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励志正能量>黑夜给了我 作文

黑夜给了我 作文

详细内容

黑夜给了我作文(一)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题记

枫叶如火

秋天到了,枫叶红了,却是遗落满地黄花堆积。

她从香山回来那年刚满七岁,还喜欢抱着我的脖子喊姐姐。那时的香山红叶美得眩目迷离,我是见过的,红得像炼火。可是她回来的时候,却带给我一片天蓝色的枫叶,在北京秋日晴空里都难以找寻到的蓝色。

那时我看电视上满山的杜鹃朵朵有海碗那么大,也红艳艳的醉人,于是我说,跟香山的枫叶一样美丽。

沉醉东风

我喜欢教她念诗,她也喜欢念诗。最琅琅上口的除了马致远的那首“枯藤老树昏鸦”之外,是她念得笑靥如花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仿佛念着念着,南方的晴空里,真的会出现一群徘徊的孔雀。

她听梁祝的故事,听干将莫邪的传说,一脸纯真地想象那些遥不可及的美丽。然后问我,姐,为什么美丽得不到认同。

我低头的时候,隐约看到自己的沉默让身旁的她失去了什么。

落雪几度

才过了三年。

她已经连翻着《天禁》的悲伤都是一脸麻木。她已经连看着自己昔日敬爱的外婆离开都是毫无知觉。我看她的眼睛,一眼望下去依然清澈,却漾着满满的空洞,深不见底。

我带她再去北京的时候,已近初冬。香山的红叶都落了,孤单得很绝对。她安静地站在满地落红里,像当初那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回去的前一天,北京下雪了。她孤立在雪里,眼里迷茫一片。突然,她脸上漾起微笑。远远看上去,她像一个与世隔绝的雪妖,素白的身影,与雪浑然一体。

突然她脸上就落泪了,姐,我恨死那个家了,恨死了恨死了。

我沉默。

我想躲进雪里。那多好。她安静地看着我,冻结了很久的悲伤终于崩盘瓦解。

我远远地看向东南方,那里有她的支离破碎的家,以及留给她的,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

隐隐地我的脑海里盘旋着很久很久以前带着美丽色彩的唐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我想,我的孔雀是再也飞不回来了。

它已经被冻死在雪国的漫天飞絮里。

归雁离群

回到南方之后,她离开了她所谓的家,寄住在逝世的母亲的老家篱下。她走的时候来看我,很凄凉地笑,姐,那个家从来都是忽略了我的。可是为什么我却恨不了它一辈子。

为什么。

因为没有哪种感情是能够持续一辈子的,时间会带走一切,而到了最后,只会剩下一片空白。

我看她走,希望她再来的时候,是带着清朗的笑回来的。

而那片蓝枫叶夹在日记本里,映蓝了我那些已经逝去的日记,也映蓝了还未涂写的空白,连我的记忆一起,变成很迷蒙的天蓝色。其实枫叶本该是红的。

我希望你回来。

破茧而出

她回来的那个季节白杨树都挺直了腰杆。我看她像只金色的蝴蝶,神采飞扬,很青春很美丽的样子,笑得很干净。

她说,姐,我回来了。

我突然有种幸福得落泪的感觉。

看站在面前的她,好像已经明白很多东西了。

姐。

嗯?

我想,如果美丽得不到认同的话,可不可以让它成为梦想?它是在那么多真真切切的悲剧里面产生的呢。

嗯。

她抬头的时候满目阳光。

小雪初晴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她变得如此青春和美丽。但是我很高兴我目睹了一只眩目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枫叶还是绿生生的,待到香山被染红的时候,美丽,就会再次临幸于此了吧。

虽然,她是被无尽的黑暗笼罩过的,但是光明,还是给了她寻找美丽的能力。

复始结束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黑夜给了我作文(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不可扭曲如蛆虫。

—曼德拉

(一)立意:

曼德拉的话是讲给自己和世界的,材料给出了人们生活生存的局限与压力,也给出了人们选择的方式与态度。在社会中能成为精英的是少数,更多的是不能挽既倒之狂澜的常人。在凡俗世界的种种局限和压力之下,我们可以不强悍,也可以不英武;我们可以不冲在风口浪尖,也可以不以身求法,但是这些都不等于我们可以沉沦于时世,失去做人的基本良知和原则。材料中“但”之后的几句话是重点,最后一句是中心。这里有针砭现实、召引大众的意义。立意需注意,“卑微如尘”是客观存在,不可忽视,“不可扭曲”是记叙或论述重点。

好的立意:

即使卑微也要坚定,不随波逐流;穷则独善其身或者穷亦兼济天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还是”用它来“眺望”光明;在黑暗的环境中给心灵一点坚守(底线);在卑微中坚守;坚守心灵的高度;可以卑微不可扭曲;身陷黑暗,心向光明或寻找光明;沉默但不沉沦;卑微但不卑贱„„

不好的立意:(各种跑题:无知猛于无名,改变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做真实的自己,做一个热情的人,身在地狱仰望天堂,别为自己找借口„„各有各的特点)。

1.抛开了“卑微”“黑暗”这一客观存在,单纯论述“不可扭曲”。

2.将“卑微”这一关键词理解错误,比如理解为“平凡”等。

3.将“不可扭曲”理解错误,比如理解成追求信念、走适合自己的道路、适应环境等。

4.抓只言片语,断章取义,不从全局出发理解题意。比如只抓“卑微如尘”,只谈“苟活”,还有“不要嘲讽或嫉妒别人”,更有甚者,为保险起见把“但”后面的三句话作全文的三个分论点,却把全篇给毁了。

5.主体理解错误。这段话的主体是“我”“我们”,在黑暗苦难之下人应该怎么做,有同学写成“苦难助人成功”“,突出“苦难”的主体,主客颠倒。

(二)选材

内容还算丰富,选材方面出现不少耐看经得起推敲的优秀作文片段。

优点:

课内材料选取屈原、司马迁和鲁迅等材料很多,论述基本切题,还有的语言灵活,闪烁着自己的思想,这样得分也会比较稳;还有马丁路德金和史铁生等稍微新颖别致一些的,会为文章增加份量,最为文章增色的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典型素材,比如革命斗士曼德拉本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为女孩争取教育权利的女孩马拉拉,还有写下《穹顶之下》呼吁人们关注雾霾的柴静,还有高喊“你不能推倒高墙,也不要为高墙添砖“的作家韩寒等。

不足:

1.选材不典型,罗列事例情况。常见的问题。写姚贝娜不怕病痛做纯粹的歌者。

2.泛泛而谈,比如记得二战时的一个人,在战争中如何坚守,再比如写明代有一个人,梦想飞天,后来又怎样失败了„„

3.论述事例不扣题。

4.严重的问题,材料本身不准确,写莫言失去本心,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沉醉在鲜花和掌声当中,这不合适,写余秋雨在文革中受尽迫害坚守自我,这应该是对历史的误读,连余秋雨本人都对自己文革中的角色讳莫如深,咱就别去给他戴这样的帽子啦,所以这样的积累还不如没有,因为你将来用在哪里也不准确,都是硬伤。

二、结构方面

结构上的清晰完整可以说本次作文方面的一大优点,并列式、对照式居多,也有递进,在结构的严谨方面有些作文确有提升空间。

三、语言方面

出现的问题:

1.表达不到位的情况:题目的不到位,题目可有可无,文不对题的标签式题目有,题目不凝练的大有人在;开篇漫天抹浆糊,不着边际,不点题,这对于普通考生的考场作文来说是大忌。

2.为求文采,堆砌名言警句的现象,全篇旁征博引,但是又不贴题,给人刻意的感觉,甚至搞笑,比如一位同学的结尾:司汤达说:“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他告诉我们,只要固守生命之根,便可自守一树梅花盛开。

优秀题目

题目:

《卑微如尘芥,人心向阳光》《纵然世界黑暗,我心依旧光明》《卑微但不卑下》

《纵为微尘,心向光明》《纵使卑微,也要活出精彩》《卑微如尘,亦坚守大义》

名句

1.“你不能推倒高墙,也不要为高墙添砖”韩寒。

2.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3.真正的寂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林徽因

它山之石

一、化用名言警句

“黑暗吻我以痛,我报之以歌”:引用泰戈尔的诗歌《飞鸟集》的诗句,将原来的“世界”改为“黑暗”,稍加雕琢,实现了从经典诗句到作文题目的过渡。“低至尘埃,也需保持自我”:前半句出自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原来可是张爱玲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后所写的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作者只用其中充满尘埃的背景,后面又辅之以“保持自我”,形成对应。

“风雨如晦,我心澄澈”:前半句引自《诗经郑风风雨》,点明一种风雨交加的昏暗境况,指向一种环境的恶劣,“我心澄澈”是一种态度的选择。

二、两个分句,形成前后的呼应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