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公司运营>商场险恶如战场(一)

商场险恶如战场(一)

详细内容

如果你想要避免冲突,那不要做企业家。你可以从事许多平和得多的职业:做一名艺术家、软件工程师或园丁。对于那些致力于打造一家企业的强势人物来说,生活通常就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斗。

  经营企业在很多层面上看都是一场斗争。首先,你要想尽办法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市场份额,把他们的客户抢过来。你可以利用价格、质量或创新获得竞争优势,但这种争斗经常会不断升级,甚至达到对簿公堂的地步。例如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的自传《超越可能》(Against The Odds)一书,就屡次提到他与各个吸尘器制造商对手之间的专利纠纷。即便是人见人爱的大公司苹果(Apple),也在几大洲与三星(Samsung)展开了明显的竞争。

  接着,你还要与供应商进行谈判,里面充满了讨价还价和仗势欺人、威胁和虚假承诺、单方面回溯折扣以及偶尔遭到的勒索。大型零售商的采购员令人又恨又怕,因为他们手握大权而又手段冷酷。英国许多食品生产商之所以无钱可赚,是因为他们在与超市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与此类似,商店店主抱怨,他们与物业业主之间天生就存在敌对关系,并且处于一边倒的弱势地位。难怪那么多的大街正逐渐变成“鬼城”――毕竟,当店家可以创建网店时,谁也不会去签那种租金只升不降的租约。

  同时,各商家还会相互挖角彼此最出色的员工,可能往往借此掌握对方公司的全部秘密。不久前,我投资了一家服务业公司,令我苦恼的是几个部门的一些员工相继反水,都投入了一家直接竞争对手公司的怀抱。在建筑或运输等领域,争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各行各业,大量法律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以通过诉讼解决争端――结果是这些行业普遍受到了伤害,而法律专业人员却从中大赚其钱。

  收购是对商业资产展开的非常公开化的争夺。当不同买家想要收购同一家公司时,就会产生明显的利益碰撞。对于旁观者来说,充满火药味的竞标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比赛,但亲历其中的员工会感到筋疲力尽,胜利者也常常需要付出不菲代价。为此只要看看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对荷兰银行(ABN Amro)的灾难性收购――这一收购是显而易见的“赢家诅咒”的例子。

  有时候,商业冲突可能会从法律诉讼恶化到肢体冲突的程度。有一位金融家曾威胁我,如果我不签一份合同,他就会揍我。而我过去认识的一位赌场老板,在竞争对手的警告下放弃申请新牌照:这个对手用心险恶地公布了他孩子日常活动的隐秘细节,这是在暗示,如果他不就范,孩子就可能发生“事故”。幸运的是,多数企业家在现实中不会诉诸暴力――除非是那些不可以常理度之的俄罗斯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