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优秀学生评语>与象共舞,评课稿

与象共舞,评课稿

详细内容

篇一:《《与象共舞》评课稿》

《与象共舞》评课稿

轻松流畅,扎实有效——这是我对王老师这堂《与象共舞》课的总体印象。委婉舒畅的教学语言,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也时常引我入境。接下来,就王老师的这堂课我谈点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首先,精心铺设,直接引入

课前王老师与学生热烈交流了学生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提早为学生入情入境做好了铺设。针对这一环节,我有感于王老师的精心设计,更有感于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的精彩呈现。

在这样充分的感情基调上,王老师带领着学生很自然地就走入课文——《与象共舞》,直接介绍此篇为略读课文,读题引入教学。

其次,字词拓展,延伸入课文

分组呈现生字词,有的放矢地引导字词句教学。这样的方式扎实有效,更独具匠心之处还在于第二、三组的词语的认读与拓展教学。在认读正确的基础之上,王老师话锋一转,便问出:看着这四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读了这几个词语,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呢?抛出的一系列问题已超越了单单的字词教学,逐渐拓展延伸至课文内容来理解字词。这样的教学是要在完全熟悉课文内容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才能侃侃而谈,而学生们的积极踊跃表现就已显示:王老师这一环节设计得相当完美。对此,我也深感佩服!

教学继续展开,从学生描述的画面中王老师引导学生质疑:这样的画面(大象翩翩起舞,彬彬有礼。)有没有令你奇怪?令你感觉不可思议呢?打开思维的阀门,学生也开始纷纷质疑,提出自己内心的疑问。从这一环节,我最能感受到在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及老师主导性的位置。老师有效的主导是可以形成学生变主体的局面。顺理成章,王老师就带领着满腹疑问的学生走入课文的朗读教学。

再次,剖析课文,学法指导

一个好老师,不是看她交给学生多少量计的知识,而是看她教会她的学生如何学习。这点上,王老师走在这条好老师的路上。她引导学生逐段概括自然段大意的方法是循序渐进的,是有张有弛的。一方面,王老师引导概括出前两个自然段的大意,讲明方法,讲清注意点,然后鼓励学生活学活用,放手让学生自行完成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的概括。另一方面,方法的掌握其实是一个阶段性的,杂乱无章的方法学生不会举一反三,尝试运用。王老师就引之导之,和学生一起概括出了——针对先概括后具体的文段我们该如何归纳段意——找中心句。在捋顺了段意之后,又引导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就是教学当中行之有效的学法的指导。

整体感知课文之后,王老师根据课题重彩浓抹了详细描写“与象共舞”的第五自然段。在了解“人与象没有距离”的基础上,学生朗读这一段的描写,脑海临摹着这样的画面,提炼感受最深的词句。再用欢快的“与象共舞”的视频铺设情境,升华情感。此时的学生激情满怀,感悟深刻,自然而然王老师接下来的朗读指导进行得相当顺利。由这样的画面再回到课题,此时读课题,学生又将是别样的心情。

最后,学以致用,模仿写作

由课题联想,得出“与„„共舞”的深层含义,渐而引出两张图片,要求学生试着用“先概述后具体”的写作方式尝试写作。其实这一环节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王老师对这一环节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

总体来说,王老师的这堂《与象共舞》,舞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舞出了教学的亮点——深刻感悟,学以致用。

篇二:《与象共舞评课稿》

巧妙构思,与生共舞

——评朱老师的《与象共舞》

教学是一种舞蹈,《与象共舞》这节课朱老师巧妙构思、与生共舞,舞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舞出了教学的亮点,在浓郁又轻松课堂氛围中,达到师生的与文共舞。本节课舞得巧妙,巧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用课件,激发兴趣

老师在课堂中补充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如大象按摩、投球、画画、倒立、行谢幕礼、跳舞等,丰富了学生对大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性的情感体验,把学生带入翩翩起舞的象群,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抓重点,想象感悟

用“亲密无间、和谐相处”这两个关键词,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找出最感兴趣的片段,想象感悟、加以品味。使学生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三、巧妙引导,给予方法

语文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阅读方法的掌握。本节课,朱老师借助“你觉得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怎样?”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引之导之,巧妙地引导学生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感知先概括后具体这一表达特点后,又让学生把中心句连起来读一读,谈发现,学生体悟到了还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老师引导巧妙,学生学得轻松、扎实。

四、巧扣题眼,深化主题

题目《与象共舞》内涵丰富,生动传神,朱老师抓住这个“舞”字这个题眼,抛出问题:只有第五自然段写了人们与大象一起跳舞,前四个自然段是不是与题目不照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共舞的“亲密无间,和谐相处”。然后由与象共舞引出与书共舞、与压力共舞、与藏羚羊共舞等等,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绪被调动,内心涌动了“与××”共舞的冲动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心随文动、得言得法,这样的课堂有谁能不留恋呢?。

篇三:《与象共舞说课稿》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23课《与象共舞》说课稿

唐坊镇第二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与象共舞》。

我的说课流程是: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学科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说课堂评价-说资源开发。

一、说教材分析

先简要解说单元知识树与课文知识树。

本组教材的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组课文的教材离学生实际较远,因此课前的前置自学显得尤为重要,资料的搜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一项重点工作。

《与象共舞》是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独立成段,紧紧围绕着泰国人与大象关系亲密进行层递式描述:第1自然段概述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第2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第3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第4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一语双关,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文章的情感主线——在泰国,人与象之间亲密无间、和谐相处;另一条是作者对材料的安排:题目《与象共舞》看似没有紧扣中心,实则一语双关,文章的字字句句都在写人与象的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本单元的主题是‚异国风情‛,训练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了解异域风情,学习运用写法,积累优美语言‛。作为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对文本的异国风情、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师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力求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基于本组的单元目标及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依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知能现状及生活经验,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拟确定为以下三点:

1.依托重点语段,感受语言表达的节奏和精确,体会人和象关系密切,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2.理解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文题的双关作用,扩大命题范围。

3.领悟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新课标对五年级的阅读要求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与象共舞,评课稿}.

情等感受。‛以上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正是遵照课标这一要求,力求在体现工具、人文和谐统一的同时,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以落实年段要求,体现本课的特点。

二、说学情分析

就学情而言,五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大体可以通过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比较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但是对于题目‚与象共舞‛这种一语双关的表达方式和与文章内容深层次的联系,学生较难体会,而且本文叙述方式中的‚概具关系‛是学生习作中常借鉴学习的写作方法,也是本单元的训练要点。

三、说教学模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模式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我校语文学科教研课改,我们构建了雏形的‚以学生为阅读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前置自学——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品读感悟——拓展实践

四、说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为略读课文,本课教学拟用一个课时完成。为了扎实高效地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总的教学策略是:整体入手,入情入境,拓展升华。为此,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前置自学提纲:

1、认真阅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利用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3、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做上记号。

4、想一想: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怎样,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2分钟)

1、出示课文相关图片,简介泰国。

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如:丰富多彩的各种节日,水上人家的清新生活,闻名于世的古典舞和民族舞,饶有趣味的哑剧和洛坤剧,别具一格的泰拳、斗鸡、玩鱼等,都令人‚乐不思蜀‛。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无处不有精致美观的佛像、石雕和绘画,这些在长年青绿的椰林掩映下的古迹,为泰国妩媚动人的热带风光增添了无限绚丽的色彩。并增加了许多神秘的气息。泰国别称‚佛之国‛

‚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阅读文本,初知大意。(5分钟)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交流文章主要内容。顺势解决难以理解的词语。积累词语。如:熟视无睹、彬彬有礼、翩翩起舞。

(三)围绕课题,品读重点。(15分钟)

课堂问题预设:

1、单看课题,你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

2、你认为课文哪个自然段与课题最贴切,多读几遍。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全班合作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人与大象的亲密无间。

(如:‚拥‛字的理解——体会人们的‚多‛‚迫切‛‚争先恐后‛)

(四)深入文本、感受和谐。(8分钟)

合作探究感悟:

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作者都抓住了大象的哪些特征来写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篇四:《说课稿》

说课标说教材

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下册。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把对课标教材的解读呈现给大家。

说教材顺序、说课标,知方向二、说教材,知内容,三、说建议,知方法

一、说课标,知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

1、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做到型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体会词句的含议、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叙述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口语交际表达能有中心,有条理。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习作要求能写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5、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能搜集和处理信息,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1、要求认识字200个字,会写150个。独立识字,并提高写字的质量和速度。

2、强化朗读、默读训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课外浏览不少于25万字。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4、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语言。

5、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说教材,知内容

教材编排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教材精心设计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4)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内容结构及编排体例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编排两次综合性学习除第六组全册共有28篇课文,精度略读各14篇。每组课文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八个专题的最后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

教材选编了一大批新课文:有表现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丝绸之路》,有反映我国西部建设成就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充满生活情趣,再现多彩童年生活的《祖父的园子》《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有反映共产党员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高尚品质的《桥》,有表现一个孩子实现纯真善良心愿的《梦想的力量》,有展现多姿多彩异域风情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彩色的非洲》《与象共舞》。育人功能

教材增加了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加强了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

如,在“走进西部”这组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祖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习热爱祖国的感情。在“他们让我感动”这组里,学生可以感受中朝人民之间的国际主义深厚情谊,红军战士的献身精神,老党支书舍己为人的品质等。

在课文之外,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如,在《丝绸之路》课文之后,安排“资料袋”,对丝绸之路历史地位和作用作简单介绍;利用“课外书屋”栏目,推荐阅读高尔基的《童年》;依凭“日积月累”栏目,读背优秀古诗词,立志、惜时、勤学等方面的名言警句,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在第三组“语言的艺术”里,本册安排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本册安排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第四学段的学习作一点铺垫,使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作准备。

近代白话文。在第五组和第七组,教材安排了《景阳冈》《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四篇近代白话文的课文。剧本是戏剧演出的肢本。在第三组选入了剧本《半截蜡烛》。第三组的《打电话》是一段对口相声,让人在捧腹中受到教益。

教材精心设计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借助每组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如《草原》课后第二练习题”,引导学生体会一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效果。回顾.拓展中设,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