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乐的艺术教育难成功(一)
详细内容
"当我们表示要表演相声时,大家都好奇:谁敢在天津这个曲艺的故乡说相声?我开玩笑说:我们就是来踢馆的!"7月25日下午,新加坡少年广播演艺组的小演员们在中华剧院说起了相声。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加上充满活力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们乐开了怀。在台上活灵活现的小家伙们下了台也是闲不住,追跑玩闹,好不热闹。艺术总监马业仙笑着做了总结:"这就是他们平时的表现,我们崇尚的是快乐教育。"
在近日落幕的2009年天津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上,30多个国家的少儿艺术团带来了许多精彩节目,快乐氛围一直环绕。不少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也齐聚津门,艺术教育话题成了艺术节上另一个焦点。本报记者亲临教育论坛,并针对暑假时期格外火爆的本市青少年艺术培训市场做了一番调查,走访了相关人士。结果发现,唱歌跳舞这种最展示快乐的校外音舞类艺术教育背后,却有着一群并不快乐的学艺术的孩子。
艺术教育怪现象不断
1、放假比上学还忙
"9点到11点学拉丁舞,13点到15点学水彩画,16点到18点拉二胡,晚上复习一天的功课。"说起暑假生活,小学六年级的张媛表示比上学还忙。3岁习舞,5岁学画,8岁接触二胡,张媛"牺牲"业余时间换来了全国少儿舞蹈业余组6级、全国少儿绘画业余组5级、全国少儿二胡业余组8级证书。"虽然功课挺重的,但每周仍要腾出时间去兴趣班学习。有次我放学回来,晚饭还没吃完,学习二胡的时间就到了,于是赶紧放下碗骑车去学二胡。学完二胡后,又做作业直到晚上11点多。"享受不了假期,张媛显然找到了理由安慰自己,"好在假期不用学习功课了,况且很多小伙伴也在上兴趣班,想出来玩都没时间。"
2、十级不懂五线谱
15岁的常健双手在黑白键上飞舞,海顿的《C大调奏鸣曲》在耳畔响起。过了3分钟,音乐戛然而止。由于没有接到停止的命令,常健的双手很自然地停下来了,表情有些不知所措,两眼傻傻地凝视着考官——常健至今还记得去年在钢琴业余十级考场上的这一幕。他说当时考官给了他一个微笑,鼓励他慢慢来。可音乐再次响起后,却再一次戏剧性地在同一个小节止住。"考官问我怎么停了,我当时本来想编个谎话的,可实在太紧张就说了实话:‘老师就教我弹到这里,他说去考级只要学这么多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