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经营原则 - 人脉拓展与管理(一)
详细内容
1. 互惠原则
即利人利己。利人利己是一种双赢的人际关系模式,利人利者认为,世界之大,人人都有立足的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利人利己观念以品格为基础,诚信、成熟、豁达。豁达的胸襟源于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有足够的资源,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宽广的选择空间。但是,有些人喜欢使用二分法,以为利人则必损己,利己则必损人。于是,为了一己之利,便置他人利益于不顾,最后却往往落得一个损人害己、两败俱伤的下场。利己损人,世上多少争斗; 利人利已,人间无限芳春。
典型案例:
盲人点灯
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付笼!"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 "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 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仲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我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等于帮助自己。
2. 诚实守信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 一般人都喜欢与诚实、爽直、表里如一的人打交道。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切记诚实守信的原则。马克思就曾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墨子说"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必守信条,敌对双方谈判要守信用,做生意双方成交要守信用,上、下级讲话要讲信用,甚至连父亲对刚懂事的儿子讲话也要讲信用。我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故事,曾子的儿子吵闹不休,曾妻就骗他说:“等你父亲回来,杀猪给你吃。” 曾子回家听到妻子告诉他这件事后,立刻持刀把猪杀了。显然,曾于是在培养儿子的信用意识。
信用的心理作用是给对方以安全感,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吸引为前提,而这种吸引很重要的一点是双方必须在交往中达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约定的聚会,要按时出席。承诺的任务,要力争完成;朋友托办的事,答应了,就要办到:借别人的款项、物品,要如期归还。这些不是无关紧要的小节,而是影响到个人信誉和人际关系的大问题,切里不可掉以轻心。
3. 分享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