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学堂>不创造首富,去创造群富

不创造首富,去创造群富

详细内容

创业者最大的成功不是他个人的财富首屈一指,而是他手下的员工都很富有。正如一个国家的领导富裕不算是国家的富裕,只有百姓的富裕,才算是国家的富裕,才是统治者的成功。阿里巴巴的员工之所以对马云无限忠诚,就是因为马云不只顾着自己富有,而是让手下的员工也富有起来。
根据阿里巴巴B2B招股书披露,与马云一起打下阿里巴巴江山的蔡崇信持有7681 万股,身价9.22亿港元,而B2B 的CEO卫哲持有4825 万股,而身为董事局主席的马云只有1.89亿股, 占阿里巴巴股份的5% ,按照招股价格计算, 上市后的身价为22.7亿港元。马云在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旁中持股水平是最低的,但阿里巴巴B2B上市后,阿里巴巴手下员工百万、富翁的数量是空前的高,千万富翁就有千人之多。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数量最大、面积最广的造富运动。阿里巴巴在创业之初极度缺乏人才,当年马云在遭遇第一次互联网经济泡沫、退居杭州的时候,不少骨干因为对公司的发展不乐观而离开。即使在2003年,互联网状况有所好转的情况下, 马云也不能给员工很好的待遇,更多还要依赖精神鼓励。这让马云感到难过,他是一个具有侠义心肠的人,觉得亏待了自己的员工。所以,他发誓要在公司运作良好的时候给跟随他的员工很好的补偿。所以,我们看到,马云在他盈利之后,广泛散财。因为他也像牛根生一样,认为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牛根生这样评价马云: "马云财散人聚的能力不比我老牛差,我是阿里巴巴薪酬委员会的主席,我发现马云大手笔分钱的能力非常强,这就是他的分享能力,所以财散就能人聚。"
很多人会担心,股权的稀释会影响创业者的领导地位。实际上,并非如此,人不是简单的工作者,是复杂的人性动物。他们对领导者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领导者怎么样对他们,他们也会怎样回报领导者。马云把自己的财富散出去,得到的是手下员工的拥护和忠心,同时,他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投奔在他的庵下,因为这些人知道,马云不会亏待他们。如果我们也能像马云那样具有财富分享精神,那么,我们也会在自己的身边聚集一批优秀的人才,而人才才是财富的最终创造者。
很多创业者的公司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便无法继续前进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分享"不足、员工的积极性受挫造成的。所以,创业者在创业之初不妨建立一个分享制度,这种制度看似"务虚",但它能反映创业者的创业思路和意图,那就是大家共富。同时,它也更能体现个人的胸怀和志向。员工知道创业者不是仅仅为了自己在奋斗,他也是为了大家共同富有而奋斗,那么,他们工作起来就更加有动力,更加心甘情愿。这样一来,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马云的做法不仅让员工分事了他的成功,同时也让公司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如果我们也借鉴马云的做法,那么,我们也许会成为另一个马云。
另外,分享机制的建立在创业初期就能给创业伙伴以明确的收益分配权利,它具有明确的制度化要求,会从根本上解决合作伙伴对未来的担忧。因为,合作伙伴会比较放心地与创业者同进退。所以,分享制度的建立对于创业者来说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