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元老到创业者,再到天使投资人(一)
详细内容
22岁,他背井离乡加入阿里巴巴;27岁,面对丰厚的收入,他选择从零开始创立口碑网;29岁,他带着他的口碑网,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重回阿里巴巴;33岁,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再次挑战新角色,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他是李治国,36岁创业者和投资人。
2004年4月的一天凌晨,阿里巴巴第46号员工李治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憋闷之下,索性起来上网。
那一年,阿里巴巴形势一片大好,李治国负责的诚信通业务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第二大收入来源,创造了1个亿的收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本人对这块也十分重视。这令一心想创业的李治国纠结于该如何向领导开口。
在阿里员工的沟通工具雅虎通上,他收到一条来自马云的消息,询问淘宝是否当机了――当时,马云正在美国出差。李治国后来回忆,或许那个时间点,整个雅虎通上只有他在线。
聊了几句后,如鲠在喉的李治国忽然脱口而出:“马总,我想离开阿里去创业。”
“你今年几岁?”马云并不正面回复,反而这样询问。
2004年,李治国27岁。
“你年龄还没到,在阿里再干两年再出去。”他给李治国提建议。
可是,李治国决心已定。“再干两年,我的机会就错过了。”
出走的代价是昂贵的,但李治国并不后悔。因为互联网瞬息万变,需要跑得快点再快点。也因为没有当日的出走,便没有后来名噪一时的口碑网。
口碑网的名字,来源于还在阿里巴巴时一次与同事的聚餐,一桌十来个人七嘴八舌的讨论某款产品的口碑,灵光一闪间,决定了李治国和口碑的缘分。
当天没吃完饭,李治国便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打开电脑查询查口碑的域名是否被注册。
在此之前,李治国保持着注册域名的习惯,每每想到有商机的名字,就会注册相关的域名。按照规定,一般域名注册有三个月的保护期,如果到时候没付钱再释放出来。他一直等待着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起个好名字。
早在1999年,创业这个想法就已经在李治国脑海中出现。彼时,他背井离乡来到杭州加入阿里巴巴,最大的困扰就是住房问题。最开始,他在BBS上只看到三条房源,信息匮乏让他根本无从选择,只能将就着把其中一套租了下来。
租房是个信息不对称的领域,房东找不到房客,房客不知道房东在哪里,如果通过中介,费用又十分高昂,一番分析之后,李治国发现,租房的买卖双方都存在客观的数量级,阿里巴巴的模式在租房这个细分领域也能够成立。但当年的阿里巴巴只有B2B业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战略,而淘宝网也只是初见雏形。在整个市场中,真正涉及生活服务的领域几乎无人踏足,仍然属于空白期。自此,创办一家生活服务类公司的想法就像一枚种子,埋在李治国的心中。他判断,生活服务还会有一两年的窗口期,而自己需要笨鸟先飞,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