走走。就这样,我走进了“黑色”的南京,听着音乐,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吹着风„„猛然间觉得是那样的惬意,那样的美好,从

此我便恋上了“黑色”的南京,恋上他调皮的雨点,恋上他醉人的风„从那以后,我便每天晚上溜走在南京的每一条街,像是一个游民似的去走着,不对,应该是追寻着,因为我也有我的梦。我每走的每一步都是之前从未走过的,周围的一切也都是我之前从未遇到过的。我喜欢这种“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加起来便是我的成长,我走过的路、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在此总结自己这近两周的感悟,一方面对南京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这的生活环境也更加适应,另一方面也做好了在这个岗位长期奋斗的觉悟。用实际的行动证明自己,绝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和信任。

篇二:《南京游记》

南京考察报告

从济水之南到长江以南

指导教师:徐小宁

学生:李燕鸣

学号:201208035115

2014年4月

在南京只待了短短三天,可满满当当的行程还是让我对这座城市拥有了美好的记忆。南京给我的印象是极好的。南京像个温柔安详的贵妇人,不似北京那般庄严,却也不似济南那般自在闲适。她有自己的规矩,却也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去南京前还是满腹的不乐意,因为出发那天刚好是我二十岁的生日,没有蛋糕礼物也就罢了,早上还要五点钟起床。碎碎念了好久,蔫头蔫脑的登上了旅途。

有句玩笑话调侃中国式旅游,说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而我自诩文艺系,自然不肯在这种事上随波逐流。离了济南一路南下,纵贯安徽,沿途盛放的油菜花,白墙黑瓦的房子,在田里玩耍的孩子,甚至在一条小溪旁看到一架可爱的水车,让我再没见到正主之前,先对安徽有了好感。终于到了江苏的收费站,我们都欣喜不已的探头探脑,仿佛过了收费站的横杆,南京就在横杆的那头张开双臂拥我们入怀。

可南京到底没在横杆的后头,我们又回归了安宁,继续着一路向南。终于到达南京的时候,每个人都仿佛被八个小时的车程凤凰涅槃一般,一脸凝重,大彻大悟。

南京的植物长得极茂盛,几次都怀疑是不是假的,待手伸过去摸到脉络,自己还暗暗腹诽现在的造假真是越来越猖狂。南国的树是温柔的,爱笑的,热热闹闹的拥着,像小姑娘一样亲昵;北国的树,却是坚硬的,僵着身子立在寒风中,站出一股血染沙场的杀伐。最明显的例子在中山陵,中山陵的风景极美,登高远眺,烟雨蒙蒙的大片绿色泼墨般肆意喧哗。那些细长的伸着秀美的颈子的乔木,仿佛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雾蒙蒙的眸子无声诉说,江南的韵味便尽在不言中了。

这些都不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最震撼人心的,还是在大屠杀纪念馆。

没去南京之前就对纪念馆这一站非常排斥,不是因为什么政治,而是我怕我不敢看到那段血淋淋的历史。关于南京大屠杀,我了解的绝不止简单的一个三十万的数字。《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也都看过,抵制日货、抗议日本政府所作所为的人群中也有我,正是因为了解了太多史实,我反而对这里产生了近乎“近乡情更怯”的滋味。

终于到了这里,我们难得的安静,看着那仿佛卧狮一般的建筑,肃杀静穆的青铜,那如剑一般划伤天空的雕塑,不知怎的,脑海里就想起来《金陵十三钗》的《四十九日祭》,心里默默的祈祷:望重生,望重生。

进入纪念馆,一座巨大的受难母亲形象让我呼吸困难,现在回想起来仍让我难受,查过资料才知道,雕像名为“家破人亡”!这是多么准确而严肃的历史描述!历史不能被忘记,我现在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终于进入馆内,我已经习惯了光明华美的博物馆,也看过不少个性可爱的美术馆,但大屠杀纪念馆迎面而来的黑暗却让我起了一身冷汗,我很怕黑,恨不得天上有两个太阳才好,那一片的黑暗且是下坡,周围全是人,但大家都安安静静的走着,只有悉悉索索的脚步声,我只能跟着同学,紧紧牵着手,趔趄着前行。走出黑暗,我突然想到,当年的南京市民们,是不是就是这样,趁着夜色,不敢出声,趔趄着前行,寻找着渺茫的生路?

下坡走到底,是仿照的当年的城楼,一砖一瓦拆下来又丝毫不差的还原。看着城楼下的火光,坍塌的土方,断壁残垣,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段历史,仿佛置身其中,看着这一幕幕的发生。

从城楼转过来,一整面的墙上,全是受难者的名字,仔细看过,很多人都没有留下正经的名字,还有很多名字是以“某某家邻居”“某某氏小妹”来表明身份。当你看到这些平凡人的名字可能不觉得有什么,可当三十万人名字同时出现在一面墙上,你真的会觉得政治真的是很恶心的东西,政客们喋喋不休的巧言令色,将军们的征战杀伐,最受伤的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他们没有照片,甚至没有留下名字,就这样面容模糊的将最后的记忆留在一面墙上,默默的来到又默默的离开,百姓何罪!中国何罪!

苏格拉底说过,“从没有一个好战争或者坏和平”,站在纪念馆的人名墙前,我觉得它之于中国的意义就好似耶路撒冷之于穆斯林,这面墙就是中华民族的哭墙。历史不能被重演,我们要做的,就是背负着这道伤疤,努力前行。

从大厅过来,万人坑遗址中的枯骨依然清晰可见,长短不一的骨头表明这绝不是来自同一个人,我不知道那遗骸姓甚名谁,他(她)受难时可有疾呼?他(她)的家人可有逃出生天?他(她)是否见过这世间种种的快乐?我都不知道,甚至,我们都没办法让他(她)入土为安,我只能默默祈祷:安息,安息。历史不会被{1000字南京游记}.

改写,更不会被忘记,更决不能粉饰太平,错就是错!最让我难忘的是纪念馆里一个小小的角落,一个名为“十二秒”的尾厅,每十二秒就会有一颗水珠从高空落下,侧面墙上贴有遇难者遗像的灯闪亮而后熄灭,象征着一个生命的消亡。我一直站了很久,一滴水,滴答,一条生命,离开。一滴水落下又蒸发掉,一张面容模糊的脸亮过又熄灭,没了。就这样悄无声息,乱世里,人命如草芥。

在查资料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有关日本的新闻,大屠杀纪念馆扩建、翻新、并增加展览内容后,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关注。《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报道称,日本政府已经向中国提出要求,希望中国能够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内容作出修改,不要过分强调日本侵略“残酷”的一面。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隈丸优次夜紫亲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对纪念馆和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提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反复强调了日本人的残虐性。这样的展示让我们担心会给前来参观的中国人造成对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中国方面能够调整展览的内容”。

其实,中国人民对于日本的仇恨和反感不仅是来自二战日本士兵灭绝人性的行为,更来自于日本政府对于二战的反思。日本人只强调自己被原子弹袭击了,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被袭击;他们只知道自己失败了,但却不深究自己为什么失败。当勃兰特跪在犹太人的纪念碑前,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德国人的诚意;当日本政府一次次参拜靖国神社还在抱怨中国人盯着老黄历的时候,全世界都知道日本人失去了什么。当德国人坚决的还清巨额的战争赔款,以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再度崛起的时候,日本人还在摇唇鼓舌大肆吹捧“脱亚入欧论”,这样一个反复无常又不敢正视过去的邻居,你让我们拿什么来尊重你?逝者已矣,我只愿,奋然前行,就像唐宋时代,万邦来朝不至于,总得让邻居们安分守己。

那段下坡,我怎么也不记得走了多久,可我总是想,还是想要记起来。

篇三:《南京游记》

南京游记

闫伟霞|2013-11-26|阅读

今年休年假,去了一趟南京,在南京,让我首先想到是另一个词—金陵。是的,南京曾是六朝古都,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激起我无限的向往。

10月22日早晨到达南京,出发之前在网上查询了各个景点根据自己的时间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游玩攻略,在火车站直接坐上去景区的公交车。第一站是中华门瓮城,进入老东门牌坊沿仿古街走到底就看到了古城墙。看着古城墙,真的喜欢,用手扶着墙上的砖,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好像我也穿越到了明代。下午,我们去了总统府。总统府曾两度作为汉王府,清朝为两江总督府,康乾二帝的行宫,太平天国时改为天朝宫殿,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这里的西花园;1928年,这里又成了国民政府所在地,1948年改称总统府。

总统府比较大,我走马观花逛了三个多小时。这里环境优雅肃穆,历史性很强。有很多旅行团参观,我们随着簇拥的人群听导游介绍。导游说南京总统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100多年里,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这一建筑群,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

到晚上去了夫子庙,看到传说已久的香艳胜地——秦淮河。

秦淮河畔,当年多少风华,许是文人骚客、艺女花魁的云集之地。可如今,当年的风流才子早已作古,河边的墙上刻着诸多名妓与诗人,有柳如是、陈圆圆等人,不过也看不真切,人很多,又是晚上,而我除了记起“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几句诗外,什么也联想不起来了。至于夫子庙旁边的贡院西街里打着着美食文化节的小吃排档,说真的,真的不咋的。转了一圈,便回了宾馆,实在提不起兴趣。

第二天钟山风景区。景区里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在网上浏览南京景点介绍时看到明孝陵神道的一张图片立马吸引了就在网上订购了明孝陵的门票。悠长的神道,两旁静立的石像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和好友漫步在茵茵绿道,空气格外清新,使人不愿离开。

出了明孝陵坐游览车很快就到中山陵。中山陵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沿墓道前行为陵门,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再进为碑亭,便是孙先生硕大的幕碑。庄严肃穆的祭堂,仰望孙先生汉白玉坐像,生动逼真,门额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天地正气”四字,工作人员说墓室不能长久保存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所以另处安置了,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我瞻仰着孙先生的石像屏息敛声,深深

缅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中山陵内遍布雪松,高大挺拔象征孙先生道德之高尚,人格之高尚,这种肃穆之情只有在亲临的时候才能由衷的感到。

第三天坐地铁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来南京的话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一定要看的!

从纪念馆里走一圈下来感觉走进一座人间地狱,馆内很安静气氛庄严,胸口很沉闷心情格外沉重。南京城最沉痛的记忆便是那惨绝千古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目睹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这场血泪劫难,无不令人切齿痛恨。“万人坑”里累累白骨,蜡像塑造的情景再现,3500余幅历史照片、3300多件文物史料、150多部历史影像资料片展览,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宗旨,充分翔实的揭露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印象最深的是在展览馆最后的厅里,每隔12秒钟,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那声音深沉而悠远。同时,侧面墙上会有一盏在遇难者遗像前的灯,亮起然后熄灭。它再次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在南京大屠杀的六个星期中,平均每隔12秒就会有一个生命消失。我们谴责战争,谴责侵略者的暴行,祈祷着人类持久的和平。{1000字南京游记}.

晚上的火车,下午在南京站前面的玄武湖,夕阳里的南京很美丽,高耸的建筑与历史的气息相融合。南京,在深厚历史文化的背景下,用它的新貌接待我们。

篇四:《南京游记》

2013.2.12-14南京第一次一个人的旅行

2013年癸巳蛇年春节终于的下定决心开始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的旅行~

各种印象:

1、关于南京:为什么选择南京第一心心念念的想去看看雨花台第二偶然间看见夫子庙也

有热闹的庙会第三也许是离着近一个人去心里稍微的踏实一些;

2、关于高铁:整点的高铁都是3个小时零39分钟中途只停一战或者直达南京可惜坐

高铁也会听到“我们抱歉的通知…”据说是因为天气原因高铁也是要降速的导致在去的路上生生的睡了醒醒了睡就是不到,回来更惨因为坐错站到晚了没买外带晚餐以为高铁上怎么也会有60块的盒饭可是生生的没有呀北京到上海的高铁怎么卖的特产就是天津的麻花&德州的扒鸡呢?

3、关于地铁:南京的地铁票像游戏机币一样塑料的是不是这样比较环保;像南站一样

地铁火车站直接换成导致都没有拍到南京的火车站;还有就是地铁有好多口呀开始给旅店打电话问哪个口出来的时候那边说14口以为自己听错了还重复了一遍出来看路标真的有十几个口好多哟可谁想到处逛的时候发现这一个站竟然有20几个出口…

4、关于景色:计划只是去雨花台中山陵夫子庙的可是竟然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山

陵明孝陵灵谷寺雨花台白府(金陵第一园)夫子庙鸡鸣寺玄武湖总统府

走的我呀回来腿都肿了可是这就是一个人旅行的好处不用按照行程想去哪都可以可以坐着坐着车就突然改变了计划想走的时候走一走想坐下来就一下午都这样的坐着总之就是自在可也就缺少了与同伴对景色的品评还有给你照相的人

p.s.南京的景点大部分都是不要门票的这块省了很多银两就用剩下来的钱请了导游反正都是历史没有导游走马观花真的看不出个之乎者也:

a.去中山陵、明孝陵的时候请了导游被误认为了是学生(双肩小包+帽衫+仔裤+运动鞋)所以在导游问我多大的时候想尽办法岔过去(猜是92的哟)最后要加微信生生的没赶加怕自己暴露了…

b.去总统府请导游开始的时候没找着就自己粗粗的逛了一圈已经走不动的时候看见游客中心找到导游义无反顾的跟着又走了一钟头

c.南京三大寺庙去了两个还剩下栖霞寺留给下次吧在庙里坐坐真的能静心{1000字南京游记}.

d.雨花台和玄武湖真心的是走不动好累呀可是有景气电瓶游览车这年头真没有花钱的不是

5、关于小吃:不知道是不是晒图晒的太多了上了两天班大多见到我的都会问吃的事情

还有人戏言去了三天南京得涨个20斤回来

但去了南京3天虽然小吃真的很不错太多太多让我留恋可是怎么就觉得没吃着一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