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美特 看好金属包装市场
详细内容
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简称中粮美特),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与美特容器(香港)有限公司合资兴建,总投资7000万美元,年产印、涂铁4万吨,三片饮料罐2.5亿只,喷雾罐1.4亿只,18公升方罐600万只。1996年通过ISO9002认证。2001年11月,中粮美特被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授牌“中国印铁包装容器开发生产基地”,成为中国金属包装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开发生产基地。 与近来包装业内飞速发展的塑料包装相比,金属包装显得有些沉寂,不少金属制罐企业经营艰难,然而,中粮集团却积极收购番禺美特,扩大了金属罐生产线,人们不难感到国内金属制罐业正在发生着格局的整合,为了对我国金属制罐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采访了中粮美特的总经理周政,请他谈谈中国金属制罐业的情况以及中粮美特的发展规划。
把脉市场
进入该行业仅凭资金和热情还远远不够
记者:中国金属制罐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坎坷?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周政:中国的金属制罐业经历了几个阶段:在八十年代是“做就赚”;到九十年代初,由于大量的重复投资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设备开机率低,,很多企业因效益滑坡、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而纷纷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1994年和1995年市场过热,产生了高额应收帐款并出现大量库存,也拖跨了一批企业;1998年的经济危机成了导火索,又有一大批企业倒闭。以上几个阶段对金属制罐业的影响甚至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消失。以前建成、现在还存在的企业有的是在维持经营,有的则是取得了市场经验而取得行业领导地位。
从中国金属制罐行业长期的经验来看,进入该行业仅凭资金和热情还远远不够,此外要掌握成套的制罐技术、要有一流的服务和产品质量,还要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要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并实施精细化的管理。
记者:请结合金属制罐业的情况谈谈,在目前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金属包装企业还面临着什么问题或挑战?
周政:我认为目前我国金属包装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能否突破屏障、超越自我,转变观念和营销竞争模式。如改变企业单一的价格竞争,走向质量、技术、服务等综合能力的竞争;改变单一以击败对手来争夺市场份额为目标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转变到联合供应商,包括竞争对手和相关的利益服务商,以供应链各方、团队整体的形式共同赢得客户,合争双赢。
2、中国金属包装行业企业分散,中小企业居多,市场竞争还不很规范,因此企业的运行和持续发展必须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一套符合国情和市场的经营管理、客户服务模式。
3、国家支持行业整合和促进包装的规模化、集约化、兼并重组的政策不足,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不明显,不利于优势企业的整合与发展。
4、下游食品、饮料、罐头包装和石油精细化工等重点行业的用户市场能否持续高速发展,适装产品的范围和应用领域能否扩大,配套包装企业能否寻求技术突破和管理创新以改变成本居高难下的局面,是决定包装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5、金属包装行业投资密集,回报不高,长期微利经营,既要面临加入WTO后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又要应对中小企业的低价和不规范竞争的骚扰,加之退出成本较高,对金属包装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
我国金属包装市场有望稳步发展
记者:您认为未来几年对金属罐市场最有影响的事情是什么?
周政:宏观经济的走势对金属罐市场影响重大。金属包装下游食品饮料罐头、化工涂料、汽车石化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水平联系紧密,受宏观经济影响明显,从而决定金属包装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六大的召开有望为国民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所以,我国金属包装市场有望稳步发展。
记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对金属制罐业的要求发生了哪些变化(产品质量、品种、供应数量、企业布局、合作方式等)?还将向何种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金属制罐业将发生何种变化?
周政:中国金属包装的主要市场和消费集中在日用消费品市场,这个市场要求制罐企业提供“金的质量、银的价格、五星级的服务”。随着日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金属罐市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将会发生一些变化,最突出的是:
1、随着下游食品、饮料、化工等客户集中度的提高,特别是跨国企业的进入,金属罐的用户企业将形成“大的更大,成规模发展;小的更专,向专业化模式靠拢”的局面,这就要求金属制罐企业能大批量生产,低成本销售;
2、随着最终消费者不断地追求时尚、个性以及多样化、差异化的商品,要求包装企业能够提供包括设计制造、科技防伪、快速交付等全方位的服务,在满足大批量生产的同时又能提供小批量生产和全程零距离服务,做到既要“制造精良”,更要“服务满意”。
把握自己
借助中粮实力振兴中国金属制罐业
记者:不久前,在央视《对话》节目看到对中粮集团董事长周明臣的访谈,其中提起中粮艰难的改造过程。请问中粮美特在这次改造中有没有受到影响?
周政:中粮集团于2000年进行了重组改造,中粮包装作为中粮集团22个业务单元之一,可以说,她的诞生就是中粮集团看中13亿人口的金属包装市场并决心进行长期投资的一项英明决策。杭州中粮美特的从小到大,从一条生产线发展到二十多条生产线,从地区品牌发展到今天的全国品牌、行业龙头,成为中国印铁包装容器开发生产基地,都极大地倾注了中粮集团的心血,表达了长期从事和发展振兴中国印铁制罐业并向现代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记者:隶属于全球500强企业——中粮集团,对中粮美特的发展有何帮助?您将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作用?
周政:中粮股东500强的背景和实力,对于中粮美特的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作用。一方面,中粮美特可以充分利用中粮集团的品牌、网络、组织和人才资源,使中粮美特的未来战略规划先人一步,并易于融入和获得国际市场及战略伙伴的支持;另一方面,中粮美特可以借助中粮集团的实力、背景和资源,在金属包装目前的调整发展中,充分获得扩大兼并、重组实施低成本扩张和规模化生产的优势。
采取低成本扩张战略
记者:您认为对中粮美特发展最有影响的事情是什么?今年5月,中粮集团收购了番禺美特,请问这次收购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周政:我认为,就中粮美特来说,不断进行内部组织、管理、技术、观念的变革与创新,以顺应外部环境和客户要求的变化,是中粮美特持久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
利用波尔退出三片罐市场的机遇,顺应行业整合发展和规模化的要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收购番禺美特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国内三片罐金属包装的规模化、现代化和品牌化发展,也是为了促进行业进一步的整合、减少恶性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加之我们十分看好13亿人口的中国的金属包装市场,必须抓住机遇寻求发展。原番禺美特毗邻香港,具备出口的独特地理环境和南方市场丰富的客户资源,有利于中粮美特形成以华东为中心、南北为两翼、辐射全国、与国际同步接轨的经营格局,中粮美特遂于今年5月收购了原番禺美特。从收购到目前实际经营业绩看,番禺工厂产销连月递增,增长势头强劲,杭州工厂也创下了淡季不淡、累计产销创历史新高的成绩。这次收购不仅是推动中粮美特新发展、改善投资回报的战略性收购,而且整合后的中粮美特一定会在更加广阔的包装舞台上为发展中国的包装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争取在世界包装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记者:请问波尔退出三片罐市场对金属制罐业有什么影响?
周政:他退,不能说明他错。他有他的发展战略,他不做三片罐专心去做两片罐只会更专、更强。当然,他进来了又退出去,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找到适应中国三片罐市场的方法,经营艰难。其退出给行业提供了新的整合机会,影响巨大。
记者:作为中国金属包装制罐业的龙头企业,中粮美特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
周政:中粮美特的发展战略目标是通过外抓市场、内抓管理的产品运作结合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进行低成本扩张,把中粮美特建成包装规模第一、质量品牌第一、综合效益第一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包装基地企业,实现更大市场、更高水平、更优管理,并获得行业领导地位和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股东、为社会、为中国包装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认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一、要借鉴国际金属包装企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和市场发展的规律;二、要研究国内金属包装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用户特点;三、要结合公司自身条件。总之,从企业发展的内外因看,首先企业自身要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产品、设备、质量、技术、人才、管理等软硬件要素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和正确的市场定位和策略,加上股东、政府、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通过产品经营,做大销量,做强市场,做出品牌和文化,做强企业自己核心竞争能力,进而逐步整合生产资源,向更大更强和更具竞争能力的企业规模和形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