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卡生钱 珍品价值达万元(一)
详细内容
CPI高奏“步步高”,口袋里的钱在不远的将来早已没有了当前的购买力。存钱不如花钱,选择一种适当的消费方式把钞票用出去,工资才不会变成“白领”。也许股市不再坚挺,楼市和其它专业投资领域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风险,选择怎样的投资之道越来越成为一件让人迷惘的事情。
然而,也许投资的渠道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遥远,在不知不觉中,一张久未用过的银行卡、一张带着几十年前记忆的站台票、又或者是一副文革时期的扑克,你身边这些尘封已久的小宝贝,升值的速度,其实已经远远跑赢了CPI。
珍品价值已达上万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卡奴”,银行卡也成为收藏宠儿。如果你手中有闲置多年的银行卡,别随便扔掉,没准它价值数百元,一些稀有品种更是千元难求。
中国银行是我国最早的发卡行,其珠海分行于1985年发行的中银卡,堪称银行卡中的“元老”。如今这批专门作为藏品发行的“珠女卡”,由于发行范围 小,发行量少,存世量不多,目前市场价已飙升至上万元。其它一些银行卡藏品的涨价趋势也非常明显,早期的银行卡收藏价大多在千元以上。
如工商银行卡的收藏“龙头”,即1989年开始发行的第1版储蓄卡,精选各地风景名胜印在上面,如武汉黄鹤楼、桂林漓江等。这一时期的银行卡,最大 特点就是尚无银联标志。据收藏专家介绍,这批卡几年前大概几十元就可买到一张,但如今每张市价多在三四百元,有的甚至要上千元一张,部分珍稀品种更是有钱 也买不到。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借记卡,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行的信用卡,都是价格动辄数百元甚至千元以上的藏品。
收藏专家表示,银行卡走俏收藏市场其实不足为奇,作为金融业的一个特殊载体和实物佐证,银行卡规格统一、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知 识性,同时它体现了现代金融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符合藏品的基本特征。有些银行卡的发行量不大,近年更新换代频繁,随着银行卡的升级,回收、 销毁、损耗等,那些存世量较少的卡种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因此很快就成了具有收藏价值的“新文物”。
和书画、瓷器、玉石这些专业收藏品不同的是,银行卡的收藏成本极低,尤为适合普通人收藏。这些在中国问世不过20余年的银行卡,其市场前景正被广大收藏者看好,并促使银行卡收藏不断升温。
收藏银行卡背面签名不是“鸡肋”
不过,银行卡由于“过期”而进入收藏领域,其一路走高的身价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作为一个新兴的投资品,它的收藏价值又该如何衡量呢?据业内人士介绍,决定银行卡市价的主要因素有发行时间、存世量、发行量、题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