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和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申论文章与金字塔的故事》
申论文章与金字塔的故事
华图教育李彪
在申论作文教学和批改学员申论作文的时候,很多学员反映,自己的申论文章写不好,主要是因为自己平时很少动笔,所以写出来的句子不忍卒读。其实,一篇文章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作者遣词造句的水平,更取决于作者如何组织这些句子。在如何组织句子这一方面,金字塔原理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金字塔原理(ThePyramidPrinciple)是芭芭拉.明托女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项关
于文章写作的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晰不仅在于作者是否使用简单、直接的句子,更和作者组织句子的顺序有关。前者是文章的写作风格问题,后者是文章的结构问题。如果某人的文章条理不清,很可能是因为其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力发生了矛盾。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概括出来的,文章中的
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即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
作为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首位女性咨询顾问,明托女士提出的这一原理为解决写
作中思路不清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因为一个人的写作风格是多年间养成的习惯,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改变的,但是如何按一定的顺序组织句子(不管句子本身是否通畅、流利)却是只要在写作时注意就可以改变的。她的这一原理也很快被麦肯锡公司定为公司的一项标准,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宣传推广。对于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来说,这一原理为我们提高申论文章的写作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
例如,常见的申论文章的逻辑结构应该是总分式的,即有总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是对
总论点的支撑。这里的“总论点——分论点”结构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而每一个论证分论点的段落,也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即分论点是对这一个段落的核心思想,下面的所有论述都要围绕这个观点进行。这也就是明托在金字塔原理里所指出的,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观点都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观点的概括。这样,整个文章就会按着一个个金字塔一样的结构逐级而下的展开。
在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一是每一组中的观点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二是每
一组观点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组织思想有四种可能的逻辑关系,这也是大脑可用于组织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村官|选调生|教师招聘|银行招聘|信用社|乡镇公务员|各省公务员|
思想仅有的四种顺序。一是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是一种论证顺序;二是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这是一种因果关系顺序;三是结构顺序(中国、美国、英国),这是一种结构性布局的顺序;四是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这是一种按重要性排列的顺序。这对于我们论证文中的观点而言,作用不言而喻。
华图教育李彪
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村官|选调生|教师招聘|银行招聘|信用社|乡镇公务员|各省公务员|
篇二:《金字塔思维模式小故事》假如晚饭后,你正要出门去买一份报纸,
“我想去买份报纸,你有什么要我带的吗?”
妻子在你走向衣架拿外套时说:“太好了,看到电视上那么多葡萄广告,我现在特想吃葡萄,也许你可以再买袋牛奶”
你从衣架拿下外衣,妻子走进了厨房。
“我看咱家的土豆够不够,对了,我想起来了,咱们已经没有鸡蛋了。我看看,是该买一些土豆了”
你穿外衣向门口走去。
“再买一些胡萝卜。也可以买些橘子”
你打开房门,“还有黄油。”
你开始按电梯。
“苹果”。
你走进电梯。
“再买点酸奶”
你说“还有吗”
“没了,就这些”
篇三:《金字塔与倒金字塔结构新闻写作学》从整篇来讲,就是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即导语中;主体部分依材料的重要性递减原则来安排各项事实,材料抛完即是全文结束。
后来又发展到,在导语中又要把最精彩、最重要、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首位;标题要进一步把全篇的精华提炼出来。{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和作文}.
例:
肯尼迪遇刺丧命
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亡。
官方消息说,总统下午1时逝世。
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新总统。
消息写作大多运用倒金字塔式结构,表述直接。它适用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新闻,而对某些非事件性或人情味的新闻不太适宜。
提要式结构
通常是写一个新问题要放在最前面,以后再详细介绍其他细节。
多层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种结构层次是按其内容的重要性顺序排列的。如发生一场火灾,记者可以根据读者的心理安排其层次:火灾的概貌、火灾发生的细节、火势现在怎么样、火灾的起因、对灾祸救济工作五个层次。他们彼此紧密衔接,组成一个五层的倒金字塔。这座塔上的每一层又是一个小一些的倒金字塔。
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事实,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后发生的放在后面;事件的开通就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尾就是消息的结尾。
就是说它符合受众阅读、收听、收视的习惯。但也有不足之处,叙事平板。这一点可以通过醒目的标题和生动的语言加以弥补;如果情节组织得好,可以渐入佳境。金字塔结构适用于报道故事性强、人情味浓的事件性新闻。
例:
福特总统遇刺幸而无恙
大多数前来欢迎总统的人都希望同他握手。
这个红衣女郎携带着一支枪。{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和作文}.
勒奈特﹒阿丽丝﹒弗洛姆27岁,属于查尔斯﹒曼森那个恐怖主义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她的代号是“雏鸽”。据目击者说,她一声不响地站在人群的后排,站在州议会大厦前等待总统光临。
她对人群中一位名叫凯伦﹒斯凯尔顿的14岁姑娘说:“啊,今天天气太好了!”事件发生后,凯伦说:“她看上去像吉普赛人。”
“雏鸽”身穿红色长袍,头戴红色无沿帽,同她的红头发很相配。
她的前额上有一个红色的“X”记号,这是1971年曼松及其3名女追随者因谋杀罪名成立在洛杉矶受审时她自己刻上的。
“雏鸽”特地从北加利福尼亚赶到萨克拉门托,从而步正在服刑的41岁的曼松的后尘。现在,她正耐心地等待总统的到来。
她的手提袋里藏着一支0.45厘米口径的自动手枪。
太阳热辣辣地直晒下来,气温是华氏90多度,人们热得不耐烦,不由得走来走去。
突然,欢迎人群振作起来了,原来福特总统出现在参议员大饭店门口,接着走上一条人行道,穿过州议会大厦前的停车场朝着人群走了过来。他的前后左右都是特工人员。
福特止步,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
欢迎的群众被绳子拦在后面,他们纷纷向前涌去,同总统打招呼。
总统向左转过身去,他伸出双臂,去握欢迎群众伸出来的手。
每同一个人握手,他就说一句:“早晨好!。”
“雏鸽”仍没有采取行动。
突然,她从人群后面挤到前面来,边挤边用双臂拨开周围的人。
警察说,她挤到离总统只有两英尺的地方时,突然拔枪瞄准总统。
凯伦﹒斯凯尔顿说,总统见到这支左轮手枪时,“脸刷地白了”。
另一位欢迎群众50岁的罗伊﹒米顿说,福特“大吃一惊,吓坏了,把脖子缩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特工人员莱瑞﹒布恩道夫立即采取措施保卫总统生命安全。他冒着生命危险,冲到“雏鸽”和福特中间。
接着他把“雏鸽”摔在地上,同警察一道缴了她的枪。
“雏鸽”尖声叫道“他不是你们的公仆!”
她还对警察说:“别激动,伙计们,别打我,枪不是没响吗?”
四五名特工人员同时围了上来,把福特与群众隔开,旋即簇拥着他离开。
福特的膝部一向有毛病,这次在惊吓中几乎支持不住自己,但他很快就站稳了。当警察给“雏鸽”戴手铐时,她喊道:“美国乱透了!那家伙不是你们的总统!”{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和作文}.
过了一小会儿,警车把她送走,这时,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神情似乎很镇定。
“积累兴趣”结构
是开始设置悬念,使受众逐渐增加对事件的兴趣,最后形成高潮。这种结构大体是按时间顺序安排事实,一段比一段写得具体,而事件的结果到最后才显示出来。采用事实性导语。例:
她说,这首诗写得相当精彩。她对编辑说,她的弟弟的名字叫威顿﹒斯科特,今年25岁,是陆军航空飞行员,驻扎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河边基地。
编辑读了这首诗,其内容是飞行训练十分危险,预示早晚他要机毁人亡。
斯科特小姐说:“我是不相信预示的,这是我的长处之一。”
编辑把视线从诗稿上移开,瞧着斯科特小姐。他在微笑。
“写得不错,我们打算用它。”编辑说。于是,斯科特小姐告辞了。编辑没有对她说,一个小时以前,一架军用飞机在哈密尔顿山上撞毁,25岁的威顿﹒斯科特在这次空祸中遇难。
“延缓兴趣”结构
采用归纳式导语。归纳式导语由于不交待具体事实,会给受众留下一个问题,于是不得不完全文。
例:
昨天晚上,冰激凌对警察局巡官哈利﹒欧柏林没有起到清凉作用。
欧柏林奉命去调查一件盗窃案,他在阿尔本大姐刚把车停好,就见有个男人向他走过来,边走边嘟嘟囔囔地说些什么。
欧柏林问道:“你说啥?”
来人一语不发,突然把一块冰激凌甩到欧柏林的脸上。欧柏林赶紧跳下车,一把揪住这个人。这个人却说:“你想抓我吗?那就先得同我比试比试。”
接着,他一拳打在警察嘴上。警察毫不示弱,照对方脑袋上就是一拳,把他打翻在地。被捕者在肯吞大街派出所承认,他是住在大树西街35号的威利斯﹒索兰诺。他说,他认为警察“头脑发烧”,因此,他想用冰激凌使警察“凉快凉快”。
篇四:《2014年国考申论备考辅导-申论文章与金字塔的故事》2014年国考申论备考辅导-申论文章与金字塔的故事
热线电话:400-678-1009在线咨询
华图网校:
更多资讯请关注新浪微博:湖北华图网校
在申论作文教学和批改学员申论作文的时候,很多学员反映,自己的申论文章写不好,主要是因为自己平时很少动笔,所以写出来的句子不忍卒读。其实,一篇文章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作者遣词造句的水平,更取决于作者如何组织这些句子。在如何组织句子这一方面,金字塔原理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金字塔原理(ThePyramidPrinciple)是芭芭拉。明托女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项关于文章写作的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晰不仅在于作者是否使用简单、直接的句子,更和作者组织句子的顺序有关。前者是文章的写作风格问题,后者是文章的结构问题。如果某人的文章条理不清,很可能是因为其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力发生了矛盾。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概括出来的,文章中的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即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
作为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首位女性咨询顾问,明托女士提出的这一原理为解决写作中思路不清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因为一个人的写作
风格是多年间养成的习惯,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改变的,但是如何按一定的顺序组织句子(不管句子本身是否通畅、流利)却是只要在写作时注意就可以改变的。她的这一原理也很快被麦肯锡公司定为公司的一项标准,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宣传推广。对于参加申论考试的考生来说,这一原理为我们提高申论文章的写作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
例如,常见的申论文章的逻辑结构应该是总分式的,即有总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是对总论点的支撑。这里的“总论点--分论点”结构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而每一个论证分论点的段落,也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即分论点是对这一个段落的核心思想,下面的所有论述都要围绕这个观点进行。这也就是明托在金字塔原理里所指出的,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观点都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观点的概括。这样,整个文章就会按着一个个金字塔一样的结构逐级而下的展开。
在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一是每一组中的观点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二是每一组观点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组织思想有四种可能的逻辑关系,这也是大脑可用于组织思想仅有的四种顺序。一是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是一种论证顺序;二是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这是一种因果关系顺序;三是结构顺序(中国、美国、英国),这是一种结构性布局的顺序;四是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这是一种按重要性排列的顺序。这对于我们论证文中的观点而言,作用不言而喻。
篇五:《乐乐牛系列故事之金字塔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魔法小镇,小镇里面住着乐乐牛、大力狮、河小马、萌萌狐、鹿西西、山羊老师......以及很多很多的小伙伴,他们都很善良很团结。
这个国庆节又快到了,魔法小镇的小伙伴们热闹的讨论着到哪儿去玩。
“小朋友们,这个国庆我们用学过的魔法术穿越到古埃及,去看一看宏伟的金子塔怎么样啊?”山羊老师问大家。
“好啊”、“好期待喔!”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可是,我要考考大家了。”山羊老师继续说到“你们谁知道金字塔是怎么来的吗?”“这个...”大力狮急得直饶耳朵“我不知道啊!”{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和作文}.
“老师,是怎么来的?”好奇的乐乐牛急忙的问道。
“小朋友们,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金字塔的故事吧。”山羊老师讲道。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埋葬他们的帝王的陵墓。在很早很早以前,古埃及人不知道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向人们证明了如何分辨白天和黑夜,于是他被大家视作神的化身,成为了古埃及的国王。
世界上最高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高137.2米。有学者估计,如果用火车装运金字塔的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车箱;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
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还有很多神秘的未解之谜等待着世人去解开。小朋友们,下面我们就运用魔法一起飞到金字塔,去尝试破解这些秘密,这一定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哦!”
“好耶,去参观金字塔了!“乐乐牛和他的小伙伴们高兴的欢呼着,快乐的踏上了旅程!小朋友们,如果你对金字塔感兴趣的话,不妨多了解一下金字塔哦,金字塔真的很神秘,很强大呢!
篇六:《金字塔写作原理学习心得》培训课程内容
一、金字塔写作原理
1、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2、金字塔原理在写作中的运用
2.1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2.2金字塔中的子结构;{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和作文}.
2.3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2.4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2.5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二、如何撰写工作报告
1、什么是好报告;
2、好报告四大要点。
培训心得及意见反馈
《金字塔写作原理》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
一、金字塔原理概述
金字塔原理揭示了人们理解事物时,最容易的理解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组织结构称为金字塔结构。在金字塔原理有三条规则:
1、纵向联系指信息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思想的概括;
2、横向联系是指同一层次上,每一组思想都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思想之间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这种横向的逻辑顺序包括:演绎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重要性顺序。
二、写作的逻辑
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的理解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应该以金字塔结构组织文章的结构。
自上而下的构建金字塔结构是一种较容易操作的写作方法。在写作前,首先确定写作的主题,主要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回答,然后开始着手写作。写作可分为序言和正文部分。
文章的开始,首先要通过序言引发读者的关注。序言开始按照讲故事的模式说明读者熟悉的情境,说明发生的冲突,引发读者提出文章中所要回答的问题。然后便可将精力放在提供这个问题的答案上。{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和作文}.
正文部分对文章问题答案的描述,需要按照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逻辑的结构进行。
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建立了一个树状的层次结构,使用较低层次的信息解释较高层次的信息,直到最底层的叶子信息能够被目标读者无疑问的接受为止。
在发言或写文章时,将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让人容易记住的。《金字塔原理》中所引用的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在写材料时都尽量将要点归纳到不超过5点。
三、解决问题的逻辑
当所需要描述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写作前需要对所描述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流程:界定问题,结构性分析,实施分析/找到解决方案,构建金字塔与别人交流。
问题是现实状况和期望之间的差距。问题界定框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情?(情境(切入点/序幕+困扰事件))
2.我们不喜欢事情的什么?(现实状况)
3.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期望)
分析问题的标准程序是: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收集信息:从资料入手;
得出结论:设计诊断框架;
提出方案:使用逻辑树可以从逻辑上找出解决问题可能的方案。
四、总结
沟通是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知识。若信息组织不得当,则信息接收者难以从信息中总结出表达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金字塔原理揭示了人们大脑思考时的逻辑思维的金字塔结构,提出按照金字塔结构组织信息更易于被信息接收者理解。
在之前的思考和表达中,我有时习惯性地使用了金字塔原理,而有时也会随意的产生逻辑不清晰的表达。今后,我将以金字塔原理为导引,刻意地对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进行逻辑训练,达到让人清晰明了的效果。
篇七:《《埃及金字塔》观后感》指导方法关注表达训练思维
——《25埃及金字塔》观后感
4月22日的家长开放日,我有幸观摩了鞠老师执教的《25埃及金字塔》,获益匪浅。鞠老师不仅落实了了解课文内容,词句理解,领会说明方法这些目标,而且巧妙渗透了方法指导,表达训练,思维方法训练。这是一节扎实的语文味十足的课。
一、指导方法
科学合理的途径、步骤、手段往往有事倍功半的效果。许多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恰当的方法指导。有了这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主动地参与到其它类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
“理解词语”集中在学习第1小节的过程中。“角锥形”是指导学生在课文第2小节找到解释;“巍然屹立”是运用查字典理解“巍然”,文中找近义词理解“屹立”来理解;“傲对碧空”是运用词素分解法来理解;“举世闻名”也是用换同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逐一理解了词语之后,鞠老师请学生关注关键词: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角锥形、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介绍埃及金字塔,根据自己的理解,学着老师的样子“埃及金字塔的位置„„”来介绍埃及金字塔。这一教学环节将“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与“训练表达”进行整合,借助对词语的理解把句子说具体,既落实了单元目标,又落实了本学段的目标“把句子说具体”。
“理解句子”主要集中在品读第3小节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鞠老师依据阅读规律,带领学生由浅入深,逐层体会。
请学生分别用直线和曲线划出相关句子后,逐一品读。
先说说写金字塔“宏伟”的三句句子分别写了什么(高、大、重),了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再请学生圈出句中的数字,老师把数字去掉,用上“很„„”这样的短语来重新加工这段文字,帮助学生体会列举数字的好处(准确、真实)。
接着老师把“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句中“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一部分去掉,请学生与原句进行对比,感受作比较的好处(准确、形象)。
还请学生给“相当于”换词,与“等于”比较,理解了它的意思就“大概”,请学生再在找一个相似的词(差不多),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说话练习“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160吨,相当于。”请学生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进一步体会作比较的好处。之后又质疑“课文中为什么不用作比较的方法写呢?”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变化”这一写作特点。
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推进,渗透了“学习过程”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这样的“学习过程”方法提供了可能。这样的迁移,才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发展。
二、关注表达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渠道。它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将其作为重点常抓不懈。
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环节,概括第3、4小节时,鞠老师采用请学生快速浏览3、4小节,找到关键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过渡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第3小节写的是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第4小节写的是金字塔的建造方法。这句过渡句把两个小节的内容连起来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为学生以后规范讲述过渡句的表达效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理解词语环节,为帮助学生将词语放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老师老师请学生关注关键词: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角锥形、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介绍埃及金字塔,根据自己的理解学着老师的样子“埃及金字塔的位置„„”来介绍埃及金字塔。这样的设计将词语理解与表达训练整合在一起,提升了词语理解的价值。
理解句子环节,为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比较的好处,设计的说话练习“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160吨,相当于。”
这些设计与文本核心语言密切相关,体现了较好的语用价值。鞠老师在课上帮助学生由说不好到说得流利,扎实地落实了语言训练这一目标。
三、训练思维
进行思维训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更好地表达。理解、表达是出发点,是归宿,思维训练是手段、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在梳理了课文要点后鞠老师小结“课文第1、2小节概括地介绍了——分述部分用过渡句——,最后一小节总结了——。这就是‘总分总’结构方式。以前还学过哪些课文也是这样的结构?”请学生联系学过的同类结构的课文《悉尼歌剧院》《海底世界》。这样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本节课的学法,更与以前所学建立知识的关联进行相似联想的训练。
在品读环节,当学生体会到作比较的好处,并学着运用之后,鞠老师的质疑“课文中为什么不用作比较的方法写呢?”又将学生带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体会文本语言变化的特点。
这样的思维训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规范地表达,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根本途径。
一节课给予我的是愉悦的享受,是思维的激荡,是对以后自己备课上课方向的再次明确。
201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