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婴儿期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个案-培养儿童独立和自主(3)

早期教育个案-培养儿童独立和自主(3)

详细内容

  主题:衷心感谢张教授,再次请教张教授,关于楚楚,母女关系

  作者:心寄桃花源  发表日期:2005-07-15 16:08:39 [表状]

  总结一下的话,我们母女关系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岁半以前,五岁我上早教之后,中间长达四年的时间有些波折。

  历史上的母女关系:

  我生楚楚是顺产,生产的剧痛与产床上生死未卜的无助感使我对呱呱坠地的新生命充满了虔诚的感激,觉得不仅是我创造了一个新生命,这个新生命的诞生更是把我从那种剧痛和无助之中解救了出来,因此我把她看的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产后一个星期呆在医院,我几乎没合过眼。其实一切都很顺利,宝宝也很乖,只是我就是放不下这个小东西,仿佛一闭眼,她就会消失。什么叫母爱如潮,我想我那时是有真切的体会的。

  在楚楚一岁半以前,楚楚基本上是我自己在带,只是产假休完之后请了个保姆帮帮忙,主要也是做做家务,我的时间比较多,都放在宝宝身上。宝宝各方面也发展的非常好,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宝宝。我们母女关系也没有任何问题。

  曾经的困难时期:

  这段时间我不是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经常要分开,而且主要心思也没有花在孩子身上。孩子对我也还是很粘乎的,关键是我的心态不太好,经常很焦虑,总觉得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疲于应付,疲惫不堪。后来偶然来到早教论坛,真是相见恨晚。在这里我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开始积极的调整自己,这使我和楚楚都明显轻松起来。

  再就是这段时间带她的人主要是爸爸,但爸爸妈妈的教育观点经常很不一致。在知识智力方面,我主张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楚楚爸爸主张要多教给孩子识字绘画算术什么的,不过他也只是说一说,希望我来实施,而我是坚决反对正儿八经给孩子教什么东西的。在生活习惯方面,也是矛盾多多,比如楚爸倾向于随时满足孩子的要求,楚妈则倾向于限制满足,延迟满足,一般是在限制范围内由孩子自己作主选择。育儿观念的不一致使楚爸楚妈之间也经历了类似拉据战的冲突,但后来楚爸眼看楚楚在妈妈的调教之下各方面明显进步,于是逐渐放弃了自己的阵地,现在育儿上基本是楚妈作主,楚爸积极支持配合。

  母女关系现状: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或评价我们之间的关系。但至少我觉得我们之间的沟通渠道还是相当顺畅的。每次从幼儿园接楚楚出来,楚楚都是呱呱呱的讲个不停。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学了什么新东西,包括同学之间流传的口头文学也都愿意告诉我,甚至于她在厕所上大号的时候,都总是要拉我作在旁边和她聊天。昨天她到同院一个小男孩家去玩(这个小男孩刚搬来不久,楚楚是第一次到她们家去),吃晚饭的时候我打电话叫她回来,她跟别人说好吃完饭还去玩。在家吃饭时她吃的飞快,还兴奋的跟我描述那个男孩家有什么东西,尤其其中有一个双层床让她很感兴趣,非要我待会儿跟她一起去看看那个有两层的上下架子床。由于我跟人家根本不熟,我笑着极力推脱,楚楚确实极力怂恿我去,还说你去坐一坐,聊一聊不久熟了吗?你就看一看那种床是什么样子的。我说我是大人,就算去了,也不好意思跑到别人的房间里去看床呀!妈妈以后有机会在去吧!于是总算作罢。

  还有就是前两天,我中午做饭时突然觉得不舒服,刚刚吵好一个菜,我就到床上躺着了。楚楚见了,急忙过来关切的问我怎么了。我叫她给爸爸打个电话,然后自己先去吃饭,我躺一会儿。我听到厨房里叮叮怦怦的声音,有点担心她能不能自己把饭盛好。过了一会,楚楚竟然在我床前叫妈妈吃饭。我一看,楚楚竟然找了一个托盘,上面放了两只碗,两双筷子,碗里都添好了饭菜,端到这里来了。楚楚又端起我的碗,要喂我吃饭,盛情难却,我吃了一口,告诉她妈妈非常感动,不过妈妈现在不想吃,让她先吃。楚楚又忙不迭的去放了一盘歌碟,说是妈妈听听音乐就好了。然后才自己吃饭。

  应该说楚楚最亲的人最离不开的人是我(当然可能每个孩子都一样爱妈妈),我也把几乎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算是一个很用心的妈妈。但是可能因为我太在乎,有时候难免患得患失,尤其是当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的时候。比如上次的打架事件之后,我和楚楚都经历了一个低谷。我感觉楚楚的表现甚至有些倒退。可能是我焦虑和失望的情绪使她感到了压力。

  写到这里,我明白其实是我的修为还没有到家,给孩子的氛围还不够宽松。

  您上次关于打架的回复楚楚爸爸也看了,楚楚爸爸认为您说我从没给过孩子真正的自主不是事实,因为平时我还是比较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也比较尊重孩子的意见,就象我在《楚楚小学考察记》里写到的那样。但是您说到我的表情对孩子有影响倒可能是真的。不知您是怎么看?

  张仲华教授回复:一个很有自主性的孩子,当他遇到另一个孩子打他,他要还手的时候,他会毫不迟疑的立即还手,你是拦不住。如果自己想还手,把手举起来时候,还要转过头去看看妈妈的态度。有这个时间,肯定又被别的孩子打几下。你说在孩子的思想上,是不是有一个紧箍咒!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常常是在无意识中。越是哪些有知识的父母,越是去研究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常常会有一个无形的紧箍咒束缚住孩子。在一般的情况下,看不出来。一到应激的时候,到关键需要自己去处理的时候,到没有规则或可能与规则有冲突的时候,就手足无措。有没有自主能力立即显现出来。说到底,你对孩子教育是在你认可的模式中进行,而不是让孩子去探索、摸索。我们是不是不给孩子一个模式?不是,但是这个模式仅仅是一个原则和框架,是让孩子在这个大的框架中自己的摸索。很多父母讲的孩子“自主”,讲的孩子那些行为主要父母“教”出来的。不是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自己去摸索出来的行为。不一定是属于孩子自己真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