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电工技师>判断题[3]

判断题[3]

详细内容

电工技师判断题 判断题(试卷3)

61、在中低压交联电缆附件的安装中,必须考虑采用具有金属外壳的防潮密封结构。
62、为改善电缆半导电层切断处绝缘表面的电位分布,所采用的盈利控制层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越高越好。
63、预制型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主要特点是集电缆终端头或中间接头的内、外绝缘和屏蔽。改善电场分布的应力锥和密封为一体预先制成,从而简化了安装工艺。
64、电缆终端头除内绝缘外,还应有良好的外绝缘。用于户外,尤其是用有机材料做外绝缘时,要考虑大气老化对绝缘性能的影响,应保证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安全运行。为此,带电导体裸漏部分相间及对地要有足够的距离。
65、绕包型接头所用带材主要有乙丙橡胶自粘带、丁基橡胶自粘带、乙丙橡胶半导电带、聚氯乙烯胶粘带。这类带材的保存期一般为1~2年,不能长期存放。
66、热收缩型电缆附件所采用绝缘管、应力控制管、分支手套等是经过“胶联→加热→扩张→冷却定型”等工序形成的,在安装这类附件时,被加热到120~140º时即可开始收缩。
67、纸绝缘电缆在安装之前应严格地校验潮气、,不得在雨天、雾天、大风天进行电缆头的安装。
68、纸绝缘电缆包缠油浸绝缘带时,应一边包一边涂电缆油,以排除层间间隙的空气。
69、对交联电缆剥出半导电层后,清洁主绝缘时,用不掉毛的浸有清洁剂的细布或纸擦除绝缘表面的污秽和导电物质。擦除时,只允许从半导电层向绝缘层单方向擦。
70、制作交联电缆热塑性终端头时,在剥除电缆外护套、钢甲、内护套及填料后,将三芯电缆热塑一分支手套,其目的是将三芯电缆变成三个单芯电缆安装。
71、因流过无分支电缆线路各处的电流值均相等,顾可在电缆线路任何地段测试电缆外皮温度。
72、用热电偶或压力式温度计所测电缆外皮温度即是电缆的温升。
73、测量电缆线路的外皮温度,一般应选择在负荷最小时和散热条件较好时的线段进行,且测量线段一般不短于5m。
74、经常测量电缆负荷电流的目的是记录用户的用电量。
75、车间配电线路若停电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在重新送电前应作巡视检查,并检测绝缘电阻。
76、电缆线路的接地电阻在100KΩ以下时的接地故障较低电阻接地故障。
77、三芯电缆的一端,各芯之间和线芯对地之间的绝缘良好,而另一端各芯之间和线芯之间的绝缘电阻小于100KΩ,称为完全断线并接地故障。
78、如果电缆断线处不是完全断线,还有过渡电阻存在,则应通交流电将它烧断。
79、电桥法是测量电缆故障的常用方法,只有操作正确,就可精确寻找到故障点。
80、测寻电缆闪络性故障时,往往先采用反复击穿的方法,使之转化为稳定性故障后,再用仪器测寻。
81、因高压架空线路较长,跨距较大,故选择高压架空线路的导线截面时,首先应使其满足允许的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然后再校验其他条件。
82、电缆线路因散热条件不好,故在选择高压电缆线路的缆芯截面时,首先应满足发热条件,然后再校验其他条件。
83、一般车间配电线路的定期巡视检查应一年进行一次。
84、架空线路的导线断落在地面时,其15m之外为零电位,故应防止他人靠近断线地点15m以内。
85、某电缆线路运行五年后,发现器绝缘强度降低很快,而线路有无其他损伤或缺陷,应属于正常老化。
86、电缆的闪络性击穿故障大多在电缆运行中发现,且多发生在电缆无接头的中段。
87、感应法一般适用于测量电缆的高电阻短路及单相接地故障。
88、电力线路的经济指标一般以电压损失△U%、有功功率损失△P、无功功率损失△Q、电能损失△W以及线损率△P%的大小来表示,这些指标越高则电力线路运行越经济。
89、变压器的电源电压一般不超过额定的±7%,不论电压分接头在任何位置,如果电源电压不超过±7%,则变压器二次绕组可带额定负载运行。
90、变压器无论带什么性质的负载,只要负载电流增大,其输出电压就必然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