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的药品包装过于豪华(上)
详细内容
时下,药品过度包装问题严重。在消费者眼中,包装越正规的药越可靠,为了迎合这种心理,药品企业将包装的成本计入药价,每一次包装的升级都给涨价提供了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国家质检总局《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也仅仅处于草案阶段,目前还没有通过实施。
一盒药只有3片,6个药瓶里的药装进1个药瓶才刚刚装满难怪有人形象地比喻,现在的药品包装是三斤胡桃四斤壳。时下,药品过度包装问题严重。在消费者眼中,包装越正规的药越可靠,为了迎合这种心理,药品企业将包装的成本计入药价,每一次包装的升级都给涨价提供了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国家质检总局《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也仅仅处于草案阶段,目前还没有通过实施。
这也给了药企豪华包装产品以可乘之机。
北京市房山区读者汪克勇反映,上海罗氏制药分装的进口药物骨化三醇胶丸,一瓶只有10粒,每次医生给开一个月的,需要吃6瓶。为了方便,他每次把6个药瓶的药全部装进1个瓶子里,差不多刚刚装满。
医生给他开的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莫西沙星片,90多元一盒,每盒只有一板,上面只有三片药,每天一片,盒子空荡荡的。
记者调查:
包装占药总重的近20%
2005年,在上海市从事医药销售的柳枫在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的一家门店,随机分别取出10种中西药及保健品,比如锌钙特口服液、金施尔康片、扑尔敏、半夏糖浆、羚羊感冒片、乌鸡白凤丸等中西药,还有巨能钙片、太太口服液、金日虫草口服液等保健品。
所选取的这些药品,其包装都是最小包装,通过测量发现,从包装上看,西药、中药、保健品的包装重量分别占总重量的19.5%、13.6%、28.9%。
为此,他撰写的《包装不足到过度包装》发表在《上海医药情况研究》杂志上。5年过去了,现在的药品包装,豪华程度可以说更上一层楼了。
记者在北京朝阳区的百姓康利平价大药房里,随手拿起一盒药品发现都是包装大,药品少。
比如高血压患者经常服用的,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长长的纸盒里只有一板,稀拉拉地放着7粒。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新康泰克美扑伪麻片,右边橘黄色头像格外引人注意,十几厘米长的一个盒子,剥开纸盒,里面是片铝塑泡罩包装,只有10粒药。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君尔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空荡荡的盒子里只有两板药,每12小时服用一次,一次2~4片,共12片,如果按照每次服三片计算,一盒药仅能用两天。
中药同样如此,香港京都本草堂制药有效公司生产的胖大海甘草含片,即使说明书夹在里面,轻轻一摇,药盒里仍是咣咣当当地响,里面装有三板药,每板10颗,铝塑封装,每板药只有药盒面积的1/3。
消费者:
吃药还是在吃包装?
在百姓康利平价大药房,家住红庙北里的张先生在收银台付钱,他无奈地对收银员说,再买个塑料袋吧,这么多盒子我拿不了。
张先生向记者抱怨,有时真不知道是在买药,还是在买药盒。每次药买回家后,他都得剥掉这豪华外衣,把药一板板地捆起来,因为这样能省不少空间。
张先生买的是处方药,记者调查发现,那些治疗慢性病的处方药包装浪费更严重,因为患者需要常年服用。在北京朝阳区第二医院,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女士告诉记者,平均每三天就得扔掉三四个药盒。真不知道,我们在吃药还是在吃包装?!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最简单的道理,包装成本必然会加在消费者身上。柳枫认为,过去的西药,往往是黄圆瓶,软木塞,再加蜡封。中药汤剂装在小热水瓶中,或者是又粗又黑的丸剂,仅用纸包着。包装不足,影响药品食用的安全性,当然是不足取的;但过度包装,使商品价值与包装价值严重不成比例,那就有欺诈和暴利之嫌,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造成社会的不正之风,是畸形消费的一种表现。
医药企业:
豪华包装便于涨价
多年从事于制药行业的肖先生介绍,药品出现过度包装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还是受保健品等过度包装的影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