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的主要环节和要素分析(下)
详细内容
(5)受理反倾销申诉和负责调查的部门
①立案
其一,申请立案。外经贸部经商国家经贸委后,决定立案调查或者不立案调查。审查的目的是,审查申请书中所提高的证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立案调查是正当的。
其二,自主立案。根据《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14条的规定,如果外经贸部有充足的证据认为存在倾销和损害以及二者间有因果关系的,经商国家经贸委后,可以自行立案调查。
但是,根据西方国家反倾销的实践,政府自行发起调查的情况是罕见的。
②倾销幅度和损害的调查分工
根据《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决定立案调查后,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会同海关总署对倾销及倾销幅度进行调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调查。
③反倾销措施
其一,临时反倾销措施:根据《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初步裁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或邀请提供或现金保证金者其它形式的担保。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建议,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或者其他形式担保,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决定。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决定有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予以公告,由海关执行。
其二,临时反倾销措施的期限:《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24条规定临时反倾销税的期限,自临时反倾销措施决定公告之日起为4个月;遇有特殊情形,可以延长至9个月。
其三,最终反倾销税:根据《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最终裁定倾销存在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后,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征收反倾销税,并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予以公告。征收反倾销税,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建议,会签国家经贸委后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
其四,执行部门:根据《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和征收最终反倾销税由海关执行。
其五,反倾销税的纳税人:根据《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反倾销税的纳税人为倾销产品的进口经营者。
根据《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反倾销税税额不得超过最终裁定的倾销幅度。根据《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确定的反倾销税低于临时反倾销税的,多征的部分应当予以退还;确定的反倾销税高于临时反倾销税的,少征的部分不予补征。
(6)征收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的期限
中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33条规定,征收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的期限为5年。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守则》第十一条规定,最终反倾销税应从征税起不超过5年内结束。这一期限规定,被称之为“日落条款”(Sunset CIause)。
(7)复审
根据中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33条的规定,在征收反倾销税的期限内,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经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后,可以自行或者应利害关系方的请求对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进行复审,并自复审开始之日起12个月内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对征收反倾销税的决定作出修改、取消或者保留的建议,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作出复审决定,并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予以公告。
(8)退税
根据中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34条的规定,倾销产品的进口经营者有证据证明已经缴纳的反倾销税税额超过倾销幅度的,可以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退税申请。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会同海关总署进行审查并核实后,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退税建议,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由海关执行。
退税的决定应当自收到退税申请之日起18个月内作出。
(9)反规避措施
根据中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第35条的规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规避反倾销措施的行为。但没有对有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在美国、欧盟等国的法律中,规避反倾销税命令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在进口国或在第三国加工、组装被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这一标准主要要看增值的幅度。
②对被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只进行轻微的加工或改造,继续向原进口国出口。
③在原被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的基础上发展所谓“后期产品”,继续向原进口国出口。
④由出口商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
⑤被征收较高反倾销税的产品的公司通过被征收较低的反倾销税的公司向原进口国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