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民工创业>赣州市赣县用“远教+基地”模式帮农民创业

赣州市赣县用“远教+基地”模式帮农民创业

详细内容

  赣县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有机结合,使远程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保证农村党员长期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

  教学示范服务党员群众

今年以来,赣县为把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的各种资源优势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按照"远教+基地"的运行模式,"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以教学示范服务党员群众创业为手段,以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为目的"来抓好落实。远程教育站点按"五个一"要求建立农民档案库,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根据选学内容,针对赣县甜叶菊、脐橙、生猪、烤烟、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主导特色产业,根据产业聘请市县知名专家每月对学员进行1期至2期集中授课培训,并到相应的产业生产示范区进行实际操作,组织学员对新品种进行试种培植,推广普及,扩大产业规模,确保学习效果。"选学积分制"与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相结合,创业孵化基地的农业产业示范区、设施完善的培训场所、实践操作基地和培训师资队伍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茅店、吉埠、五云的孵化基地作为市级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已经培训45期,邀请省、市、县专家授课34次,培训农村党员1540人次,培养党员致富能手386人。五云镇新阳村党员邱延传经过"选学积分制"与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培训,利用贴息贷款3万元扩大猪沼菜产业,实现年收入6万元,并引导带动该村农户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新阳村仅蔬菜产业一项年总产值达260万元。

  基地模式助推党员创业

赣县以"确定创业孵化对象—(自主选学)—开展技能培训(积分管理)—进行实践试验(实践积分)—离开基地创业(政策扶持)"为手段。创业孵化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组织+远程教育站点+创业党员"或"龙头企业+产业协会+远程教育站点+创业党员"的方式,为农村创业党员提供申报受理、项目推介、信息收集与发布、信贷代理、农资配送、中介服务、农技培训、基地实践等服务。同时采取财政补助、政策扶持、信用合作等办法,按照"政府搭台、协会组织、能人带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及奖学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发挥创业孵化基地集"技术培训、创业试验、帮扶服务、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作用。创业孵化基地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成绩合格的发放劳动职业资格证书或绿色证书,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优先对在当地创业的进行扶持。吉埠镇大溪村党员郭礼荣返乡创业,通过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的跟踪帮扶,免费得到了专家的创业规划和技术指导,还办理了3万元的农村党员贴息贷款,今年他的生猪出栏达600头,土鸡4000只,草鱼3000多尾,年收入达6万多元。郭礼荣作为返乡创业的典范,成为2009年度赣县"十大创业能人"候选人。

  党员先锋作用充分彰显

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和学习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不仅提高了农村党员的科技示范意识,还积极推动了赣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及"三培两带两服务"工作,为广大党员带领农民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一个舞台,练就了党员带富的真本领。茅店镇洋塘罗坑新村党小组长刘瑞机,通过"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的模式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他创建了一个"猪—沼—果(渔)"立体生态农业开发基地。目前,已有果园32亩,猪栏500多平方米,养殖水面5亩,年纯收入近5万元,固定资产40万元。他还带领党员搞示范,组织群众开挖果园200亩,在他的号召下,家家户户都养鱼、养猪、种果。如今罗坑新村已经"消灭"了水稻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基地和鱼苗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