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育,期间的综合考察报告
详细内容
篇一:《关于对发展对象培养、教育、考察的综合报告》
关于对发展对象培养、教育、考察的综合报告***,男,1983年2月出生,2004年9月参加工作,现为***厂车间运行工。
该同志于2005年3月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根据其表现,支部于2009年1月召开了支委会讨论研究,同意将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并指定***、***两位同志作为其培养人。
经过考察,党支部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意见的基础上认为:
1、该同志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认真学习《党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对党的认识深刻,入党动机端正,入党目的明确。现实表现中,能严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2、该同志在考察期间,能够以党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团结同志,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深受领导和职工的好评。
3、该同志能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对党忠诚老实,能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乐于助人,遵纪守法,较好地发挥了带头和带动作用。
4、经过对该同志政治审查,其本人及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政历清白,无重大政治历史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经2011年11月2日支委会研究,认为该同志已符合党员条件,可以发展为预备党员。
中共******支部委员会2011年11月2日
篇二:《教育考察报告》穿越千年的心之旅
人文学院09中教3班姜严0926010085
现在是十一月份的中旬,早已没有了盛夏的炎热,也还不能感受到寒冬的阴冷,正是出游的好时节。跟着同学一起加入了学院组织的考察队伍,内心真是无比的激动。因为是大四了,所以每个人都十分珍惜这弥足珍贵的考察机会。
我们的第一站便是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喜欢这座城市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景色优美,而且它的文化历史更吸引我。在浙江上学的这三年多的时光里,我几乎每个学期都会在杭州住上几天,我对于这座城市的喜欢,是由衷的、强烈的喜欢。杭州的宋城我还是第一次去,在宋城的门口有这样一句话:“给我一天,还你千年。”起初我还不相信,觉得这话说得太夸张了,于是乎跟着导游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走进了宋城景区。一进宋城,感觉自己仿佛已穿越到了古代,“王婆卖瓜”、“武大郎烧饼”、“抛绣球招婿”等通常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场面,在这里我算是全部见识了。在失落的古城里,我参观了宋代判案和用刑时的场景,虽然有些画面令人触目惊心,但多少还是让我对宋代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失落的古城里,最让人感到震撼的要数清明上河图了,高大的城门楼将画面分割成两个部分,官府衙门、居民宅院、作坊店铺星罗棋布,酒楼店铺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街市行人摩肩接踵,河灯随河水缓缓流淌,与宋时明月万家灯火共同汇成了一幅欢乐祥和的夜景图。在宋城考察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宋城千古情”的大型表演了,这是世界三大明秀之一,每年300万游客竞相观看的表演,虽然离舞台比较远,但我仍能强烈感受到杭州千年文化的浓厚气息,无论是“岳飞精忠报国”,还是“梁祝化蝶双飞”,都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通过观赏这场演出,我不仅对这一些经典故事有了更形象的了解,更对杭州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杭州游玩,自然少不了西湖,西湖边上的景点我几乎都观赏过了,唯独断桥我是百看不厌。十一月份的断桥并不十分美,桥边满是残败的荷叶,岸边的树也纷纷掉了叶子,但若能坐在岸边仔细欣赏,你便会发现此时的断桥有着另一种与其它季节所不同的美。此时的断桥游客不多,飘落的黄叶犹如纷飞的蝴蝶,断桥上一派凄凉之美,更显岁月之沧桑。吴山广场与河坊街是除西湖之外杭州的另两大招牌了,因为去的时间有点早,许多店还没有开门,街上行人也不多,走在一条条小巷之中,感受着古老的市井风情,心情也跟着安逸了许多。
如果说游杭州是游历史,游千年文化,那么绍兴就可以说是游近代,游语文课本了。到了绍兴,人们必去的一站就是鲁迅故居了。景区一进门向左转,我看到了“孔乙己”的大牌
匾,门口还有一个孔乙己的雕像,他果真是“穿着长袍”的酒客,在咸亨酒店,他就是“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喝酒的”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看到了“碧绿的菜畦”,仿佛也看到了快乐的鲁迅,有谁能想到就在这样一个小园子中,能长出文坛巨人的鲁迅呢!坐在咸亨酒店,要上一碗黄酒,来上一盘茴香豆,我也成了“看客”,看着这洗尽铅华却依旧庄严肃穆的鲁迅故居,以及这故居里所承载的鲁迅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在车上的时候导游介绍说绍兴是座水城,原来的绍兴让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乌篷船,而我也有幸坐上了古老的乌篷船。对于一个来自东北的人说,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我激动地把手放进水里,却不曾想小船向我这边倾斜了。吓得我赶紧收回了手。一路的风景别提有多美了,“小桥流水人家”,我仿佛在画中游,我拿起相机,拍下这一路的风景,而岸边的人亦拿起相机拍我,原来我亦是他们的风景。
四天的形成虽然十分短暂,但每到一处,心都穿越了千百年。虽然体力有些不支,但心对千年文化的好奇丝毫没有褪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中国人宝贵的财富,是永恒的也是无价的。穿行于古代与现代之间,给心带来一次文化的洗礼。我想这一次的文化考察,将是我人生中一次美好的回忆,亦可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篇三:《教育考察报告》赴集贤县第二中学教育考察报告
在教育局党委的关注支持下、在干训领导小组具体安排下,从2012年11月上旬开班,先后学习了邓小平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学、教育学、教育评价等课程、并先后接受了考试和考查验收。为了巩固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为后备干部上岗奠定基础,经教育局党委同意,赴第二中学考察,从10月14日——10月16日,历时3天。考察期间先后参观了实验室、多媒体室、书法美术教室、体育组、数学组、理化组。
总之,通过参观学习、研讨,使我受益匪浅。
此次教育考察目的明确,主要学习了解有关先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课程改革情况、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职业教育情况。具体收获如下:
一、在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构建一个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学模式。我们参观的学校向我们展示了为适应社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情况,从电化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出发,适时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学生素质教育实施。强化构建电教媒体参与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参与——积极交往。通过教改总结出“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的十字教改纲领。为了寻求学校起飞的突破口,走科研兴校的路子,经反复论证、构建了“以美促主”教育模式,使该校成为省级标准化学校。总之,所参观的学校,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国家教委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积极探究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点,在育人上狠下工夫。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等素质,是办好学校
的关键。
“一个好校长,带动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只有高素质的校长,才会带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问题:在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之时,加速课程改革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课程改革涉及到育人目标的实施涉及到素质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其在课程改革上,就把音乐、美术及自然课合成为艺术课,这就要求在师资的培养方向上必须是多才多艺。在目前过渡阶段上为满足师资的需求,为此必须在校内积极培养,认真选择课任,校方加大压力,加速师资队伍的构成。{培养教育,期间的综合考察报告}.
教育考察报告{培养教育,期间的综合考察报告}.
集贤县第五中学
张纪成
2013-10-19
篇四:《赴江苏、上海的教育考察报告》精选范文:赴江苏、上海的教育考察报告(共2篇)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首
批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考察报告赴江苏、上海的教育考察报告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一中杜锡来
2000年10月16至22日,我作为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省级名教师培养
对象,随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级研修班的70多名学员一道赴江苏、上海一
带考察基础教育。在7天的行程中,我们看到了江浙一带不但经济腾飞,而且教育观念新,
教育投入大,给人一种全新的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办现代教育的恢宏感觉和振憾!考察的
第一站是江苏。我们受到了江苏主人的的热情接待。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为我们作了
关于“江苏基础教育发展概况”的报告,江苏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彭坤明教授做了题为《创新
时代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的报告,生动的例子,精彩的演讲,宏观阐述了培养创新主体
是创新时代要求的命题,让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江苏省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情况,受到了极
大的启发。随后对南京市的中小学教育进行了考察,我们参观了金陵中学、江苏省教育学院
附中、泰兴市洋思中学等,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江苏教育的认识。金陵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
曾培养出9名院士。它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典范。采用学分制,建立高三实验班,推广研究性
学习等方面,金陵中学都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学生写出了包括各个领域的论文,如:《关于解
决口香糖污染问题的构想》、《论台湾问题》、《金陵中学高二年级同学上午饮食的研究》、《发{培养教育,期间的综合考察报告}.
光二极管自行车指示灯的设计》等等,收获是明显的: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志趣、态度和精神。金陵中学老师们具有极强的
改革意识,有创新求变的强烈愿望,有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深刻体察。金陵中学的教改实验顺
利进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考察的第二站是上海。上海正在向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在教
育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力度很大,步子迈得很快。除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建
平中学“合格+特长”的特色教育外,市委市政府还以全面发展教育的长远的眼光,仅几年时
间,整体规划并建设了十一所校园面积大,教学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全新的
国际性示范高中。新中中学、晋元中学等就是这批学校的典范。新中中学的校园硬件建设已
达2.5个亿,这种对教育的大投资,在我国还是没有先例的。我们抵达新中中学时,已是中
午一点钟。现代化新型学校给了我们良好的第一印象,校园的文化氛围也给了我们十分亲切
的感觉。接待我们的是校长助理王老师。她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并带我们参观了造型
美观的流线型设计的体育馆、全新观念的现代化音乐厅等,还观摩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展览。在我们参观校园时,王老师告别我们要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没多久,我们在各班课
室看到了王老师在学校电视台中的“新中中学首届学生节”动员大会现场直播,王老师就在
这学生节动员大会上作讲话。她说,学生节与一般的艺术节不同,它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学
生是活动的主人,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创造、自主活动的能力。新中中学的学生节也给
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建设国际性现代化新型学校,不但要靠强大的资金投入,还要有全新的
现代教育观念。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江浙之行,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不少。广东是一个
经济发达的前沿地区,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相比之下我们觉得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还
没有完全跟上。特别是课程的改革、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现代师生观等,还停留在一种
比较肤浅的认识层面上。作为全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首批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
我们更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还期望有更多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
[赴江苏、上海的教育考察报告(共2篇)]篇一:赴江苏新教育考察报告
赴江苏新教育考察
报告
林家村小学
4月16日到18日,
我们随教育局考察团,赴江苏考察学习。其间,我们采取“望、闻、问、索、买”的策略,
在海门东洲小学、宝应实验小学,听学校安排的报告、课堂听课、与专家互动交流研讨、观
摩部室、课间操、参观校园等,使我们感受很深,收获很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学习对新
教育理念的把握握和理解
通过在南通海门的
东洲小学和宝应县实验小学的考察学习,从两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文化的凸现、教师专
业成长、学校活动成果等诸方面做了初步的了解;听取了许多专家、教师的报告,使我们对
新教育所产生的巨大效应深感震撼,同时对新教育理念有了较深的理解,对我们下步开展实
验指明了方向。
1、新教育实验的办
学理念: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
功体验;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2、新教育实验的目
标是:一是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让教育赋予
人以尊严,赋予人生以价值,让生命和谐、健康地成长,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和奠基。二是
改变教师行走方式: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
型职业生活方式,唤醒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增强职业幸福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是改变学校发展模式:倡导文化立校、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涵养
新文化,创设新路径,拓展学校办学优势,丰富学校办学内涵,走重品位、有特色、高质量
的发展之路。
3、新教育实验的基
本方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而称之为“六大行动”的
“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
“构筑理想课堂”,则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方法。
营造书香校园。营造
学校浓厚的书香氛围,注重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功能,以丰富的活动
促进教师和学
生自主阅读,让师生共同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为师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主要内容:(1)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2)建设高质量的图书馆;(3)根据推荐书
目指导师生开展读书活动;(4)鼓励老师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5)开展“师生共读”和
“亲子共读”活动,创建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6)每年9月25日举办阅读节活动。
师生共写随笔。引导
师生从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撰写随笔(日记),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使教
育随笔(日记)成为教师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真实记录。
主要内容:(1)教师结合本职工作撰写班主任工作日记、课堂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每周
至少撰写一篇随笔,每年编辑一本随笔集;(2)教师在教育在线建立个人随笔专帖或专业成
长博客;(3)学校定期向有关媒体推荐教师优秀随笔,并以校刊方式出版教师随笔精品集;
(4)学校结合实施校本课程编写学生日记写作教材;(5)学生每周撰写日记2篇以上,并在
“教育在线”学生习作专栏设立学生日记专题帖;(6)推荐学生优秀日记发表或出版;(7)
学生每年编辑一本日记集;(8)学校图书室设专柜收藏教师随笔集和学生日记集
聆听窗外声音。充分
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开展学校报告会活动,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社会,激
发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主要内容:(1)定期邀请教育教学专家、
学生父母和社会各界人士为师生作讲座;(2)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撰
写调查报告;(3)指导学生借助现代传媒广泛获社会信息。
培养卓越口才。通过
双语口才训练,创设良好的双语听说氛围,开展中英文听说活动,培养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
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内容:(1)每天开展课前三分钟讲话活动;(2)定期举办故事会、辩论
会和演讲比赛等活动;(3)开设学生论坛;(4)编演课本剧和英语情境剧;(5)开展中华经
典诵读活动及英文名篇诵读活动。
建设数码社区。以
“教育在线”为平台,以校园网为基础,整合各种网络教育资源,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培
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主要内容:(1)整合学
校网络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2)建立学校主题网站;(3)组织学
生利用网络进
行探究性学习;(4)学生制作个人网页;(5)开展电子档案袋评价实验。
构筑理想课堂。以参
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作为课堂教学基本原则,充分体现课堂的{培养教育,期间的综合考察报告}.
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与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主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