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降损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详细内容
石禹金
辽宁省盘山县农电局(124000)
1农电企业技术降损的潜力
(1)高耗能设备带来了严重的电力浪费。在70年代我县有18座变电所,共有30台主变,都是高耗能的。配电变压器大多是高能耗,用户大量使用J(JD)系列高耗能电动机,占设备总容量的75%。
(2)电网结构不合理。变电所布局当时受资金限制不尽完善,其中有一条35kV送电线路超50km,低压0.5km线路占36.8%。
(3)导线截面小,LJ-25mm2.35mm2导线少数采用LGJ-16mm2.25mm2 导线。低压线路中8#铁线和LJ-16mm2导线占50%,线径达到经济运行要求的占55%。
(4)用电计量装置有待改造。电能表有53%属于淘汰型产品,表损普遍较高,淘汰旧表的进展依然缓慢,造成电能表的计量损失。
(5)无功损耗严重。在过去,我县只有2个35kV变电所有集中补偿;配变只有5台安装了电力电容器就地补偿。无功损失严重,电网运行不经济。
2技术降损的措施
(1)农电企业电网建设和改造应当讲求实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技术降损工作有良好的基础,①对全县农村电网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有的放矢。②从长远规划入手,全县统一规划设计。③统一技术标准,选用节约用电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降低能耗,把好设计关。④施工时严把进网设备及材料,采用电力行业定点生产的合格产品。⑤确保施工质量关,质量检查员跟踪和监督,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2)升压改造工程,35kV升压为66kV,我县的农村电网由33kV、66kV一次性升为10kV。
(3)10kV配电线路供电半径控制在15km以内。全部消灭迂回线路。对358台配电变压器进行调整布局,使0.4kV的供电半径控制在500m以内。
(4)加快高能变压器和电动机的更新改造。为了降低变压器的自身损耗,选用S9系列配电变压器,淘汰JB500—64系列的配电变压器,对现有J(J D)系列电动机,凡在75kW及以下的电动机必须更新。
(5)选择导线时必须满足如下条件①导线通过正常最大负荷电流(即计算电流)时产生的热温度,不能超过其正常运行的最高允许温度②导线在通过正常最大负荷电流时产生的电压损耗,不宜超过5%。③农村电网采用的架空铝导线,其经济电流密度选1.65进行计算。
(6)无功补偿应按“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原则,采用集中和随器补偿相结合的方案。对没有安装集中补偿装置的变电所10kV母线上加装补偿电容器,使无功得到平衡。在线路长负荷大的10kV线路上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分散补偿。对容量30kVA及以上的10kV配电变压器应随器就地补偿,使配电变压器自身无功损耗得到就地平衡。对7.5kW以上的电动机年运行数在1000h以上重点进行随机补偿。低压100kVA以上的动力用户安装电容补偿装置。
(7)强化计量装置的技术改造。用电计量装置应安装在供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度,高供低计的用户选用5级的TA,电能表选用86系列宽幅度电能度,高供高计的用户选用S级多线圈互感器,电能表选用多功能全电子式的。计量装置应上杆并将照明电能集装,防止和减少窃电,村屯巷尾的支路总表计量5~10户装一片表计量本片的电量,一户一表计量每户电量并作为收费的依据、有利监督,分析用电损失情况,及时消除损耗高的原因。
3技术降损产生的效益
我县在电网改造发展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不断研究探索农电企业技术降损措施的新途径,提高全县电网安全优质供电水平,促进节电降损增效工作全面开展。
目前全局上下正在牢牢抓住现有国家计委和国家电力公司对农电企业“两改一同价”的政策机遇,用足用活政策,用好农电建设(改造)贷款资金,通过电网建设和改造,电压合格率达到95%以上,10kV线损降到7.8%左右,0.4kV线损降到10%左右。
(收稿日期:1999-11-25)
(本栏编辑向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