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没有了,就要想办法逃生
详细内容
一个人只有在有空间的公司工作才会有发展、有提高。如果空间没有了,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逃生。就像李开复一样,当他感到微软已经再没有空间给自己时,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不可否认,微软在人才机制上是相当成熟和完善的,它齿轮一样的管理方式使它成为世界上的顶级企业。但和许多公司一样,微软也遭遇了"中年危机" 。它在经历了成长的阵痛之后,出现了一些令人窒息的环节和无法逾越的禁锢。
李开复从北京回到微软总部的时候, 微软正经历着巨大成功之后的迷茫期。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软件公司也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在回到橄软总部的日子里, 李开复备受煎熬,在一个庞大的体系里,李开复的声音已经渐渐微弱,甚至是无法发出。他提出的关于产品的方向和想法总部很少听,也很少问。他感到自己像一个庞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在中规中矩挥空间的环境下运转着,他是个随时可以被换掉的零件。这种价值的缺失感以及内心的落寞感占据了他的心扉。
这样的状况持续到2005年3月。李开复在这个时候开始思考寻找新公司。每个人对空间的定位都不同,有的人冲着工资, 有的人冲着职位,也有的人冲着好的职业前景……空间是用来让我们发挥才干的,当一个人所期望的待遇、职业前景没有了可发展的空间时,再在原来的公司继续做下去,就是对自己人力资源的浪费。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厌倦,消极怠工,得过且过,但内心很不甘;另一种是跳槽,找新的出口。
李开复是在声音被淹没、建设性的意见得不到重视、他的智慧和力量无法发挥的情况下选择离开的。如果我们也是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期待的人,那么,我们也要像李开复一样,在没有空间可再发挥的情况下, 寻找另外的出口,找一个可以给自己更大发展空间的舞台。一般来说,跳槽的时候,人们会格外注意避免进入与原单位有同样问题的公司。对担心没有发展空间的人而言,也要注意不要让有限的发展空间成为我们短期内再次跳槽的原因。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清楚地记得: 我们潜伏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出水;要保证出水,就要有发展空间才行。一个没有晋升机制、不给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的公司, 很可能是一个没有活力的公司,也是一个没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在这样的公司里工作,个人得不到提升, 竞争力也会相应地减弱。
所以,如果意识到公司已经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的时候,我们就要像李开复一样勇敢地走出去,努力寻找新的值得我们进入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