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励志正能量>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详细内容

篇一:《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

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

如果没有双臂,你会做什么?如果失去了一条腿,你能走多远?如果只有一只眼睛,你的世界又会怎样……这些不幸的人生假设,台湾传奇画家谢坤山都遇到了。16岁那年,他因触高压电而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后来又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只眼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极端不幸的人,却成了全台湾家喻户晓的快乐明星。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也用十几种语言向全世界的人们介绍他的事迹和经历。

生活自理:失去了双手,如何把饭放进嘴里

谢坤山在医院苏醒时,看见妈妈强忍眼泪。妈妈明白,儿子受损四肢的感染正在迅速蔓延,性命也可能不保。周围所有人都好心地劝妈妈:“别救了,让他„走‟算了。”

“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他的命,”妈妈对医生说。“只要坤山能再喊我一声妈,也就够了。”医生动了一连串手术,将谢坤山的左臂从肩关节处截去,右臂从肩膀以下二十公分处截去,右腿从膝盖以下截去。谢坤山终于顽强地活下来了,妈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答应妈妈:“我无权轻生,也不会放弃。”

出院后,谢坤山再次成为妈妈的“新生婴儿”。很多个夜晚,妈妈为了给他喂饭,自己的饭菜都凉了;无数个清晨,妈妈连早饭也顾不得吃,就忙着帮他洗澡、穿衣。为了减少妈妈的担忧,谢坤山决心自食其力。经过苦苦思索,他发明了一套能够自己进食的用具。在一个螺旋状的中空铁环尾端缠上活动的套子,套在残存的右臂上,再将汤匙柄焊成L型,插进铁环套子里。谢坤山终于能够自己吃饭了。在校园演讲的时候,他经常风趣地将这套自制用品命名为“坤山”牌自助餐具。

接下来,谢坤山刷牙也渐渐不再需要妈妈或妹妹的帮忙了。他先用嘴巴拧开牙膏盖,用短臂把牙刷紧紧摁在脸盆上固定住,放在嘴里,通过来回摇头的方式完成刷牙。

谢坤山又自制了用脚控制的水龙头,自己洗澡。他发明了许多这类用具,解决自己的吃喝拉撒问题。到最后,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他都能完全自理,还经常用残存的短臂夹住笤帚帮家里打扫卫生。

艺术之路:用嘴巴画出绚美的生命

谢坤山出事后,邻居们劝他妈妈:“坤山只要到夜市一蹲或到庙前一躺,定能挣到不少钱。”穷人家的重度残疾人,似乎只有乞讨为生一条路可走。谢坤山却根本不愿听这些话,他说:“四肢我已经失去其三,不想连做人的尊严也失去了。”

谢坤山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决定继续学习自己与生俱来的兴趣——绘画。然而,对于穷苦人家的子弟来说,绘画实在是一个过于奢侈的爱好。不识字的父母自然不能理解,何况家里早已经因为给他治病欠下了一屁股债。谢坤山只得把在外做工的哥哥偶尔给他买汽水的零用钱积攒下来,买来铅笔和白纸,准备认真学画。

没有手,拿笔成为最大的问题。谢坤山看妹妹做功课,觉得自己应该可以用嘴咬住笔写字绘画。起初,含在牙齿与舌头之间的笔好像是松了螺丝的老虎钳,嘴怎么也钳不稳笔,弄得口水直流;牙齿习惯后,由于练习时间过长,嘴里又被铅笔戳出一个个血泡,口腔溃疡不断。然而,谢坤山从来不言放弃,他只管埋着头,一笔一笔地认真学画。他把嘴变成了自己最得力的手,而嘴里的笔,成了他最亲密的知己。

铅笔断了怎么办?谢坤山又想到了办法:他找来一把小钢刀,将刀柄含在大臼齿处用力咬住。为了咬稳,他把刀柄都咬得变形了。接着,他把铅笔推到桌边,再用残存的一点右臂按住,用嘴里的刀片,一刀一刀地削出了笔尖。他在心里呐喊:“这一刀一片的笔屑,片片都是信心。谢坤山,今天你不仅把铅笔削了出来,更是把自己未来的路也削了出来!”

谢坤山听说台湾著名画家吴炫三先生在美术学院开课,就千方百计找到他,要求跟着学画。吴先生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同意他来听课。从此,谢坤山每天拖着残缺的身体,转几趟公车,花

两个多小时赶往学校,风雨无阻。最困难的,是难以启齿的小便问题无法解决。他不好麻烦老师同学帮忙,便一天从早到晚不喝水,在校8小时内有尿也忍着,直到后来憋得尿血。

24岁那年,谢坤山主动搬离父母贫困的家,尝试着自己出去独立生活。为了补上文化课,他白天练习用嘴绘画,晚上则去夜校补习中学阶段的课程。

正在如饥似渴学习绘画和知识的时候,他的右眼在一次碰撞中失明了。然而,这没有挡住谢坤山前进的脚步。他十分珍惜能重返课堂学习的机会,砥砺自己终日埋首在书桌、画架前。他每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开玩笑说“少睡就是多活”。

三年一晃而过,谢坤山被台北最好的中学——建中补校录取。他的绘画也有了长足进步,开始在国际上连连获奖,得到了人们的认可。1994年,他创作的《金池塘》以八万元新台币卖出;他的作品先后六次入选大型画展,1997年荣获国际特殊才艺协会视觉艺术奖。

快乐助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人生如棋,车、马、炮被纷纷拿掉后,又该怎样去做?谢坤山说:“就算战到一兵一卒,我都还要坚持下去。”

谢坤山的脸上每天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因为他每天都为自己寻找快乐的理由。由于没有佩戴义肢,孩子们在路上看到他时,都会对着妈妈惊呼:“妈妈快看,他没有手。”年轻的妈妈们常会一把搂住孩子说:“不要这样讲,否则人家听到会很难过。”这时,谢坤山都会转身对孩子们微笑:“小朋友,对不起啊,叔叔今天出来的时候,忘记把手带出来了。”

谢坤山从不忌讳谈论自己的身体,也决不躲在房间里无所事事。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不管多忙,他每月一定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去慈济医院作义工,照顾那些最绝望的人。一位女病人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瓦斯爆炸中失去了丈夫,她本人也重度烧伤,原本美丽的面孔变得狰狞恐怖。更让她感到痛苦的是,以往经常在自己身边撒娇的8岁女儿,现在见了她就惊吓得哇哇大哭,再也不愿靠近。

听完了她的讲述,谢坤山说:“您没有好好爱自己。”看见女人不解的样子,他接着说:“假如这场意外不是发生在您身上,而是发生在您女儿身上,您愿不愿意代替她承受这个痛苦?”女病人使劲点头:“我愿意!我绝对愿意!”

谢坤山说:“我绝对相信您愿意!请回头看看,此刻就站在您身后的妈妈。”女病人的身后,正在给她梳头的老妈妈泪水夺眶而出。“您的妈妈又何尝不愿意代替您经受这个痛苦呢?可是她能吗?”母女两人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像决堤般喷涌而出,哭成一团。

谢坤山再见到那位女病人时,她已经像换了一个人,脸上有了笑容和神采,还愿意和他一起,用她依然甜美的歌声去激励其他病友。谢坤山知道,她已经放下“包袱”,也明白一个道理:不管遭遇到什么,其实我们拥有的永远比失去的多!{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谢坤山的坚韧、乐观和热情打动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她叫林也真。1987年,他们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如今,他们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十几岁了,有人问谢坤山:“假如你有一双健全的手,你最想用它做什么?”他笑着说:“我会左手牵着太太,右手牵着两个女儿,一起走好人生的路。”

现在,谢坤山除了作画,还不时应邀到学校、社区甚至监狱义务演讲,激励更多的人扬起生命的风帆。他说:“残疾从来没有妨碍我成为一个自在的人。我的衣袖或许空空如也,但我依然能够掌握幸福的生活!”

篇二:《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

残疾从来没有妨碍我成为一个自在的人。我的衣袖或许空空如也,但我依然能够掌握幸福的生活!

如果没有双臂,你会做什么?如果失去了一条腿,你能走多远?如果只有一只眼睛,你的世界又会怎样„„这些不幸的人生假设,台湾传奇画家谢坤山都遇到了。16岁那年,他因触高压电而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后来又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只眼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极端不幸的人,却成了全台湾家喻户晓的快乐明星。他的故事被拍成了电视剧,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也用十几种语言向全世界的人们介绍他的事迹和经历。

生活自理:失去了双手,如何把饭放进嘴里

谢坤山在医院苏醒时,看见妈妈强忍眼泪。妈妈明白,儿子受损四肢的感染正在迅速蔓延,性命也可能不保。周围所有人都好心地劝妈妈:“别救了,让他‘走’算了。”

“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他的命,”妈妈对医生说。“只要坤山能再喊我一声妈,也就够了。”医生动了一连串手术,将谢坤山的左臂从肩关节处截去,右臂从肩膀以下二十公分处截去,右腿从膝盖以下截去。谢坤山终于顽强地活下来了,妈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答应妈妈:“我无权轻生,也不会放弃。”{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出院后,谢坤山再次成为妈妈的“新生婴儿”。很多个夜晚,妈妈为了给他喂饭,自己的饭菜都凉了;无数个清晨,妈妈连早饭也顾不得吃,就忙着帮他洗澡、穿衣。为了减少妈妈的担忧,谢坤山决心自食其力。经过苦苦思索,他发明了一套能够自己进食的用具。在一个螺旋状的中空铁环尾端缠上活动的套子,套在残存的右臂上,再将汤匙柄焊成L型,插进铁环套子里。谢坤山终于能够自己吃饭了。在校园演讲的时候,他经常风趣地将这套自制用品命名为“坤山”牌自助餐具。

接下来,谢坤山刷牙也渐渐不再需要妈妈或妹妹的帮忙了。他先用嘴巴拧开牙膏盖,用短臂把牙刷紧紧摁在脸盆上固定住,放在嘴里,通过来回摇头的方式完成刷牙。

谢坤山又自制了用脚控制的水龙头,自己洗澡。他发明了许多这类用具,解决自己的吃喝拉撒问题。到最后,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他都能完全自理,还经常用残存的短臂夹住笤帚帮家里打扫卫生。

艺术之路:用嘴巴画出绚美的生命{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谢坤山出事后,邻居们劝他妈妈:“坤山只要到夜市一蹲或到庙前一躺,定能挣到不少钱。”穷人家的重度残疾人,似乎只有乞讨为生一条路可走。谢坤山却根本不愿听这些话,他说:“四肢我已经失去其三,不想连做人的尊严也失去了。”

谢坤山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决定继续学习自己与生俱来的兴趣——绘画。然而,对于穷苦人家的子弟来说,绘画实在是一个过于奢侈的爱好。不识字的父母自然不能理解,何况家里早已经因为给他治病欠下了一屁股债。谢坤山只得把在外做工的哥哥偶尔给他买汽水的零用钱积攒下来,买来铅笔和白纸,准备认真学画。

没有手,拿笔成为最大的问题。谢坤山看妹妹做功课,觉得自己应该可以用嘴咬住笔写字绘画。起初,含在牙齿与舌头之间的笔好像是松了螺丝的老虎钳,嘴怎么也钳不稳笔,弄得口水直流;牙齿习惯后,由于练习时间过长,嘴里又被铅笔戳出一个个血泡,口腔溃疡不断。然而,谢坤山从来不言放弃,他只管埋着头,一笔一笔地认真学画。他把嘴变成了自己最得力的手,而嘴里的笔,成了他最亲密的知己。

铅笔断了怎么办?谢坤山又想到了办法:他找来一把小钢刀,将刀柄含在大臼齿处用力咬住。为了咬稳,他把刀柄都咬得变形了。接着,他把铅笔推到桌边,再用残存的一点右臂按住,用嘴里的刀片,一刀一刀地削出了笔尖。他在心里呐喊:“这一刀一片的笔屑,片片都是信心。谢坤山,今天你不仅把铅笔削了出来,更是把自己未来的路也削了出来!”谢坤山听说台湾著名画家吴炫三先生在美术学院开课,就千方百计找到他,要求跟着学画。吴先生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同意他来听课。从此,谢坤山每天拖着残缺的身体,转几趟公车,花两个多小时赶往学校,风雨无阻。最困难的,是难以启齿的小便问题无法解决。他不好麻烦老师同学帮忙,便一天从早到晚不喝水,在校8小时内有尿也忍着,直到后来憋得尿血。

24岁那年,谢坤山主动搬离父母贫困的家,尝试着自己出去独立生活。为了补上文化课,他白天练习用嘴绘画,晚上则去夜校补习中学阶段的课程。

正在如饥似渴学习绘画和知识的时候,他的右眼在一次碰撞中失明了。然而,这没有挡住谢坤山前进的脚步。他十分珍惜能重返课堂学习的机会,砥砺自己终日埋首在书桌、画架前。他每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开玩笑说“少睡就是多活”。

三年一晃而过,谢坤山被台北最好的中学——建中补校录取。他的绘画也有了长足进步,开始在国际上连连获奖,得到了人们的认可。1994年,他创作的《金池塘》以八万元新台币卖出;他的作品先后六次入选大型画展,1997年荣获国际特殊才艺协会视觉艺术奖。快乐助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人生如棋,车、马、炮被纷纷拿掉后,又该怎样去做?谢坤山说:“就算战到一兵一卒,我都还要坚持下去。”

谢坤山的脸上每天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因为他每天都为自己寻找快乐的理由。由于没有佩戴义肢,孩子们在路上看到他时,都会对着妈妈惊呼:“妈妈快看,他没有手。”年轻的妈妈们常会一把搂住孩子说:“不要这样讲,否则人家听到会很难过。”这时,谢坤山都会转身对孩子们微笑:“小朋友,对不起啊,叔叔今天出来的时候,忘记把手带出来了。”谢坤山从不忌讳谈论自己的身体,也决不躲在房间里无所事事。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不管多忙,他每月一定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去慈济医院作义工,照顾那些最绝望的人。一位女病人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瓦斯爆炸中失去了丈夫,她本人也重度烧伤,原本美丽的面孔变得狰狞恐怖。更让她感到痛苦的是,以往经常在自己身边撒娇的8岁女儿,现在见了她就惊吓得哇哇大哭,再也不愿靠近。

听完了她的讲述,谢坤山说:“您没有好好爱自己。”看见女人不解的样子,他接着说:“假如这场意外不是发生在您身上,而是发生在您女儿身上,您愿不愿意代替她承受这个痛苦?”女病人使劲点头:“我愿意!我绝对愿意!”

谢坤山说:“我绝对相信您愿意!请回头看看,此刻就站在您身后的妈妈。”女病人的身后,正在给她梳头的老妈妈泪水夺眶而出。“您的妈妈又何尝不愿意代替您经受这个痛苦呢?可是她能吗?”母女两人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像决堤般喷涌而出,哭成一团。

谢坤山再见到那位女病人时,她已经像换了一个人,脸上有了笑容和神采,还愿意和他一起,用她依然甜美的歌声去激励其他病友。谢坤山知道,她已经放下“包袱”,也明白一个道理:不管遭遇到什么,其实我们拥有的永远比失去的多!

谢坤山的坚韧、乐观和热情打动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她叫林也真。1987年,他们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如今,他们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十几岁了,有人问谢坤山:“假如你有一双健全的手,你最想用它做什么?”他笑着说:“我会左手牵着太太,右手牵着两个女儿,一起走好人生的路。”

现在,谢坤山除了作画,还不时应邀到学校、社区甚至监狱义务演讲,激励更多的人扬起生命的风帆。他说:“残疾从来没有妨碍我成为一个自在的人。我的衣袖或许空空如也,但我依然能够掌握幸福的生活!”

篇三:《心有多宽》

心有多宽,路有多远--告诫自己

篇四:《考研心得之心有多宽路就与多宽》

考研心得之心有多宽路就与多宽

心多高,路多宽

讲述人:王同学,河北师范大学业本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人生是需要不断超越的,如果你老是停留在原地,会变得越来越有惰性,而世界的另一种风景,可能你就没有机会欣赏了。考研也算一种超越,超越过去,走向未来。不管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至少可以说,你努力着,前进着。我是师范类院校的,学校不是很知名,一直以来就认为考研是自己打开另一扇窗户的途径。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很牛,当时自己的压力很大,连我们的教育学老师也反对我报考北京师范大学,觉得我可能有点自不量力了;我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虽然与教育学相关,可毕竟还是有差异的,而且我对相关信息了解得非常少。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准备考研了。

刚开始看专业课的时候,说实话真的找不到北,一点感觉都没有,即使都看完了,在脑子里还是一点印象都没有。《教育学》相对来说简单一点,但读到《现代教育论》就坐不住了,总觉得自己很糊涂,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在讲些什么,觉得很受打击。这本书我没有看完,就转向中外教育史了,同样也是一头雾水,特着急。我看书很慢,大约是一个月看一本书,一轮下来,我几乎没有记住任何东西。可是除了看书、看书再看书之外,真的别无他法。专业课我自己都记不清看了多少遍,但是没有背过,只是一遍一遍地看。另外,我还买了很多相关的书,北师大的几位导师的书我也翻过,只是大体了解一下他们的观点,如:他们关注什么问题,理论倾向是什么等等。我还经常看北师大教育学院出版的期刊《教育研究》,看教育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就这样,我从一个对专业知之甚少的“菜鸟”,最终成为专业考试的高分考生。

寄语:不要惧怕未知世界,目标越遥远,说明我们的心越高,只要努力,路也会越走越宽。{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只问攀登不问高

讲述人:张同学,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本科,努力考研中。

我从大三开始就打定主意要报考复旦大学新闻系,然而大四那年的考研结果却事与愿违。因为是跨省市跨学校报考,所以对复旦考题的把握不是很准确,大四时还特意向考上复旦的学长取过经,认真分析了出题的方向,但一些自己觉得很偏的、复习时容易忽略的内容,还是出现在了考卷上。第一年考试虽然专一成绩名列前茅,但专二不理想,复旦的竞争太激烈了,容不得有一点疏忽。

我的住房离学校很近。房间不大,八九平米,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衣柜。同屋的还有3位女生,也是第二次备战考研。附近的房子大都住着“大五生”,甚至一些大四备考的学生为了“找感觉”也加入这个队伍。每天一早大家就到学校教室看书,也有的选择去听研究生课程,特别是自己理想中导师的课。吃饭就在学校食堂简单解决。

我算了一笔帐:房租每月500元,饭钱和水果钱每月300元,再加上其他费用,一个月的支出在1000元左右。工作的同学有自己的经济收入,而自己现在依然要依靠父母,愧疚之心总是有的。考研失败之后,父母在家里给帮着找了一份比较安逸的工作。我去上了一段时间的班,但到最后签合同时还是放弃了。我觉得趁热打铁,成功的几率应该会高一点,而且要是以后年龄大了再想考,需要考虑的事情会比现在更复杂,这份勇气也会慢慢磨掉。虽然有种种的压力和困惑,但是考研的大方针不会改变,在清苦而略带寂寞忧伤的生活中,我们正渐渐向明天靠拢。

寄语:既然选择,就不要有疑惑,只问攀登不问高。有时候,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篇五:《禅画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

禅画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

把心放宽,所有的烦恼就不再是烦恼,只是人生大河中的一片枯叶,静静地让它飘过就是。把心放宽,所有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只是人生高峰中的一段陡梯,咬紧牙关挺过去就是。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

篇六:《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安徽淮南潘集区的哥李军篇》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安徽淮南潘集区的哥李军篇

他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却创造了开车19年,没有任何违章处罚的行业罕见记录;他服务社会,把乘客当亲人,把温暖传递给无数乘客;他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成为服务行业的文明使者。他说“做一个好司机并不难,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1997年,李军摸起出租车方向盘。正是这种“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的经营服务态度,让他获得了人们的肯定。从业15年来,他曾先后于2001-2003年被评为省级工人先锋号、淮南市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淮南市出租汽车行业“文明出租车驾驶员”;

2008-2009年连续两年在潘集区“高考直通车”活动中被评为“爱心送考大使”;2011年被评为“淮南市十佳出租车司机”荣誉称号。

一、用爱心温暖乘客

在服务过程中,每逢客人下车时,李军师傅不忘提醒乘客拿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一些粗心的乘客把行李或者贵重物品遗忘在车上,他总是千方百计找到失主。李军还经常积极参与行业公益活动,经常捐献爱心,展现出租车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地良好风尚。他多次谢绝了失主的酬谢,有一次,一失主趁其不备留下了200元酬金悄然离去,在无法退还的情况下,他将这笔钱作为善款捐了出去。对于乘客,他总是与人方便,对于车费从不斤斤计较。有时,当停车到目的地,计价表瞬间又跳了一元钱,李师傅就将这一元钱还给乘客。当乘客粗心忘记带钱打车时,他仍然将其送到目的地,对于车费也就算了。“做李师傅的车,感觉很温暖。”乘客这样称赞他。

二、爱车如爱人,人、车都规范文明

见过李军师傅出租车的人都会认为:“这不是私家车么?”他的车车身非常整洁,车内没有一点果皮纸屑,座位上铺着洁净的坐垫。乘坐他的车,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他每天精心呵护爱车,天天为车冲洗保洁,出车前、收车后,都要一丝不苟地检查车辆。可以说,李军对车辆的保养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一有空,就不停地清洁车辆,包括车厢内的坐垫套、脚垫等。因此他的车任何时候总是车况良好、车容整洁,以致年检时,检车员惊叹:“像这样的车应该免检。”

不仅出租车整洁美观,李师傅也十分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把自己“打扮”得大方得体。他出车都是穿戴整齐,整洁的服饰、微笑的表情是常态,亲切的问候、主动热情的服务。“您好”、“您慢走”、“谢谢”这些文明用语在你乘坐李师傅的出租车时常常能听到。在今年的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接省级测评中,李军师傅爱岗敬业,热心主动配合出租车行业文

明检查。他不但保持车容车况优秀,还积极认真按照文明测评标准行车,主动使用文明用语,着装整齐规范,不打手机,不吸烟,在市、区多次组织的检查、暗访中全部合格,表现突出。

三、专家级的出租车司机

“开了十几年出租车,我也算是这一行的专家了。”说起行业技能来,李军师傅却一点都不含糊。十几年下来,他从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如何处理各种情况、怎样应对各色乘客、什么是行业忌语„„说起来头头是道,让他给年轻司机讲堂课恐怕也不成问题。

之所以说他是专家,不仅仅是处理事情的能力,还有他对行业的独到见解。对于社会上对出租车司机的负面看法,李军师傅更多的是反省,而不是叫冤。他认为许多负面事件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出租车司机本身做得不够到位,如果能够更耐心、理智一些,很多矛盾都不会出现。他甚至认为,给乘客送还丢在车上物品的司机虽然值得表扬,但从另一个侧面看也是因为司机没有及时提醒。“只要我们多做一点点,社会对我们的看法就会截然不同。”鉴于此,他总是在乘客上下车时,提醒乘客检查是否携带好了随身物品。

李军作为一名普通的出租车驾驶员,多年如一日,以他平凡又突出的事迹,反映出不平凡的可贵精神,展示出的哥的良好职业形象,博得了人们由衷的尊重和称赞。

篇七:《心有多宽命有多好》

心有多宽命有多好

眼界,注定心的格局;格局,框定人生的命运。眼界有多宽,心就会有多宽。

人活着,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朋。跟家人争,争赢了,亲情没了;跟爱人争,争赢了,感情淡了;跟朋友争,争赢了,情义没了。争的是理,输的是情,伤的是自己。黑是黑,白是白,让时间去证明。放下自己的固执己见,宽心做人,舍得做事,赢的是整个人生;多一份平和,多一点温暖,生活才有阳光。

贫富

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如处在天堂一样;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在天堂,也像处于地狱一般。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

计较

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一步,别人才会敬你一尺。人心如路,越计较,越狭窄;越宽容,越宽阔。不与君子计较,他会加倍奉还;不与小人计较,他会拿你无招。宽容,貌似是让别人,实际是给自己的心开拓道路。

放下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不顺的事,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新的一天会开始。{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简单

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大度,挥挥手,笑一笑,一切的不愉快都会成为过去。

人心

别把他人的善良当软弱,那是一种大度;别把他人的宽容当懦弱,那是一种慈悲。好脾气的人不轻易发火,不代表不会发火;性子淡的人只是装糊涂,不代表没有底线。感情,不能敷衍;人心,不能玩弄;缘分,不能挥霍。把情当情,才有真感情;平等互爱,才有真人心。

福祸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感恩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谢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生活才会更精彩。

随缘

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人生,因为在乎,所以痛苦;因为怀疑,所以伤害;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人事,我们都做不了主,一切随缘吧!

篇八:《心的宽度决定路的长度》

心的宽度决定路的长度

前几日观看了《阳光心态》的修炼之道,颇为受益,其中提到的一个名字另我比较深刻,那就是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最早了解他应该是在电视上,其萎缩变形的身体却有着惊人的成就,当时我内心感概,是什么让这个天才能够坚持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如此璀璨,或许,这就是他的心态,在万物之间,他不尽参透了宇宙之间的奥妙,更为卓越的是,他乐观的心态早已超越自己的科学成就。

心灵是人的窗户,当阳光透过窗户洒满心房时,人就会感觉到温暖,所以,阳光心态的思维模式是让自己温暖,同时也能够温暖他人,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当中,一些人总是咄咄逼人,语中带刺,或是摆出高傲的姿态,似要征服珠峰的样子,这样的交际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占少数,而往往带给大家的感受是难接近,难相处,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感受到对方释放的温暖,一个人如果不能过传递温暖,那么说明他的心态还没有接受阳光的洗礼,更没有在阳光中调整自己的内心。佛家说,不与人争,不与天争,不争乃是大道,可是物质横溢的社会形势,不争又何以生存,这里我们就接触到了中庸之道,所谓取其中而避其短,将事物的两面性都同时兼并,而不破坏事物本身的原则,这就是阳光心态的作用,简而言之,我们对于应得的东西应该去争取,但是争取不一定得到,而得不到我们内心也不会产生任何的涟漪,能够平静的看待得失,那就是阳光心态的真谛。

其实,心态的修炼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一堂课就能够改变的,人之初,心所向,在人文背景和环境因素的驱使下,人内心的成长是随着年龄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对于每个人看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都有所不同,真正能够改变心态的方式就是吸取,先禁锢自有的思维方式,去看别人身上的优点,从别人身上找到认知点,毕竟,我们要看清自己是最难的事,而看别人相对要容易许多,不要去找别人的缺点,任何人都有优点,如果能够从优点开始去看待众生,那么至少你看问题的方式正在走向温暖的方向,可是,光看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状态,更重要的就是吸,怎样把别人的优点用在自己身上,怎样将自己内心固有的思维模式给打破,这才是修炼阳光心态的关键所在,所谓兵家之道,运用自如,一丈之胜,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应用,而我们如何将外来的那些理道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那就得问问自己是否感受到了温暖,是否不再去为那些琐事而思前顾后,是否自己的生活工作都变得积极向上而不再抱怨,是否我们不再因为言语的冲突而面红耳赤,这一切,是否在你的内心都变得毫无意义。心若宽了,便是大海,能包罗万象,能承载风浪,装不下的就让他沉在海底,装得下的就让他生长,成为你的一部分,在人生的旅途上,有些人在往前走,忘了路边的风景,有些人在看风景,忘了走,而那些阳光的人,边走边看风景,旅途的愉悦使心更加的宽,再累也期待下一步的风景,所以他们所走的路更长,更有意义。行者,何不丢下包袱,让自己的心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