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观后感>信任是一种关爱

信任是一种关爱

详细内容

篇一:《教育,是一种信任、尊重、关心和影响》

教育,是一种信任、尊重、关心和影响

当代青少年,也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度过的。在这个小社会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一名教师,他有可能让一个孩子生活得痛苦,也可以让一个孩子生活得幸福;他可以羞辱一个学生,也可以迁就一个学生;他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因此,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言行有关。教学二十来年的经验告诉我,给学生一个团结、和谐、互助的育人环境很重要!

去年十月份,我班转来一名男生叫宋某。孩子的妈妈向我介绍,他在原来班级经常逃课,最多逃课半个月。上课趴着睡觉,作业就别提了。

根据这名学生的情况,首先我组织班委会成员带头开个十分钟的欢迎会,令新生宋某大为惊讶,激动地哭了。一个不被老师、同学喜欢,甚至是老师、同学都认为他给那个班级丢脸的人,没想到能得到新班主任老师、同学们热情的欢迎。接着,我对这位新来的小同学有个要求:你每天负责给任课老师发粉笔,如果你不来上课,任课老师就没有粉笔写板书了,老师就不能正常授课了,同学们就不能正常学习了。最后,我拍拍他的肩膀:“小同学,王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全班同学一起喊道:“你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宋某狠狠地点点头。就这样,他转入我班一学期多了,没有逃过一节课,每天在课前早早的给任课老师准备好粉笔。做的不亦乐乎!他在新的班级有了一份责任,他努力的做,而且做的很好。

篇二:《信任、关爱、责任》

信任、关爱、责任

罗道钰

信任、关爱、责任。相辅相成,是成功的基石。

从信任开始:业绩,靠的不是单枪匹马,靠的是一个庞大的团队,而将每一股力量凝聚的便是信任。

信任是组成一个团队的必要条件,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同级之间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动力,可以激励你不断进取,比如领导要求你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这也表示着领导对你的信任,相信你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个任务,而你则会不辜负他人的信任,努力的完成任务(努力完成的过程中肯定会学习到新的东西,肯定会有新的领悟,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与前面的例子一样,就因为信任我,领导才会教我负责处理WLAN故障,同事才会手把手教会我一些方法,而我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也会认真的去学,信任也一种是鞭策)

信任是雪中送炭,在困难的时候祝你一臂之力。是团队是凝聚力,使其团结而有力。

由关爱推动:在你遇到困难时,别人说:“我来帮你”。当你处在低落期,别人说:“会好起来的”,这些都是关爱的表现。

经过这一年的工作,我觉得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因为只有你关爱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关爱不是同情,也不是怜悯,就是助人为乐,帮助他人脱离困恼。(一年前对于我这个刚进入社会的新人,做何事情都觉得有点困难,但教我的师傅都耐心的陪我处理每一个故障,教会我处理故障的要点,其他同事也会教

我一些小技巧,领导会定期询问我学习的情况,帮我做学习不同知识的调整)

关爱不再乎大小,哪怕是一个随和的眼神,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哪怕是一个友善的微笑。这些都是关爱,都会在你跌倒的时候拉你一把,必定是成功道路上的助力。

到责任为止:责任是你工作态度的表现,是必须学习并且掌握的一种能力,是反应你能否做成一件事的体现。

刚进公司的时候,听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责任有时候大于能力。而我现在工作快一年了,个人觉得责任往往大于能力。就拿我工作中遇到的事情来说(我是一个网络维护员),晚上2点多断站了,我们也是立即起床,取出备件,赶往抢修地点,其实晚上话务量是不多的,我们可以等到天亮再去的,可是我们工作有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那就是尽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证通讯正常运作。

如果我有能力而不负责的去处理的话,那势必不能将事情处理的妥当,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你能力不足,做不好事。而当你对自己工作认真负责,就算你不懂,能力不足,你也会尽力去学习,乃至完善自己所做的事。(我开始负责处理WLAN故障的时候,什么也不懂,什么都要处理好久,但是我觉得我既然做这个工作就有应有的责任,所以才会激励自己看书,分析案例,从而掌握正确的故障处理方法)

我认为责任在工作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故障处理及时,反思并总结。

有信任才会有合作,有关爱才会有帮助,有责任才会有成绩!

这是成功不可缺少的!

信任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凝聚力,在你的前进道路上,帮你取得成功。关爱是一种美德,使你提高自身的修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关爱他人,开心自己。责任是一种使命,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当你有了责任,你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你必定会被别人所认可,可以明白自身的价值(我们刚出社会的人就是需要被别人所认可)

篇三:《信任也是一种关爱》

信任才能踏实

我女儿三岁半,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我们全家人担心她能适应学校生活吗?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乖乖女”,“宝贝”。换个角度想,幼儿园是个好地方,学校有小朋友可以玩耍,一起做游戏;有老师传授知识,可以学唱歌,学跳舞,另外和小朋友们在一起,老师会教她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一名初中老师,对幼儿教育不是很了解。平时只是听说小孩刚开始上幼儿园会哭闹,可没经历过难说。于是我们决定试试。到了开学的第一天,我婆婆把她送去报名,等放学回来,我们看到她高兴地样子,都松了一口气。第二天照常上学,一到幼儿园门口她怎么也不进去,最后进去了也是在奶奶兜里不下来,老师过来劝说也没用,这可把大家急坏啦,后来我婆婆只好在学校陪着她上课,终于安静下来了。上课时老师提问她也能积极地回答问题,也上台表演,等她上课入神了,老师就叫我婆婆轻轻地离开,过了一会,她发现奶奶不见了,又大哭起来,老师都过来安慰她。老师只想她快点安静下来,就糊弄她说:“你奶奶回家喂猪啦?”,小孩什么时候都清楚,她回答:“我家没养猪,我家的住过年杀了。”老师没辙,又说:“奶奶回家喂鸡了?”她又回答:“我家也没养鸡,我家的大公鸡也杀啦。”老师听了真是哭笑不得,又说:“你奶奶回家照房子了。”她这才认为是那么回事,安静下来了。接着接连几天都不肯上学了,我们怎么也找不到原因,还是到后来姥姥说:“你们要不试试这个方法吧,明天带些吃的放在老师那里,等她饿的时候让老师拿给她吃,看行不行?”姥姥解释说:要让她知道老师也像家人一样爱他,让她在学校也能体会到温暖,有安全感!后来我们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第二天回来还真的不闹了,听说学校要是有小朋友哭的话,她还会主动过去安慰他们,逗他们开心。

孩子就是这样,要让她们去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虽然需要时间和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爱学习其实是从爱学校、爱老师开始的。而爱,是相互的。孩子感受着老师的爱、学校的爱的同时,他们才会以加倍地回报。不是有了知识就一定能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首先掂量自己是否拥有爱的胸怀。这爱的胸怀,应该比海洋更广阔,比天空更宽广,比春风更和煦,比骄阳更热烈„„这爱的胸怀里能装下每个孩子的任性,每个孩子的过错,每个孩子的缺点,每个孩子的叛逆,每个孩子的骄傲与自豪„„这爱的胸怀里,装着尊重,装着信任,装着欣赏,装着期盼与鼓励„„

篇四:《爱是一种信任》

爱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的教育境界

幼儿教育网2010-10-10

内容摘要:爱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的教育境界。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挚友,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深深体会到,当学生对你说知心话的时候,就是你的教育开始走向成功之时。

关健词:爱;心灵

曾经我常听别人说“对孩子,要有好心,但不能有好脸”的话,因而我常以严师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几个星期后我发现,虽然课堂纪律不错,但课堂气氛不活跃,幼儿回答问题不积极,声音也很小,眼睛还不时的看着我,就连幼儿在做最喜欢的游戏时也放不开,常不时地在看老师的脸色来参加游戏,这使我意识到,对孩子只有好心,没有好脸是不行的。幼儿初涉人世,如同刚刚出土的一棵幼小嫩弱的幼芽,他需要的是和风细雨,耐心教导。

一、用爱来让幼儿体会{信任是一种关爱}.

如:前不久,恬恬从我同学的幼儿园转到我们幼儿园。还没见到她的面,我就听到朋友说她在幼儿园的表现如何好,教师有多么喜欢她,简直可以用“百里挑一“来形容。果然,恬恬漂亮,能说会道,特别讨人喜欢,很快成了我眼中的”好孩子“,甚至有时她拥有我默许的特权。

那天早上,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去操场玩,我静静地观察孩子们的举动。突然墙角边传来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恬恬和另处一个女孩子为了玩“羊角球“争吵起来。恬恬对彬彬说:”你快点下来,让我骑。”彬彬不甘示弱:“我才骑了一会儿,每天都是你抢着玩的,我不下来。”恬恬见说服不了她,就跨了一步挡在前面,叉着腰说:“你不下来,我就不让你走。哼!”说完伸手就想抓球。没想到彬彬一转身就走了,恬恬生气地直跺脚。突然,她看见我站在不远处,于是飞快地跑来告状,她不知道我看见了全过程。

恬恬“委屈”地对我说:“老师,彬彬抢了我的羊角球,不还给我。”我诧异地看着,不敢相信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好孩子”。我严肃地问:“真的是这样吗?”恬恬似乎是被我吓着了,又似乎是心虚了,小声说:“真的……是这样的。”“老师知道了,你去吧。”

事后,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恬恬会有这样的表现?在其他孩子离园后,我拉着恬恬的手来到操场,边走边把早上发生的事情编成故事讲给她听。听完故事,恬恬不安地看着我,轻声说:“对不起,老师,早上我说谎了。”望着她的那双清澈的眼睛,我知道孩子是纯洁的。于是我轻轻抚摸恬恬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会改的。”

现今的孩子,可以说是被爱包围着的。大人们如卫星般围绕着孩子这颗太阳,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孩子只会索取而不会付出的习惯。在他们看来,大人们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很少会有孩子想到去关心父母和长辈。那么该如何让孩子学会爱,让孩

子心中充满爱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般小班的孩子自有他们的特点,那就是小班的孩子多数以自我为中心,要让他们学会爱,就要从身边的人开始,让孩子学会爱老师、爱同伴、爱父母和长辈。只有让孩子体会到爱的需要,才会明白老师爱的用心良苦。

(一)爱孩子

爱孩子,让孩子知道爱是至高无上的。

如:有些幼儿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有一孤儿花花,因家庭不幸,加上自己身体不好,上半年没有来上学,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她孤单自卑,自愧不如人家,同学多看她几眼,就得在嘲笑她。开学不久,远圆嘻皮笑脸地多看了几眼,使得她足足哭了两节课的时间,我百问不理,只管自己哭。后来我把她叫到走廓上,苦口婆心地劝说,才说了一句,是远圆在笑她,令她伤心而哭。为此,我在班级中,专门开展了一次以同情弱者,关心弱者是我们学生的美德,不得以任何方式歧视弱者的教育活动。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学生对她另眼相待,尽管她在学校什么也不懂,但她觉得学校里有温暖,特别喜欢来学校读书。这学期,从来没旷过一次课。她唯一的亲人,70多岁的老奶奶见我就说:“花花这个学期人也开朗多了…….”

(二)爱老师

要让孩子爱老师,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必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长辈,难免会产生一些焦虑和不安,要消除孩子这些心理,就需要老师象妈妈一样关怀孩子,让孩子所见的是老师亲切的笑脸,所听的是老师的轻声细语,所接触的是老师的爱抚。当孩子感受到这一切后,自然而然的会对老师有一种亲切感,继而也会给予老师他们的回报。在我对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后,我也得到了他们的回报。那天我外出听课了,一天没有回幼儿园,第二天就有孩子问我了,“老师,你昨天怎么没来呀?是不是生病了?”听了孩子的话,心中着实很感动,虽然这仅仅只是一句问话,但却体现了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孩子在学着爱老师。(三)爱同伴

在小班,要让孩子学会爱同伴是很难的,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从相互交往,相互关心开始。在开学初,我就让孩子们每天带一件小玩具来,在自由活动时交换着玩,孩子们在交换玩具中有了交流,伙伴间的关系也日趋亲密。之后我又在每天的点名时,让孩子们看看今天谁没有来幼儿园,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没来,是不是生病了,以激发孩子的同情心。久而久之,孩子们会问候那些病愈后来园的同伴了。又如,我们班有几个能力特别差的孩子,不会穿衣服裤子,而每次我总不会嫌弃他们,总是耐心的帮他们整理整齐。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自己穿好后总会主动的去帮助他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榜样,孩子会模仿着老师去关心别人,去爱别人。

(四)爱父母和长辈{信任是一种关爱}.

在孩子认为成人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如何才能转变这一观念呢?在我们班,我们开展了“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活动,让孩子们带来自己与父母的合照,说说自己和爸爸妈妈去了哪里,高兴不高兴。之后,结合了识字教学“我最喜欢的人”请孩子讲讲自己最喜欢谁,为什么?在讲讲说说中,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的好,喜欢之情油然而生。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爱老人,结合了重阳节,我们教给了孩子许多唱爷爷奶奶的歌,如“捶捶背”、“让座”等,在歌声中孩子们知道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应该要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许多孩子还回家主动给

老人捶背。在一系列的活动后,许多老人反映,孩子们似乎懂事多了,也愿意听老人的话了。二、让爱来唤起孩子吧!

①爱心所至,金石为开.不是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吗?看着孩子们的进步,此时此刻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由此,想起了心理学家威尔逊的护花原理,他认为,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护花原理”强调的就是从内心的心灵育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你要想得到较为理想的管理或教育效果,就不能忽视能感化心灵的”护花原理”。

②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但一旦爱变了味,变成了肤浅的纵容,那么,反而会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因此教师要把握好爱的尺度,将爱埋藏在心底,用关怀和严格来诠释它的真谛。

爱是一种情感教育,让孩子心中有爱,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不仅需要家长的配合,而且需要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象春雨润物细无声般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渗进孩子们的心田。让我们共同努力培育这些幼苗,让他们的心中充满爱!

因此,我改变了以往的态度,以“良师益友”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对他们和颜悦色,平等相待,一同唱歌,一同游戏,关心和尊重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可亲可敬,象妈妈般疼爱他们,使孩子心情舒畅。清清是我们班性格内向胆小,缺乏自信,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甚至都急出眼泪。可课后和小伙伴接触时却口齿伶俐,滔滔不绝。我利用晨间谈话、午后梳头、游戏等机会和她交谈。不久,她上课敢于发言,话也多了,还能大胆和老师交谈,我终于成了孩子的朋友,我想不久以后,我会成为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朋友的。

③用心灵培育心灵,用人格感化人格,用爱心唤起爱心的教育事业,要求教育工作者理智与情感兼有,智慧和爱心相融。一个教师可以不具有靓丽的外貌,也可以没有过硬的唱画弹跳的技巧和高深的理论知识,但一定要有热爱孩子的心灵,敏感、同情、合作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以及对生活中够的信心。我想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成长空间,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只要有你的爱,用爱唤起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相信孩子们也会给你许多爱的。这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五:《师爱是一种信任》{信任是一种关爱}.

师爱是一种信任

中原区育华学校范金端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要教育好学生,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灵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友爱,互相尊重,共同奋斗的新型关系,不仅对教师实现教书育人具有很大的现实性,而且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全面了解,时时关心学生。这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前提。如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必须了解自己的劳动对象一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了解每位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和优缺点,乃至他们的主要经历和家庭、周围环境等。这样就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各个方面热切关心学生,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个学生若常常受到教师的关心,他就会乐于接近教师,随时质疑问难,接受教师的教育,反之,如果长期得不到教师关心,他就会不愿向教师暴露自己的思想,对教师敬而远之,视为路人,不会接受教育,难以收到预期教育效果。近年来,特殊家庭子女存在递增趋势,甚至出现了离异双方均不要孩子的反常现象。这些孩子失去了父爱,又享受不到母亲的关怀,仿佛掉入冷宫,往往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我们班的笑笑就是其中的一例。笑笑同学的父母在他刚出生不久就离婚了,由

于笑笑智力有一定缺陷双方都不要孩子,最后虽然父亲勉强接纳了他,但因他父亲性情粗暴经常对他不是打就是骂,使他在失去的母爱同时也享受不到父爱。他性格孤僻、自卑心很重,在班中也没有朋友,上课不听讲、作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经常找茬和同学打架,同学们都躲他远远的。听前任班主任反映这个情况之后,我就开始留意笑笑同学并有意识的亲近他:主动找他谈心,利用休息时间为他补课。但是可能是受到的伤害太严重了,不管我怎样做他总是无动于衷。我并未因此放弃他,还是依旧关心他,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中午,我刚刚准备吃午饭,突然听到学生说笑笑在班里腹痛不止。我急忙赶去教室,只见他面色发黄,手捂着肚子,一副很难受的样子。我马上送他到医院。在医生为其治疗期间,我一直安慰他,鼓励他,他也紧紧地拉着我,并且直催我去吃饭。我被孩子的一颗真诚的心感动了。当医生为他打上点滴后我才与其家长联系,没想到他的父亲竟推说有事不能来,看到他怨恨而失望的眼神,我的心揪紧了,这样一个缺少父母关心的孩子该有多么痛苦啊!过去我为他做的实在太少了。我一直陪他打完吊瓶,又给他买了一些好吃的,把他送回家后给他吃了药,看他睡下我才走,以后几天我每天抽出时间去看他,并为他补习功课,直到他好了为止。

从此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作业能按时上交了,一向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竟然举起了小手,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经常听到各科老师对他的进步表现出了惊奇以及对他的表扬。看到这一切后,我欣慰极了。是啊,老师的关怀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人们常说“满足是最好的强化”学生只有被信任、尊重,从情感上得到满足,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从而具备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老师要用爱给他以情感上的满足,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礼”。笑笑的转变正说明了这一点。以前,他是班里的“困难户”,几门功课一直落在后面,现在他虽然有了自信,但是基础知识还是漏洞很大。我在帮助他的同时又动员班里的干部与他交朋友,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这样一来,可以加强他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消除与同学之间的隔阂,也可以使他感受到别人的关爱,从而能更好地充实地生活、学习,与此同时我也多次和他父亲谈心并交流教育方法,使他父亲转变了对他的态度。今年他以良好的成绩升入中学,教师节那天,当我看到他手捧鲜花来看我时,我流泪了,这是学生对我的工作的最高评价啊。

笑笑的进步,使我感触很深:特殊家庭的子女缺少父母的关爱。我们教师应用满腔的师爱弥补他们受伤的心灵,深入他们内心世界,用爱为他们营造一片蔚蓝的天空。当然,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并非无原则地宠爱或放任,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这种爱,体现着教师高度的职业道德,它必须同严格教育,全面要求相结合。“严师出高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对任何学生的任何缺点和错误,都应不偏袒,不姑息,不迁就,要在学生犯错误之时,或未犯之前,积极指导和教育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把严格要求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爱转化鞭策、激励学生强大动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

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