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即兴演讲稿>党课讲稿: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党课讲稿: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详细内容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党课讲稿: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供大家参考选择。党课讲稿: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阐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并就教育对象和方法、实践载体、氛围营造、组织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指导,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只有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才能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强大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把握好这一时代主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着力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要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到实处。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要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引导新时代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书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重整行装再出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我们就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书写新的奋斗史诗,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党课讲稿: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年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人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广泛深入持久的,其对象既覆盖全党全民全社会,同时更突出重点——广大青少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赢得了青少年,才能赢得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美好未来。为此,必须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振奋全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深刻理解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在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就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新时代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深刻理解这一本质要求,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懂得,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并进一步明白,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像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坚定不移跟党走,奋力建功新时代,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注重塑造青年学生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青年培养工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要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须注重塑造他们的国际视野。帮助青年学生知晓,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相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就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即是说,爱国主义要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其实质就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让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像珍惜自己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在此基础上,从整个世界历史视野出发,突破狭隘民族主义的局限,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借鉴他国的文明成果,将民族性与世界性、合作性与共赢性有机融合,与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的美丽世界。

重视关照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需求

如今的青年学生是伴随着我国正迈向强起来伟大历史征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对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有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可塑性很强,亟待加以正确引导,防止出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盲点”,导致国家意识“下滑”和民族精神“缺失”。因此,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以需求为导向,将情感培育和理性养成结合起来,将历史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帮助青年学生澄清种种认识误解,避免将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沙文主义相混淆,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割裂,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对立。尤其要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教育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进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自觉将追逐个人梦融入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在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改革创新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

新时代开展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上下功夫,在“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上做文章,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第一,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灌输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第二,应打造多元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主题展览、影视作品展示、英雄事迹报告会、榜样模范巡讲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领域,如组织社会调研、参观爱国基地、开展志愿服务、进行现场体验、深化红色教育等,帮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明确责任担当。

第三,应构建全媒体场域,将爱国主义有效嵌入四通八达的微循环网络体系中。也就是要充分应用微博、微信、QQ等各类新媒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搭建现实场景,让青年学生切身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壮阔进程,建立爱国主义门户网站、网络社群等爱国主义教育新阵地,创作视频、漫画、电影、电视等网络文化精品,让爱国主义教育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第四,应组织重大社会活动,切实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注重运用升国旗、奏唱国歌、国旗下宣誓、入党入团等仪式,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强化教育的仪式感、参与感,引导青年学生体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真正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党课讲稿: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儿女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是促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心中。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贵在有爱国主义理性自觉。爱国主义最传统的解释就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意识是一个人的思想形态,意识形态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思想动态。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自觉性,让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从内而外的拥有提升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认识,才能真正的将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才能真正的做到爱国。新长征路上,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旗帜鲜明的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爱国主义成为全国人民坚定的信念、精神的动力,深深根植于心间。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贵在强化修养争做合格党员。爱国主义思想不仅要外化于形,更要内化于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合格党员应具备的爱国主义情怀。自觉加强《党章》、党课的学习,正确行使履行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遵守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态度明确,行动迅速;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勇挑重担,争做先锋。时刻用爱国主义精神武装头脑,用党的先进思想指导实践,时刻牢记使命,争做新时代的合格党员。

弘扬爱国主义贵在爱岗敬业勇担责任。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艰苦奋斗,需要勤奋敬业,需要拼搏奉献。敬业,就是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过程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新时代是担当者、奋斗者的时代,敢担当有作为,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盼。党员干部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真正把权力当成一种责任、一种压力,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警醒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朝气、锐气、正气,以实干担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新时代传统文化建设。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沃土,是爱国主义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基础,更是让我们党凝心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党员干部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带头弘扬中华文化,切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将爱国主义精神文化基础深深根植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