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汉语词典>愤悱的意思
fèn fěi

愤悱

愤悱读音为 fèn,fěi。意思是:愤悱[ fèn fěi ]⒈  谓积思求解。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⒉  愤慨,怨恨。

拼音fèn fěi

注音ㄈㄣˋ ㄈㄟˇ

繁体 憤悱

近音词、同音词 纷飞 分飛 纷霏 芬菲 愤悱 分肥 奋飞 紛飛 分飞 芬霏 粉沸 粪肥 分非 奮飛 憤悱 紛霏 雰霏 瀵沸 糞肥  

词语解释

愤悱[ fèn fěi ]

⒈  谓积思求解。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⒉  愤慨,怨恨。

引证解释

⒈  谓积思求解。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
朱熹 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唐 刘禹锡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夫子之教日頽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
宋 苏轼 《跋所书<清虚堂记>》:“今 子由 既轻以余书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愤悱而发,岂不过哉!”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书》:“执事愤悱,旁求博讨,卒未有得。”
章炳麟 《文学总略》:“大愚不灵,无所愤悱者,覩眇论则以为恒言也。”

⒉  愤慨,怨恨。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卢文纪 等见其奏不悦,班行亦多愤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教坊官一品服》:“司马子长 云‘主上倡优畜之’,此非诚言,乃愤悱之词也。”

网络百科

愤悱

  • 愤悱,汉语词汇。
  • 拼音:fèn fěi
  • 释义:1、谓积思求解。2、愤慨,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