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半截蜡烛最后的结局
详细内容
第一篇:《半截蜡烛续写》
半截蜡烛续写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小女儿杰奎琳迅速冲进房间,把门反锁上。
这时,少校军官对伯诺德夫人和她大儿子杰克说:“好了,我们逗留的时间太久了,也该回去了。”他转过身,对中尉和另外一个人说道:“我们走!”伯诺德夫人偷偷地出了口气,把三个德国军官送走,这才放下心来。杰奎琳得知德国强盗走了,赶忙把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交给妈妈。
第二天一早,伯诺德夫人家来了一个穿着风衣,带着礼帽人,自称是法国军队派来接收秘密情报的。
伯诺德夫人激动地说:“你们终于来了!”
那个人紧握着伯诺德夫人的手,激动地说:“你们保护情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真是太辛苦你们了!快,快把情报给我!”
伯诺德夫人看到此人这么急切地要得到情报,便对此人起了疑心。伯诺德夫人殷勤问道:“哦,那前天我让人捎去的鱼,好吃吗?”
那人不假思索地说:“好吃,好吃!”
伯诺德夫人皱了皱眉头,说:“你到底是谁?你不是军队派来的,那你一定是德国强盗的帮凶!”
那人嘿嘿一笑:“既然被你识破了,那就没必要装了,你好好看看我是谁?”说罢扯下礼帽,露出凶恶的表情。
原来他是那个昨天和少校、中尉一起来的那个军官。
他随手抓过杰克,恶狠狠地说:“昨天,我发觉临走时你们松了口气,仿佛在害怕什么,就对你们起了疑心。现在,把情报给我,否则我就杀了你们!”
伯诺德夫人深吸了一口气,问道:“杰克,你怕死吗?”
杰克虽然脸色苍白,但仍昂首挺胸:“不怕!”
“好,这才是我的好儿子!”伯诺德夫人坚定地说:“你听着,我们是不会出卖自己国家的!”
德国军官说:“那就别怪我了!三„„二„„”
杰克闭上眼睛,等待死亡的来临。
伯诺德夫人也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砰!”
杰克发现自己并没有死,伯诺德夫人也睁开了眼睛。他们看见德国军官倒在地上,都很吃惊。
原来,法国军队派来取绝密情报的人真的到了,并及时救了他们俩。
情报交给军队去保家卫国了,伯诺德夫人又在想着下一次该如何与敌人周旋。杰奎琳呢?在楼上被枪声惊醒,现在正在最高一级楼梯上。
第二篇:《《半截蜡烛》续写:劫后余生》《半截蜡烛》续写:劫后余生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小女儿杰奎琳不慌不忙地走进房间,关上房门。
“哎呀,这个小女孩真可爱,与我家的小女儿差不多大。”目送着杰奎琳上楼的少校军官说,“现在不早了,我们也该走了。我会常来看她的。”说完,他们三人便走出伯诺德夫人家的大门。伯诺德夫人母子俩才放下心来。
伯诺德夫人说:“这些强盗,侵略我们的国家,还想诱拐我女儿,下辈子吧!”
“夫人,开门!”忽然门外传来呼喊,原来是少校又折回来了。“我来拿我的帽子,你们刚刚在说什么?”
“哦,原来是司令官先生呀,我们说天已经很晚了,有空你们常来!”伯诺德夫人镇定地说。
听到再没有动静,杰奎琳就“咚咚咚”走下楼。
刚走到最后一级楼梯时,伯诺德夫人就跑上去“嗯儿,嗯儿”——给了杰奎琳十个八个吻。
杰奎琳起先吓坏了,忙问:“干什么呀?”
“你做的太棒了!宝贝儿!”伯诺德夫人激动地说,“你救了我们一家三口的命,保住了情报和情报站!”{续写半截蜡烛最后的结局}.
杰奎琳说:“哦,妈妈,其实我很害怕他们伤害你们!”
“现在我们得另想办法藏情报了!”杰克冷静地说。
于是,一家三口又陷入深深地思索当中„„
寿县刘岗镇郑楼小学六年级:郑鹏
第三篇:《半截蜡烛续写》半截蜡烛续写
杰奎琳慢慢地上楼梯,幽幽的烛光缓缓地黯淡了下去。当她走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了,她从蜡烛里取下金属管藏好,假装睡在床上。
德军最后环视了一圈,没有发现异常,便离开了。伯诺德望着远去的身影,悬着的心也慢慢降了下来。
伯诺德夫人哎,好悬啊![伯诺德夫人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伯诺德慢慢地关了门,呆呆地坐在板凳上,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事情,这时,杰奎琳下来了,望着伯诺徳夫人。
杰奎琳妈妈,我们的情报保住了,可蜡烛显然已经不再安全了,需要换一个更好的地方!{续写半截蜡烛最后的结局}.
伯诺德夫人是的,亲爱的。明天一早,那个少校也许会有怀疑,我们是该换位置了。
杰奎琳可藏哪儿好呢?[杰奎琳摸着头问道。]
伯诺德夫人是啊,藏哪儿最安全呢?[这是杰克从厨房走了进来,伯诺德夫人望着杰克说]
杰克嗷,就藏在你的枕头里![杰克走到妈妈的身边]
杰奎琳这样安全吗?
杰克这有枕头最安全。
第二天一大早,果然不出伯诺德夫人所料——德国佬就来到她的家中检查,少校粗暴地将烛台上的蜡烛拔掉,扔在地上,命令士兵搜,然而还是一无所获。就在当天晚上,他们自己的军队就派人领走了情报,正可谓是有惊无险,他们暂时安全了。
六年级:我不下
第四篇:《半截蜡烛续写》1、夜深了,屋外的风还在呼呼的吹着,看着三
个德军军官远去的背影,伯诺德夫人忐忑的心才稍稍平静了下来,她疲惫的站起身,向楼上走去,“杰奎琳,我的好孩子,你睡了吗?”听到妈妈的喊声,女儿杰奎琳从床上爬起,轻轻的走到楼梯边,顺着楼梯向下看,她用柔和的声音回答着妈妈的问话,“妈妈,是你吗?我在这儿,烛台也好好的保管着。怎么样,德国兵走了吗?”
“走了,走了。”伯诺德夫人用疲惫的声音说道。杰奎琳从桌上拿起烛台,飞奔的从楼梯上下来,一见妈妈,赶紧扑到她的怀中,“妈妈,我们的劫难过去了吗?我真的好害怕。”伯诺德夫人紧紧的抱住女儿,此时,她的心绪如潮水般起起伏伏,她在思索着——未来的日子。
2、
杰奎琳保住了一家人的性命,这时又一
阵粗暴的敲门声一个军官进来凑到那个少校耳边说了些什么,少校厉声说:”快走!有新的情报!”说着走出了门外.看着4个德国佬越走越远,说:”亲爱的孩子们快出来吧,他们走了!”杰奎琳和杰克走了出来
一家3口人沉沉的松了口气,一星期后米德来拿走了那秘密还给杰奎琳带来了糖.
几个月后法国人赶出了德国人,法国胜
利了,成功的原因是杰奎琳一家人的勇敢,机智使的他们成功!
第五篇:《第6课《半截蜡烛》》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
6半截蜡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7个生字,理清“绝秘”与“绝妙”的关系,能
结合语境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进学生对两个“似乎”的认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紧扣“半截蜡烛”,抓“点燃—
吹熄—再点燃—熄灭”这条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课
文的能力。
3.紧扣3、4、5三个自然段,依托半截蜡烛的“两燃两熄”,赏析伯诺德夫
人一家三口,与德军进行周旋的过程,并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细节描写及环境烘托进行刻画人物的方法。{续写半截蜡烛最后的结局}.
4.注重语言文字训练,从描写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具体语言材料中捕捉训
练点,展开想像,加强读写训练;编排课本剧,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
德军周旋的场景进行情景再现。
二、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续写半截蜡烛最后的结局}.
体会他们面对敌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感悟他
们的爱国热情。
难点: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巧妙周旋的?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情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
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伯诺德一家人的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及环境
描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
3.在整个自读感悟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关
注学生对课文内容朗读理解的情感变化,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单元承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的动漫人物黑猫警长有一句名言,你知道是什么吗?(指名讲并板书正义必胜)是的,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正义必胜”,在《卢沟桥烽火》中我们领略了我中国官兵为正义而在杀场上,浴血奋战的感人画面,
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三位平凡而又伟大情报人员,看他们在在二战期间,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为守住半截蜡烛里的秘密,又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而维护正义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半截蜡烛。{续写半截蜡烛最后的结局}.
2.板题齐读6半截蜡烛
3.简介二战背景
过渡:同学们,你想知道那半截蜡烛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文本,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吧!
4.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对文中难读和易读错词语的朗诵,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似”和前鼻音“芯”、翘舌音“厨”、平舌音“从”。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重点指导“截”字,引导学生练习好贯穿整个字的斜钩。“诺”字注意是左右结构。
2.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正确、流利的程度。{续写半截蜡烛最后的结局}.
3.学生自由读后,教师针对难点适时加以指导、强化。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借“两燃两熄”,悟险品人,学习写法
1.同学们,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是如此的重要,可又隐藏着危险,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可我们怕什么,却偏又来什么,在一次搜查中,德军闯进了伯诺德夫人家里,一个中尉顺手点燃了那支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让这份绝密情报转危为安的呢?
2.自由读3-7自然段,标画描写两次点燃半截蜡烛,又两次熄灭的句子。
3.再读标画的相关句子,说一说自己的心理变化。
(点燃蜡烛时就紧张,熄灭时就松了一口气)
4.你从自己的心理变化中,感受到什么?
过渡:此时,同学们朗读相关的句子,都有这样复杂的心理变化,那么在当时现场的伯诺德母子三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二战时期的德国,亲临伯诺德夫人的家中,来“目暏”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5.默读3-7节,边读边思考:伯诺德母子三个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标画出相关的语句。
6.同位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7.小组交流,深化认知。
8交流展示。
(1)自由读,你读出了什么?(机智、镇定)
(2)孩子们的脸色为什么变得苍白?
(3)当伯诺德夫人看到半截蜡烛被点燃,她的心里会是怎样的?两个孩子呢?孩子与妈妈的心理会是一样的吗?(担心、着急)
(4)从“急忙”、“轻轻地”两个词中读出什么?能把它们去掉吗?为什么?
(5)伯诺德夫人连续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6)抓住“灯”,关注“亮”,理解“似乎”。
--突出“亮”字,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强调“灯”字,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重读“瞧”字,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怎样理解“似乎”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7)指导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