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80后女大学生创业:稳扎稳打,摸索前行(一)
详细内容
一直以来,台州民营经济发达,创业氛围浓厚,吸引着众多有志青年。近几年,在台州,一批80后女大学生也纷纷踏入创业浪潮,并交出漂亮答卷。天台种粮大户杨娇阳、创办眼镜零售服务公司的鲍丹月、在路桥创办财务管理公司的阮双双等,都曾经是台州女大学生的创业代表。
这一群体,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日,笔者走访了椒江、三门、温岭等地的女大学生创业者,发现她们大多数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具有女性特色的创业路已经初见端倪。
与许多一出校门就踌躇满志、想要创一番事业的男性不同,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普遍较低,考虑更加慎重。但作为年轻人,她们同样有着理想和激情,对于创业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个群体中,一毕业就创业的人不多,大多选择先就业,有了基础再创业。
金莎就是这样。2007年,金莎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毕业后,先在上海一家外企找了份工作,后来回到家乡温岭工作。她选择先就业,就是打算进一步锻炼自己,为将来创业储备经验。
金莎的父亲经营一家箱包企业。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效益不断下滑。金莎很想帮父亲走出困境。而且,经过一年的锻炼,她觉得,在单位已经没什么可学,索性辞掉工作,走上创业路。
她大胆革新,在短时间内,帮助父亲的企业从完全内销转为以外贸为主。2009年,金莎负责的箱包外贸营业额达三四千万元,是以前企业总营业额的2倍。
与金莎不同,2007年,葛加林从温州大学毕业后,在家人的建议下,回老家温岭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当时,她并没有创业打算。
2010年初,葛加林结婚了。在准备婚礼的过程中,她发现,台州缺少物美价廉的品牌婚纱定制店,这个市场很大。加上当时,因为各种原因,葛加林有了跳槽的念头,就对台州婚纱定制市场做了一番调查。
而后,她更加确定,创业的好时机到了。7月,葛加林用工作3年的积蓄,在温岭开了一家品牌定制婚纱店。第一个月,就预定婚纱10多套。
之后,笔者还采访了一些即将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她们中多数表示不会直接创业。“现在,自己各方面还没准备好,先找工作,等以后有好的机会再创业吧。”台州学院的鲁婷婷说。
鲁婷婷的同学陈燕在学校做过小生意,但最终失败了。现在,她对待创业更加理性,“我一直对创业很有兴趣,但风险有点大。还是先找工作,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