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写作指导>消除疲劳机

消除疲劳机

详细内容

篇一:《机加工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机加工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由抛丸/喷丸强化引入的残余压应力是最终拉应力强度的一个百分比,该比率随着零件材料本身强度/硬度增加而增加。高强度/硬度的金属更脆,且对表面缺陷更敏感。对其进行抛丸/喷丸强化,能让这些高强度金属可以应用在易发生疲劳的工作条件下。飞机起落架通常设计的疲劳强度为300ksi(2068MPa),结合抛丸/喷丸强化。

机加工过程会明显影响金属零件的疲劳属性。这种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有破坏性的工艺包括、研磨、过度磨削、金属加工等,这些让零件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残余拉应力和承受的载荷应力会一同加速零件早期疲劳失效。

有益的机加工工艺包括表面硬化,即向零件表面导入一个压应力。珩磨、抛光、滚压都旨在消除由于机加工过程而引起的表面缺陷和抵消有害的拉应力,从而改善零件的表面属性。表面滚压同样可以导入压应力,但往往受限于圆柱形的几何形状;而抛丸/喷丸强化无形状限制,且最经济有效,强化效果相当显著。

以下试验说明了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一个飞机机翼制造商,对其中一个蒙皮紧固件进行试验,该零件在工作到其预期寿命60%的时候,产生了微裂纹。对该裂纹发生部位进行抛丸/喷丸强化,结果发现,该紧固件的抗疲劳寿命延长了300%,即使在减少了横截面厚度的情况下都没有再发生裂纹延展或进一步扩大。

焊接

焊接后会产生残余拉应力,因为焊接是在焊接材料处于熔化状态进行的,那时是材料最热、最膨胀外扩的状态。然而再将其与表面温度低很多的基体材料相接合。焊料迅速降温,并试图在降温过程中收缩。由于焊料已经与比它温度低且更强大的基体材料接合,所以无法实现快速收缩。其结果就是焊料实际上是被基体材料“拉伸”开。受热区域是残余拉应力集中的部位,也是失效经常发生的部位。焊接补充材料、化学成分、几何形状、致密性等的不一致性,会加剧残余拉应力的提高,从而加速疲劳失效的发生。抛丸/喷丸强化能有效地抵消掉焊接在受热区域引起的,会导致失效的残余拉应力,使由材料表面由原来的拉应力状态转变为压应力状态。

由焊接、热应力释放合抛丸/喷丸强化所引起的一系列残余应力之有趣变化。焊接造成的拉应力加之零件服役后所承受的载荷应力,会共同急剧加速焊接部位的早期失效。

如果对焊接部位在1150F(620摄氏度)下进行持续1小时热应力释放,表面的残余拉应力就会降至零,从而改善该区域的疲劳属性。

如果用抛丸/喷丸强化来代替热应力释放,也会同样甚至更好地将材料表面的残余拉应力状态转变成残余压应力状态,这会显著且有效地阻止疲劳裂纹形成和延伸。

最佳的工艺工序是,焊接后先进性应力释放再进行喷丸强化。应力释放可软化焊接材料,从而能最大可能性地产生一个更深的压应力层。

美国焊接学会(AMS)手册提醒,如果钢结构如以下所描述的承受疲劳载荷,就需要考虑焊接引起的残余拉应力,“结构件里的局部应力可能是完全由外部载荷引起,也可能由外部载荷和残余应力联合影响而导致的。残余应力是非循环性的,但它会或增加或抵消外部交变应力应力。因此,在预计会遭遇交变应力应力的焊接部位导入一个残余压应力是有益的。”

利用抛丸/喷丸强化来改善焊接零件的抗疲劳属性和延缓、阻滞应力腐蚀裂纹形成已被以下机构确认证实: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美国船舶局

美国石油协会

美国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

磨削

一般情况下,磨削过程中由于局部受热,会引起拉应力形成。金属与介质接触,会局部产生热,从而试图扩展。受热的材料弱于周围金属,在冷却时,压力屈服的金属试图收缩,而周围金属阻止了这一收缩,从而引起残余拉应力。任何程度的残余拉应力都会负面影响疲劳寿命,促发应力腐蚀裂开

不同磨削工艺产生的残余拉应力。一块1020,150-180BHN碳化钢(焊接过和未焊接过),进行过度磨削和常规磨削。显示过度磨削加工会导致高表面拉应力,且更深的拉应力层。磨削后的抛丸/喷丸强化,能将原先的残余拉应力状态扭转成残余压应力状态。

电镀

很多零件在镀铬和化学镀镍前先经过抛丸/喷丸强化,以抵御电镀对于疲劳寿命的有害影响。疲劳点蚀常发生于脆性表面、氢脆性或残余拉应力引起的微裂纹。由镀硬铬产生的细小裂纹。在疲劳载荷下,这些微裂纹在基体材料里会向四周延展,最后导致疲劳失效。

如果基体材料预先经过抛丸/喷丸强化,电镀产生的疲劳裂纹沿基体材料衍伸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图3-4说明了这一概念,并假设给零件一个动态交变应力作用。微裂纹在基体材料内延展开;右图显示的是当经过抛丸/喷丸强化后,导入的压应力层阻止了微裂纹向周围的衍伸、扩展。

对于需承受交变应力的零件,建议在电镀前先进行抛丸/喷丸强化,以改善零件的疲劳属性。对于在动态载荷下,要求无限寿命的零件,联邦规格QQ-C-320和MIL-C-26074明确规定,钢制零件在镀铬和化学镀镍前必须先经过抛丸/喷丸强化。

阳极氧化

硬质阳极氧化是抛丸/喷丸强化以改善涂层材料抗疲劳性能的另一种应用。其功能优势与电镀相类似,都是基体材料在阳极处理前进行抛丸/喷丸强化。

等离子喷涂

等离子喷涂主要用于要求高耐磨性的情况下。在等离子喷涂前对基体材料进行预抛丸/喷丸强化,被证实为能有效提高抗疲劳强度的方法。等离子喷涂工艺后进行抛丸/喷丸强化,则能改善表面光整度和致密性。(end)文章内容仅供参考()(2008-11-24)

篇二:《男人多吃鸡蛋可消除疲劳》

男人多吃鸡蛋可消除疲劳

鸡蛋,中医认为它味甘性平,有养心安神、滋阴润燥、养血息风的作用。而它也是性生活后恢复元气最好的“还原剂”之一。专家建议,同房后吃上两个荷包蛋或一碗甜酒鸡蛋,大大有助于双方迅速恢复体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郭军指出,在一些国家,如印度,妇女普遍会烹煮各种能提高丈夫性能力的食物。不少印度医生也会建议妻子,多让丈夫在性生活前后,喝由鸡蛋、牛奶和蜂蜜熬制的米粥。

郭军表示,在中医里认为肾掌管人体能量的储藏,肾为水脏,所以水生动植物,特别是海产品,就能够入肾。因此大多数的水生物都有助性作用,如龙虾、海胆、海参、贝壳类、海藻类等。

而动植物种子或者气味辛味的食物一般也有助性作用,鸡蛋正属此类。鸡蛋属于入肾填精的药,能够提供性生活的补给,成为恢复元气的“还原剂”。而从营养学家的角度来看,鸡蛋这种高蛋白食物,是性爱必不可少的一种营养物质。可以消除性生活后的疲劳感,且在体内还可转化为精氨酸,提高男性精子质量,增强精子活力,同时还能加快女方处女膜破裂后的愈合。

郭军建议,为使人体胃肠道易于消化吸收,鸡蛋最好蒸着或煮着吃,蒸鸡蛋羹、煎荷包蛋、带壳煮鸡蛋都是很好的吃法。

篇三:《高频疲劳试验机设计说明书》

长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纸

前言

型微机控制高频拉压疲劳试验机是一种通用的电磁激励共振型疲劳试验机,它可以对金属材料进行250Hz以下的拉压疲劳试验。本机引入微机直接参与管理与控制,因而大大扩大了传统高频疲劳试验机的功能。它除了可进行常规的疲劳试验外,还可进行程控加荷试验,由于计算机的引入,从而在试验中实现了对负荷放大器的自动校准;试验过程中对交变负荷及平均负荷的自动稳幅控制;并可自动定时存储负荷值及频率、循环次数;试验结束后,可打印出数据报表。试验中,在CRT显示器上显示各种操作提示,使操作者感到得心应手,同时在屏幕上进行多参数的同时显示(交变负荷、平均负荷、谐振频率、循环次数、工作时间累计等),并自动控制事故停机及故障显示。

本机电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脉冲调宽型系统及开关型晶体管功率放大器,消除了凭经验进行调谐、移相操作的不便。因此,启动容易,操作方便,效率高,功耗低。平均负荷控制系统采用直流电机无级调速,因此传动平稳,加载、卸载迅速,控制精度极高。本机既可以做不对称疲劳试验,也可做对称疲劳试验。另外,本机可电动升降上夹头,工作台面有T形槽,可以装置各种专用夹具和附件,可配备三点弯曲、四点弯曲、板材、紧凑拉伸等夹具,可对汽车连杆、齿轮和链条、螺栓、抽油管等零件或材料进行试验,并可根据需要配备包络线、裂纹扩展速率、S-N曲线等试验部件。

本机性能良好,功能完备,适用于机械、冶金、交通等部门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使用。

我们的设计题目为:30T高频疲劳试验机的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设计变压器绕线机及其微机控制系统一套。该系统应具有微机自动控制,数据采集,显示和通讯功能,可实现线圈绕制过程自动化。总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绕线机总体结构设计、传动系统结构设计、微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设计,不但是对我们以前所学知识的总结,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加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为我们以后进行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时间仓促和个人的知识水平有限,设计和论文中的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消除疲劳机}.

共23页第1页

线

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本次设计的课题是:30T高频疲劳试验机的设计。其设计的要点是要保证:结构简单、没有维护的液压源及阀门、泵或冷却系统、使用操作方便、效率高、耗能低等。1.1工作原理主机负荷框架由横梁、立柱、底座、减振弹簧组成。由直流伺服电机、两对蜗轮副、丝杠及弓形环等组成平均负荷系统,该系统除了施加平均负荷(拉或压)外,砝码等组成交变负荷激励系统。试样、砝码、弓形环组成一个质量—弹簧系统,当电磁铁的激励信号频率与该系统固有频率相同时,则产生共振,使试样上所受的交变负荷要比在电磁铁上所施加的激励力大出好多倍。丝杆与连接板通过四根拉杆同中横梁固定在一起,弓形环固定在中横梁的下部,砝码托盘固定在弓形环的下部,四级八块可拆卸的祛码安装在祛码托盘上,用来调节试验机的工作频率。上夹具安装在砝码托的下部,用以安装试样,试样又与下夹头同传感器连接在一起,传感器固定在机座上电磁铁与衔铁之间的气隙可通过激励弹簧下的调垫进行调整,气隙为0.2-0.6mm,工作台(底座)面上有T型槽,可以安装各种专用夹具和附件,用来做断裂韧性试验(预制裂纹)或结构件的疲劳试验。图1-1高频疲劳试验机

线

┊{消除疲劳机}.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高频疲劳试验机在各种类型的疲劳试验机中,具有结构简单、没有维护的液压源及阀门、泵或冷却系统、使用操作方便、效率高、耗能低等特点,所以它被广泛的应用在科研、航空航天、高等院校和工业生产等部门。高频疲劳试验机被广泛用来测试各种金属材料抵抗疲劳断裂性能、测试KIG值、S–N等曲线等等;选配不同的夹具或环境实验装置,被广泛用来测试各种材料和零部件(如板材、齿轮、曲轴、螺栓、链条、连杆、紧凑拉伸等等)的疲劳寿命,可完成对称疲劳试验、不对称疲劳试验、单向脉动疲劳试验、块谱疲劳试验、调制控制疲劳试验、高低温疲劳试验、三点弯、四点弯、扭转等种类繁多的疲劳试验。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和国际知名企业均采用高频试验机进行断裂韧性试验、测试金属材料裂纹扩展速率及材料的门坎值,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测试手段的完善,它的使用功能正在不断的扩大中。1.3试验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原瑞士Amsler公司是世界上生产高频疲劳试验机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最早期生产的型号是2HFP421和10HFP422,分别是20KN和100KN的高频疲劳试验机,它采用光学测力系统,电子管电路的幅度控制型控制系统。七十年代相继推出10HFP1478机型和20HFP1430于机型,将光学测力系统改为电测力系统,电子管电路大部分被晶体管电路所取代,但仍为幅度控制型系统,即20HFP1430型主机结构比以前有较大变化,电磁铁采用气隙不调的方式,激振器、砖码、弓形环和升降机构均置于试样下方,负荷传感器置于试样上方。由于试样与传感器之间的动态力差异较大,所以必须采用补偿修正措施才能保证精度。控制系统无变化,仍沿用幅度控制系统,繁琐的移相、调谐操作。到八十年代后期,推出了HFP-5000系列,九十年代初,并入德国的R+KAmsler公司。近来年,RoellAmster公司对推出了HFP-5100系列,主机又作了较大的改变,激振器、砖码、弓形环等都置于主机的上方,试样在负荷传感器的下方,将不调气隙的又改为用直流伺服电机来自动调整气隙,它们都配置了计算机系统,尤其是HFP-5100系列的高频试验机,它还可以做非等幅正弦波等波形的疲劳试验,其仍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HFP-5100的100KN高频试验机的价格在20万美元以上,所以国内用户很难接受。

Instron是国际上生产高频疲劳试验机的另一主要厂家,七十年代末推出1603型高频试验机,其主机结构和电控系统在当时均独树一帜。‘色将传感器、珐码、主振弹簧、激振器、升降加荷机构均置于试样下方,试样上端通过机架

┊{消除疲劳机}.

线{消除疲劳机}.

┊{消除疲劳机}.

┊及四片饭簧与机座相连,试样下端联接传感器,主振动质量通过另外四片板簧连于机座。气隙用一套伺服系统自动调节,1603型的控制系统采用了新型的脉冲调宽型控制系统,消除了繁琐的操作,使起振变得十分容易,且不致在试样刚度发生变化时造成停振。但由于试样与传感器间的连接件质量较大,造成试样与传感器之间动态力误差高达10°以上。为克服这个缺点,到了八十年代,在测量系统中附加了一套补偿装置。另外一个缺点是其功率管经常被烧坏,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八十年代后期,为扩大功能,在该机增配了HP95B通用微型计算机,除了可以进行常规疲劳试验外,还可进行程控疲劳试验和裂纹扩展试验国外生产高频疲劳试验机的国家还有日木、原苏联,但无论是机种、规模、技术均不足与Amsler、Instron公司相抗衡。西欧也有一些小公司曾生产过高频疲劳试验机,但均未能推出主流品种国内批量生产高频疲劳试验机的有两家:月水红山试验机厂和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红山厂八十年代以前一直引进Amsler2HFP421和10HFP422型机,七十年末引进20HFP143。并于八十年代进行投产。近年来,尚未看到有关新型高频疲劳试验机的报导。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六十年代初即开始研制高频疲劳试验机,七十年代初已生产出类似于Amsler10HFP1478的产品,并于八十年代初投入小批量生产,又于1987年研制成功采用脉冲调宽枝术和开关型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PLC-100A型高频疲劳试验机,鉴定认为“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八十年代水平,特别在动态力误差,实现真正脉动循环及整机能量消耗方面均超过国际现有同类产品水平。于1989年获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机电部指定为替代进口产品。1989年又研制成功采用直流伺服系统的PLC-100B型、PLC-300B型100KN和300KN高频劳试验机,性能进一步提高,至此,已为研制智能化高频疲劳试验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PLC-100B型、PLC-300B型投入了小批生产,并将其技术应用改造国内外生产的各类高频试验机上。1988年该所开始研制新型智能化高频疲劳试验机,并于1991年通过机电部基金会对PLC-100C型智能化高频疲劳试验机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试验机采用计算机技术和PWM技术,对试验机进行参数预置,自动控制、测量、试验过程管理、数据处理和CRT显示,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大幅度地提高了交变负荷、

平均负荷的控制精度和智能化程度„,PLC-C型智能化高频拉压疲劳试验机的技术指标和性能在国内领先,并达到了当代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机在PLC-100B型的基础上采用了STD总线的控微机,它取代了原有模拟控制系统中的

线

┊大部功能,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多种试验功能。除了可进行常规疲劳试验外,还可进行程控加载试验(255段)和裂纹扩展试验。其主要优点为:1.采用脉宽调制型控制系统,操作方便,起振容易、不易停振;2.可直读裂纹长度,无需特殊校验;3.功能齐全,扩充较容易;4.微机与模拟控制紧密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一体化程度高;5.动载不需补偿。主要缺点是;裂纹扩展试验时,试样上需贴片,且不能连续测量裂纹长度。1.4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简介负荷测量放大器将来自负荷传感器的微弱生分信号加以放大、标定,将对应于平均负荷的电压和对应于交变负荷峰值的电压分离并输出。同时还输出一个与交变负荷同频率同相位的正弦电压作为同步信号,以控制斜波发生器的频率、相同动负荷峰值电压与给定值进行比较,误差信号经伺服放大器放大后,与斜波电压一起进人脉宽调制器,其输出为与交变负荷同频率而其脉冲宽度与误差电压成正比的脉冲电压。脉冲的下降边应于交变负荷波形的上升边过零点处,这一脉冲受起/停控制电路的控制而决定是否进入晶体管偏开关功率放大器。晶体管开关功率放大器受调宽脉冲的控制,由电平转移、晶体管及保护电路所组成,最大峰值输出功率可达1.5KV以上,电磁铁的激磁绕组为其负载,在大功率晶体管开关的控制下,交替由直流电源充电和放电,在绕组中形成等腰三角形的脉冲电流。电流波形的峰值点对应于调宽脉冲的后沿。循环计数器对交变负荷的循环次数进行计数,其计数容量最大可达999999×10,可预置循环次数,以控制试验的停止。极限保护部分可对交变负荷峰值、平均负荷、二者之和、二者之差及频率设置上、下限值。由测力放大器得到的平均负荷电压与给定值比较,然后检测误差电压的极性,通过直流伺服系统(外购)控制直流伺服电机的转向,直到误差电压趋近于零为止,从而实现了平均负荷的自动控制。PLC系列电控系统采用直流伺服调速系统和PWM脉冲调宽技术,为计算机控制高频疲劳试验机奠定了基础。1.5主要技术参数1.最大动态试验力50KN2.最大静态试验力:100KN3.最大夹持工件长度400MM

4.频率范围:80-250HZ

5.(动载荷)采用电磁谐振加载,静载荷采用直流伺服电机加载

6.采用双立柱梯形丝杠传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

篇四:《疲劳试验机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高频疲劳试验机操作规程

1概述

高频疲劳试验机是材料的疲劳性能指标的检测设备。可进行S-N曲线、疲劳裂纹扩展等疲劳性能试验。最大试验负荷为:±100kN。

2操作方法

2.1开机

1)打开计算机电源,运行试验机试验控制程序;

2)开启控制箱电源;

3)开启电源控制柜,预热30分钟。

2.2试验

1)新建试验记录;

2)设置试验参数;

3)设置保护参数;

4)使用Ⅰ档快速档和Ⅱ档慢速档调整横梁距离,装夹试样;

5)根据试验要求调节静、动负荷;

6)静、动负荷调整完毕后清除循环次数,点击动负荷启动按钮进行试验。

2.3关机

检测结束后,保存检测数据,卸下试样。先关闭控制箱电源,再关闭计算机电源。

3注意事项

(1)先打开计算机电源,运行JXG98应用程序,然后打开控制箱电源,检测前控制箱必须预热30分钟。检测结束后,先关闭控制箱电源,再关闭计算机电源。

(2)动负荷加载过程中,应注意功率输出及电流表的显示,在达到动负荷要求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余量使检测能正常进行。

(3)检测过程中一定要设好保护,使计算机能监测检测过程,判断试样断裂否和进行设备保护。

(4)试验结束关机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5)进入工作现场的员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6)检修设备,必须停电进行,设有专人监护。

篇五:《动态疲劳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题目:

姓名:部门指导老师:

培训时间:

目录

一、微电脑动态疲劳机外观说明……………………………3

(一)外观……………………………………………………………3(二)面板说明………………………………………………………7

二、微电脑动态疲劳试验机的软件解析……………………8

(一)PC机的打开……………………………………………………8(二)软件接口功能说明……………………………………………9(三)功能细化说明…………………………………………………11

三、实例的分析与操作步骤…………………………………22(一)测试步骤………………………………………………………22

(二)座管疲劳的测试方法…………………………………………22(三)前叉疲劳的测试方法…………………………………………24(四)头管疲劳的测试方法…………………………………………25(五)座杆疲劳的测试方法…………………………………………25

四、机台的故障与排除………………………………………26五、机台的保养与注意事项…………………………………27六、机台相关名词的解释……………………………………28七、附录………………………………………………………29

一、微电脑动态疲劳机外观说明(一)外观:{消除疲劳机}.

篇六:《安全人机工程--如何减少作业疲劳》

安全人机工程-----如何减少作业疲劳

要做到预防和缓解疲劳,要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同时入手,而具体措施大致分为7大类,具体如下:

1.合理安排休息方式

2.缓解疲劳的医疗措施

3.改善作业环境

4.改善日常生活

5.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

6.采取激励措施

7.心理辅导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上述措施。

第一个措施是合理安排休息方式,起中分为两个小点,也就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提高休息期间的休息质量。先从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说起:

①在一小段时间的工作后短暂的停顿一下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间间歇,作业人员尤其是流水线上的工人,经常从事单一、重复的动作,很易引起心理与生理疲劳;然而将工作合理的分组,每组之间给与员工短暂的休息调整时间,可以有效的防止疲劳的产生。例如:安装流水线作业可将需安装的零件每20个分成一组,当一组完成后,可以稍事休息30秒,员工可以在这段时间内活动一下脖子、收等部位,放松一下身体,减少疲劳。

但要注意,不要把休息时间安排过长或过短,易引起工作人员的过度放松或休息质量下降。将工作合理分组,既不要将组分的过大也不要分的太小。

②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进行一定时间的休息

这是工间休息,也是缓解和预防疲劳的重要措施。在长时间作业后,作业者的工作效率会下降,在此时应安排作业人员及时休息,使人体大脑皮层的细胞的生理机能得到恢复,体内蓄积的氧债也会即使得到补偿,有利于减少作业者的疲劳感。例如:在进行两个小时连续工作后,应给与员工5到10分中的休息时间,让员工有时间从作业岗位中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充分放松身体。

注意事项:合理安排休息的时间,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使员工可以有效的休息。在休息期间尽可能不对员工进行打扰。

③在长期工作之后给与员工一段时间的用于放松的假期

在长期的劳动后,可以给员工一定的休假(旅游假、探亲假等),让员工能有充分的时间调整状态,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中。例如:天津某企业,在8到9月份期间,分别给员工旅游假,而且还发放200元的旅游补助,大多数员工都可在放假后以轻松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中,更提高了作业效率。

④提出合理的轮班制度

轮班工作制的突出问题就是疲劳,因为改变睡眠时间本身就易引起疲劳,其原因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白天睡眠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造成不能熟睡和睡眠时间不足。

二是改变睡眠习惯一时很难适应。

三是轮班工作使操作工与家人共同生活少,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抑制感。

四是轮班制度导致时间节律的紊乱也会明显地影响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但在冶金、化工等连续生产的工业部门,其工艺流程不可能间断进行。

因此,在这些部门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实行科学的轮班制度,最大程度地减

轻疲劳,对于现代化连续性的生产企业,应该最大限度地减轻夜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