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钟岩:丰顺女老总的美丽人生(一)
详细内容
20世纪60年代,在首都北京,一位满族姑娘降临人世,她就是安钟岩。
安钟岩小时候长着一头金发,左邻右舍都亲昵地称她为洋娃娃。这个小小的洋娃娃特别懂事。据安钟岩自己回忆,文革初期,她父亲因为出身问题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家里只有母亲、姐姐和哥哥。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安钟岩却特别懂事,6岁时,便能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活了。上小学时,由于她自身条件较优越,被学校吸收为文艺宣传队队员。安钟岩至今还记得她10多岁时,与同学们一起拍《沙家浜》的情景。在这出戏里,她成功的扮演了沙奶奶。一直到今天,《沙家浜》里几乎所有的唱段,她都能熟练地唱下来。每当有朋友聚会的时候,她就会即兴为大家演唱一段。
安钟岩在生活中是个乐天派,有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她记忆深处,有两件事给她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一是读小学时,她所在的学校离天安门广场比较近,因而参加外事活动的机会就比较多,如接受外宾检阅等,几乎每个月都有。作为班长,安钟岩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可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每次遇有类似检阅活动时,她总是被留在学校里。这对她幼小的心灵,无疑是一次次无法承受的打击。然而,这些遭遇在她幼小心灵里并没有留下怨恨,而带给她的却是立德为先的人生信条。
安钟岩说:成功的人对事物不看消极的一面,只取积极的一面,这样才会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安钟岩刚上中学时,文革还在进行中。让安钟岩不能忘记的另一件事是无法入团。
安钟岩是多么渴望加入团组织啊!然而,又是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安钟岩几次填写入团志愿书均因政审不合格而被拒绝了。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青年,只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而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这一无情的现实残酷地摆在安钟岩的面前。但是,安钟岩没有气馁,她有自己的行为标准,那就是:虽然自己在组织上没有入团,可在实际行动中,她一定要以一个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安钟岩乐观地坚信:诚心会感动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