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和维护创业企业主的光环(一)
详细内容
上司与下层的关系永远存在“矛盾”,因为大家的角色、经历、年龄不一样,“你不明白我,我不理解你”的投诉经常出现,员工很难百分百理解老板,除非他/她当过老板,理解企业主所面对的压力及内心的纠结。
做过老板的人再回到企业当员工,相对而言是比较能理解老板的想法,容易感同身受,承受压力的耐力也比没有这经历的员工强!
不为人知的“辛酸”本"文"来"源 "于"
有一个总裁曾对我说:“你想害一个人就叫他做企业主吧!” 很精辟的冷笑话,其中也包含不少不为外人所领会的辛酸!
在以前公司工作的十二年中,最初五六年我也不时抱怨上司,但真正减少抱怨是我在零三年当上西南区总裁兼股东时,当真是尝遍甜酸苦辣,这也只有亲身体验你才能理解。之前只是企业培训的销售总监,只需要对业务目标负责任而已,其他层面由上司及其他部面主管主理。但当上所谓的“总裁”后,一个人在成都独自面对市场、盈亏、股东、员工、客户等,集团总裁不打电话给我,从不过问我的工作,我知道他工作非常繁忙及对我十分的信任,所以我能处理的,我都和自己的团队去商量来做决策,为所有决策负全责,并每天通过邮件向上司汇报工作进度,感到唯一靠山就是自己。
差不多过了大半年,有一次因一件极为严峻的公关危机,我不得不主动拨电话给上司求助,我说:“做总裁不容易,早知道那么累,我就不做!”他在另一边哈哈大笑:“你终于明白了!”是的,我终于明白了,真的不容易,劳心劳力。对上面,不敢说,怕为他们添麻烦,增加他们的担忧;对下面,又不可以说,怕他们胡思乱想,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及表现;只好和自己说,加速身心老化(也可以说成熟),让思考更周密,所以在后来零五年回到总部当副总裁时,我只是埋头去做,以我最大努力支持集团的主席及总裁的梦想去执行、分担他们的压力,抱怨、指责也比以前少!本<文<来<源<于<
时刻面临选择本"文"来"源"于"
做企业主是工作星期一至星期天,一年三百五十六日,时时刻刻去思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为所有决策负全责,不能推卸给他人,是考验一个人的负责任素质的过程。 企业主有财政权、人事权在手,他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权力,他们思考的是:
投资这项目会如何?本<文<来<源<于<
不投资会如何?本<文<来<源<于<
用这个人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