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监督抽查结果分析降价和低价彩电
详细内容
随着生产格局的变化,彩色电视机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彩色电视机产品价格出现了频繁而急剧的变化。尤其今年7、8月份,爆发的价格大战。几个主要彩电生产厂纷纷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大幅降价,降幅高达35%,而且降价的彩电大部分是主流机型如29英寸超平、纯平等,价格则普遍降低300~1000元,最低售价1790元,已接近或低于行业成本价。 为了有效地进行产品质量管理和有效地规范市场行为,以确保广大消费者从市场上得到内在与外在质量同样优良的彩色电视机产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降价、低价彩电进行了专项抽查。 抽查对象主要是降价、低价企业(含国外企业)的典型降价型号和低价型号的彩色电视机产品,抽样总量为20个型号。抽样工作以在北京市场流通领域抽样为主。 从抽样的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其大多属于大中型企业。其中产量占全国彩电生产量的90%以上。本次抽查了20个企业的20种型号产品,均为74cm(29英寸)彩色电视机。被抽查的20个大、中型企业的彩色电视机市场占有率约占整个行业产量的90%。 本次抽查主要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彩电产品的安全性、干扰特性进行了检查。依据推荐性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对彩电的常温电光声性能进行了测量;同时还组织了有关专家对彩电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评价,主要包括:1是否是使用不合格的显像管;2对实物功能与明示说明进行比较,并检查功能是否正常;3实物是否具有节目预置频道数标识为100~200个;4是否是积压机(以生产日期为准);5是否是返修机重新上市;6是不是将保护电路取消了;7是否将超平管充当纯平管;8是否是提升显像管的高压,以求改善图像显示效果;9是否是将铝质的散热片改用铁质的等。 从抽查结果看,被抽查的产品在安全特性和干扰特性方面均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抽查结果显示:市场上降价的大屏幕彩电在结构上未发现质量欺诈,在声光电方面未发现明显的质量问题,只有部分企业在个别常温电光声性能项目上存在不符合企业明示担保的瑕疵,但对消费者的正常使用影响不大。而测量中发现的诸如伴音通道频响等方面的瑕疵,则是彩电行业过去就发现的问题,与降价行为无关。 但从抽查结果分析,降价及低价彩电主要有以下特点: 1?降价的大屏幕彩电多数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基本型彩电,附加功能少。参与降价的使用国外品牌的大屏幕彩电的技术水平也不高,甚至没有S输入接口,很难与DVD视盘机、未来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机机顶盒相连接。 2?不少降价彩电所使用的彩色显像管主要为廉价彩管,其中平面直角管占25%。彩管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彩电的图像清晰度、亮度、对比度以及画面的失真程度等。高水平彩管与一般彩管价格相差很大。同样是29英寸彩电,不同来源、不同品种的彩管价格就相差400至1500元。 3?部分降价彩电的机心采用的是技术水平较落后的早期单片机,这种彩电约占抽查彩电的50%,这种机心功能简单。尽管其性能、稳定性、可靠性未发现质量缺陷,但是与高技术水平的大屏幕彩电机心相比,价格会相差600至1000元。 80年代我国彩电企业不超过60个,生产线约为100条,而目前彩电生产线已超过200条。总结多年彩电价格战的教训,价格战的结果对彩电行业至少有以下几个负面影响: 1?相同的机心,同一技术水平的产品大量无计划生产,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价格战。而彩电价格战使企业利润下降,技术投入减少,发展后劲不足。 2?彩电价格战导致国有资金流失,国家税收、利润减少,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同时破坏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这次大屏幕彩电抽查结果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大屏幕彩管用于生产低附加值的基本型彩电,无疑是对有限资源的浪费。 3?彩电价格战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造成持币待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