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进口出口>加入WTO后中国出版界的应对措施(上)

加入WTO后中国出版界的应对措施(上)

详细内容

编者按: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是渐进的,有一个过渡时期;中国加入WTO后短期内会对中国出版业造成一些冲击,但这种冲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也可能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今后八年左右的过渡时期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主动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争取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一、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组建跨行业跨地区大型媒体集团
  从去年开始,为了适应中国出版业发展的要求,经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全国先后成立了4家出版集团和2家发行集团。这些集团借鉴国际出版集团运作的实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但是这些集团从规模、资金、功能、结构等方面来看,均无法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这些集团大多局限在本省市和狭义的出版领域内,缺乏国际竞争所需要的综合实力。因此,当务之急是认真总结这两年新闻、出版、广播业组建集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若干家跨地区的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音像、网络、出版等功能于一体,以出版为主体的大型媒体集团。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8年以后与海外大型媒体集团在全国市场以至海外市场进行真正的较量,才可能真正掌握对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二、调整出版政策,对内资开放书刊印刷、光盘复制、发行等领域
  书刊印刷、光盘复制、发行等领域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这些年来我们对这些领域的控制较紧,业外资金流入十分不易,而业内又缺乏资金,最终结果是这些行业的企业始终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未能发育出大型的市场主体。上海最近10多年之所以丧失全国印刷基地的地位,而被广东取而代之,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上海对业外资金的流入控制太紧,而广东则抓住机遇利用海外资金将印刷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光盘复制目前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全国最大的光盘复制企业拥有的复制线也不超过5条,大多只有一二条线,而光盘复制企业最小规模应是10条生产线。这样一种状况当然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发行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些领域的企业作为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不直接参与意识形态内容的生产,只要管理得当应该不会发生大的问题,因此应该充许内资进入。应该鼓励国内的上市公司参股我们的这些企业,这是增强出版业竞争力、发展出版产业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同时随着业外资金和企业参与出版业,有助于我们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在这方面其实我们已经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例如90年代初,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广电局系统的分化重组就很好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三、与海外大型媒体集团合作,有针对性地引进外资
  中国加入WTO后的8年时间,属于过渡时期,在这一期间我们当然还要对国内企业采取某些保护措施,而国外企业则把这一过渡时期当作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起步时期。在这一阶段我们与外国企业合作的谈判无疑可以要到非常优厚的条件。应该清楚,在8年的过渡时期,最有利的合作谈判时期是前几年。在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时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合作的原则应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二是合作的对象应是海外的大型媒体集团,如时代·华纳、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等世界十大媒体集团和美国索尼、英国百代等五大音像集团,与世界著名媒体集团合作不仅可以引进外资,而且可以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更加重要的是,海外大型集团出于对投资风险的考虑,一般均比较注重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加之他们有海外的营销渠道,有助于中国文化向海外的传播。三是牢牢控制对合作企业的领导权。这种领导权不仅应表现为控股权,而且还应该表现为对经营管理的参与上。四是要很好地选择合作的领域和时机,做到对我有利。五是对掌握合作企业控股权的中方企业应选择那些在出版业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企业,特别是列入全国出版改革试点单位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