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心得体会范文>在人间读书心得

在人间读书心得

详细内容

篇一:《《在人间》读书笔记》

《在人间》读书笔记

当我重重地把最后一页书合上时,主人公阿廖沙那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的怜惜、打抱不平的精神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是俄国近代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作品中写了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生刻而生动地描绘出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形就是作者高尔基本人。

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童年的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工、面包工、佣人等。十六岁时,他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最底层,与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但他还不忘学习,抓紧一切空余时间学习、读书,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这本书中有一段故事、几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我:“晚上大家都把蜡烛拿到寝室去了,我没有钱买蜡烛,就自己动手制作灯。我把蜡盘上的蜡油都搜集起来,装在一只沙丁鱼罐里,加上一点长明灯的油,再用棉线做成灯芯,这样就完成了。有了灯,我就可以沉浸在读书的喜悦之中了。”“书就好比一座美丽的园子,里面什么都有……”“我只是觉得这种生活,让我有了寄托,有了奔头。”读了这些真实、纯朴的语句,使我感受到高尔基是那么酷爱学习,从书中让他明白了许多真理,他一直渴望上学,渴望着新生活的到来!

我似乎对这本书着了迷,一连读了两、三遍。这时我想起了自己。

我的家庭条件是不错的,父母不仅能让我吃饱穿暖,还能满足学习国画、古

筝的额外要求。另外,高尔基的父亲早年去世,相比之下,他从小就少了一份父亲和亲情。他,一个才十一、二岁的大孩子,就被生活所迫外出打工被人欺负,令人怜惜,但更多的是被他那坚强的性*格和对知识的热爱而感动。我好好地反醒了自己,无时无刻心中都在对自己说:“如果想让自己有个美好的明天,必须像高尔基那样付出行动——多读书,勤奋学习,有坚定的信念,遇到困难不气馁。我坚信付出努力展现在眼前的将会是我渴望的灿烂的明天!”

篇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书笔记》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书笔记

我最近读完了仰慕已久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部作品是苏联作家高尔基最着名的自传体三步曲小说。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高尔基自己在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艰难生活经历。高尔基小名叫阿廖沙,四岁时失去了父亲,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外祖父经常毒打他。还常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但他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为给慈祥的外婆买药治病,他只得卖掉心爱的书本,离开了学校课堂。十一岁那年阿廖沙的母亲也不幸离开了人世,他成了孤儿,为了谋生,阿廖沙被迫走进‘人间'。他当过鞋店的小伙计、做过小保姆、在船上当过洗碗工、在圣像作坊做过勤杂工。他受尽了老板对他的凌辱,亲眼目睹了周围许许多多的丑恶现象。但很庆幸这些都没有吓倒阿廖沙,反而让他成为一个更坚强、更勇敢、更正直的人。在当时十分悲惨的生活条件下,阿廖沙仍然喜欢文学,经常忍饥挨饿坚持读书。原来想上大学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许多著名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我非常佩服阿廖沙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赞叹那种热爱文学的精神。同时也感到很羞愧,我们现在的小朋友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老师的教导,然而由于缺少“风雨”的洗礼,我们很多同学在平时生活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难以面对。同时,我们很多人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却不愿好好学习。现在,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现在的大好学习时光,以高尔基为榜样,坚强乐观,奋发向上,长大后有所作为。

篇三:《读《在人间》有感》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

读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在人间》,你才能真正地了解19世纪末期沙皇统治俄国时的黑暗和猥亵,龌龊。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在读这本书的第一遍的时候,我还看不懂,所以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只是觉得有趣罢了。读第二遍时,我隐约能感受到阿廖沙的委屈与痛苦,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心路历程,是一种另人可怜的童年。

读第三遍时,我开始迷上了这本书。我视乎可以进入阿廖沙的人生路程,去陪他一起走过这条黑暗之路。我甚至可以进入阿廖沙的身体,去他童年的路上走走、看看。去和他一起打工、一起借书、一起抵挡那些恶言恶语。

多度几遍,我发现我是多么地憎恨沙皇,憎恨那个19世纪末期的俄国。同时我十分可怜那些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例如阿廖沙。阿廖沙小小的年纪就要去打工、工作,还时常被人辱骂、暴打,却一直在坚持着读书与学习,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的信念。

因为身份和家庭的关系,他过早地去各种地方打工,却在打工的时候想尽办法借书看。他过早地接触这些人情世故,过早地接触一些猥亵、龌龊的事。

高尔基精湛的写法,常常使我身临其境,也去想想如果当时我就是阿廖沙,我会怎么去做?没有任何一朵玫瑰花,可以永留芳香。

篇四:《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慈母是佛》

佛教里有一种说法,就是用母爱来比喻菩提心。如母有情众生,母亲对孩子的这种心,犹如菩提之心,诸佛有情,慈母即佛。

对每个孩子来说,每个母亲都是最伟大的佛,在每个母亲面前,每个孩子都是最虔诚的朝拜者。曾经,慈母手中的线,是游子身上的衣。现在,游子的手里,还留存着母爱的余温。

有时候,我在想,母亲说我是从月亮上来的,那母亲便是那皎洁的月圆,。母亲的爱就像是那片洒一地的月光。在你的人生如日中天,辉煌闪耀的时候,她如同太阳下的月亮,悄悄地掩去身上的光芒,让你释放着自己的光辉;而在那些如水的夜晚,她就安详的挂在空中,为晚归的孩子照亮了回家的路。

——郑红兵《慈母是佛》

妈妈,您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其实我一直都懂您,只是不知道拿什么奉献给您,我只能每天在心里默默的为你您祈祷,愿我的祝福永远伴随您。

——徐更生《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母亲是临行时的切切叮咛,对孩子的无尽牵挂;母亲是分别后的日夜祈祷,对孩子而无限祝福;母亲是归来时的翘首盼望,对孩子的无尽依恋。母亲对孩子的心愿就是: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什么都难不倒,让所有快乐在你身边环绕。

——李红英《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个人,无论你是嫌她烦,还是嫌她唠叨,她总是默默地看着你成,为你付出,为你分担寒流,和你共享雾霭,为你魂不守舍,为你牵肠挂肚。

有人说,母亲生来就是还债的,真是这样吗?难道母亲就不是人吗?难道她就不想休息吗?难到她就不需要别人的关怀吗?

——王娟《爱你在心口难开》

当我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她为我顶起一片天空,抵

挡所有的风雨。当我心无慰藉时,她开导我,教育我,“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当我遇到困难与挫折,或因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而执着。当我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不需要任何语言,一切感情化为泪水落于掌心。当我刚到伤痛绝望时,她比我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将强地劝慰我,让我安心。当我欢心愉悦时,她会陪我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让我的心变得空虚无物。

——张一善《需要的时候

就有你,母亲》

慈母如佛!因为您即使有佛陀般的慈悲,又有佛陀般的智慧!护佑着儿女,

又引导这儿女在这世界上前行。古德曾说: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母亲本身就是一尊佛,永远盼着儿女成长的佛!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慈母如佛家中住。日日夜夜盼儿归,人间净土极乐路

《放下即幸福》

林清玄数十载人生智慧积淀之作,于多欲的世界中重获自在,只手之声,

像风一样自由。

风无形、无色、无所住留,但寒暖自知,如果说风是从什么地方来,要去

向何处,就落于两边,失去作为风的自由,悟后的人正是如此,他也游山、散步,但他有心境的自由。

在生活的会心里,我们时常做好一笑的准备,会使我们身心自在,处在一

种开朗的境况,也使我们的心为之清澈,那么不可思议的一悟就准备好了,只等待那闪电的一击。

——林清玄

无端知妙谛,有识是尘心;欲洗尘心净,寻山莫畏深。

——中峰明本禅

我也是一样,我的一捧水是很少,但“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满衣”,也可以

是无限的。无论如何,要解决我的口渴,必须先由我手中的一捧水开始。

——林清玄{在人间读书心得}.

雨散云收后,崔嵬数十峰,倚栏频顾望,回首与谁同?

——庆元师端禅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事物都与含笑花一样,有各自的面目,外在的感受并

不会影响他们,他们也从来不为自己辩解或说明,因为他们的生命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不需要任何语言,反过来说,当我们面对没有语言、沉默的世界时,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佛经里说,莲花有四德:香、净、柔、可爱。其香深奥悠远,其净出泥不

染是我们都知道的,但莲花从花梗、花叶、花瓣都非常柔软,不小心珍惜,很容易断裂受损,这不也像我们的心一样,如果不细心护惜,一个人的心是很容易受伤的!但易于受伤的心,总比刚强不能调伏的心要好些。

——林清玄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愚人笑我,智乃知焉。不是痴钝,本体如然;要去

即去,要住即住。

——懒残禅师

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的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

要紧呢?不忘失自己的立场和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刻,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从远的看,人生行路苍茫,似乎要走很多的步幅;从近的看,生死之间的

短促,只是一步之间;在每一步里,脚底都有清凉的风,则每一步都不会错过。那么,不管灯熄灯亮,不管风雨雷电,不管高山深谷,回来看脚下吧,脚下虽

是方寸,方寸里自有乾坤。

时间的实相并没有坐标,空间的实相也没有坐标,以我们为坐标,相信的,

那才是真的。

我在贫瘠的土地依然生长、开花,是为了让种子成熟具足,等待来自净土

的风,凌空一跃。

——林清玄

《感悟心灵》

灵性之笔,点亮智慧之灯,成就圆满人生,心灵之美,才是世界最后的拯

救,一张温暖柔和的生命之网,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在人间寻找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假若说,人心的价值是一滴水,万物存在的价值是一片广大的海洋,唯有发现一滴水的人,才能体会海洋也是一滴水的汇集与映现。轻视一滴水,就是轻视整个海洋,而能品味一滴水,也就能品味海洋的真味了。

——林清玄

篇五:《我的读书心得》

篇一:我的读书心得

读书一听到这个词多么熟悉啊!懂得读书的人就会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怎么回事。

喜欢读书的人,时把心思投入进去,身临其境。在书中他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山川河流,看到了天真活泼的童年时代;在书中他同作者一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一同欣赏优美的歌曲&&

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伊索寓言》给我了诸多感受,在黑暗处给予我启发,这本书的每一段小小故事,都蕴含着无限的哲理、寓意,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例如龟兔赛跑,它就给我们了一个很大的启示,由兔子的松懈,到乌龟的坚持,给我们了一个大道理,说明了奋发进取往往会胜过恃才自负。如果你想永远比别人快一点、聪明一点,那你得戒骄戒躁,如果比别人笨一点或是慢一点也没关系,你只要向乌龟学习那种一刻不停始终坚持到最后的坚韧毅力和精神。《乌鸦找水喝》的故事又让我们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害怕不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运用你的智慧,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面对,困难一定能迎刃而解。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国,我们也可以用勤奋和智慧打开成功之门。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丧失意志,不能怕苦,要尽可能的发挥出你的才智。因为,成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我想,书籍是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篇二:我的读书心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在学习中,书本是一位无言的老师,是我们在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便是讲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读书要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因为这对于我们处在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的资源。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为一名学生应认准自己的人生目标,梦想。有时,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篇佳作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一首好诗会使我如醉如痴,像把我带进一个神秘的世界,只有细细去体会才会是在愉快中学习。当然,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如果一天爱读书,容易;如果一辈子都爱读书,谈何容易。无论谁都可以使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但要现拥有能够实现梦想的信念,毅力,有坚强的毅力才能成功。

每当读一本书时,我手里总拿着一支笔,遇到共鸣以及有疑问,就在底下画一条线,并简单的作出旁批,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写在空白处,如果长时间这样做,不但对阅读与作文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有时候翻一翻,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我读文章都作旁批,甚至读完一篇文章,会写成读后感等等。这样可以抒发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感,自己的自创观点。阅读体会分好多种,有的就是纯粹感想;有的还可以是小论文,先说明问题,表明观点,然后找论据,用看书学习得到的观点,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段我学习都有什么收获,把它们都整理出来,用知识书或提纲等形式归纳起来。

学习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学习的真谛: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创新型学生。我们读书就是要有春蚕的精神,蜜蜂的作风,蜡烛的风格,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要有奋力拼搏,乐于探究,无私奉献的精神。

常读书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要求多看书,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学习的突破夯实的根基,这就是我的读书心得。

篇三:我的读书心得

我叫黄康,今年12岁了,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很渴望读书,我常常哭着叫妈妈给我买小人书,可妈妈告诉我:我们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哪来钱给你买书呢?读一年级时,老师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告诉我们:知识是开启社会的钥匙,而获得这把钥匙必须通过书,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可是,在学校里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再也没别的书看了。那时学校图书馆没什么书,只有一些学习资料。

我太渴望读书了,这种渴望一直没有办法去达成,直到有一天,中国移动爱心图书向我们赠送了好多书。

从此,我一有时间就往阅览室跑,一看到书,我就忍不住读一读,我的知识也丰富多了,渐渐地和书成了伙伴。

暑假伊始,我便早早制订好了读书计划。

我按照计划读了鲁迅的《呐喊》、冰心的《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鲍姆的《绿野仙踪》、卡洛尔的《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等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

这些书都是中国移动爱心图书向我们赠送的,写得都是那么引人入胜,我不仅能够从中学到新的知识,还能学到做人的道理。

在我读过的这些书中,给我教育最深刻的便是《寓言故事》了。其中有一篇《狼来了》使我受益匪浅:有一个放羊娃经常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的山上去放养,有一天他闲得无聊,便想出了一个坏主意,逗村里的人,他连续两次喊狼来了,把村民骗上山来,村民非常生气。有一天狼真的来了,可是任他怎么喊也没人上山来救他的羊,直到羊被狼吃光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不要说谎话。如果你经常欺骗别人,你的真话也就会被别人误以为是谎话,这样会给你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我们孤独的时候,中国移动爱心图书变成了我们最大的乐趣。它不但富有知识性,还具有娱乐性,当我们在看它们时,会感到快乐、轻松;而在我们遇到烦恼时,最能使我们快乐起来的便是读书了。从中国移动爱心图书中获得的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是无穷的。感谢中

国移动爱心图书,不仅使我知识丰富起来,而且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篇四:我的读书心得

读书于我而言,是一种审苦。这种审苦,像一位评论家形容波德莱尔的写作状态:他躺在玄色的石板上,拿着明晃晃的刀子给自己解剖。不同的地方是我左手持镜、右手持刀;最后发现刀是钝的、身躯是虚空的。

我在石板上铭肌镂骨地观着。镜子呢?镜子还是镜子。我从小人书开始读书生涯。村里的大小孩,从初中学校借回小人书。有些大小孩还爬到老师家或供销社里去偷小人书。借回来的第二天就要还,于是一本小人书在村里轮流读到天明,轮不着的干瞪眼。读小学的我放学回家,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