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总监>浅谈如何做好财务总监工作(一)

浅谈如何做好财务总监工作(一)

详细内容


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未曾有过的。它决定了企业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必须有一个质的变化,其中的关键是企业必须有财务总监工作。财务总监是国外大型企业集团对分管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官员使用的一种称呼,我国境内的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也使用这一称呼,并任命其为公司财务负责人。目前在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地,正在试点实行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也有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仍旧使用“总会计师”这一称呼。

  从现实上看,目前我国一些非国有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也在尝试建立财务总监工作制度,其原因是在企业组织规模和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由于财务监管的滞后而产生种种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了极大的妨碍。许多企业家从自身的经历以及与同行进行的交流中和对国外管理经验了解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完善财务监管制度的必要性,可以说,建立企业财务总监工作制度并非完全是来自于国家的指令,也是企业家对整个企业进行有序、有效财务监管的内在要求。

  1.财务总监工作制度的内容

  财务总监工作的职责界定在监督,包括监督国有资产的营运、重大财务决策和审查财务报告,对重大财务收支与经营活动实行与总经理的联签制。具体内容有:对国有企业的整体财务活动进行专业专职的财务监督;审查和评价财务处理程序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审查和评价业务处理程序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审查和评价资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审查和评价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和评价管理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完整性;检查揭示各种弊端,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并研究有效对策。

  2.财务总监工作制度的权威性

  财务总监工作对企业实施的监督侧重于事前与事中,因为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监督(如政府监督、债权人监督和社会监督)都不可能详细、全面和及时,他们只能审查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事前与事中则成了盲点。由于审计人员的任命、考核、待遇等问题受制于企业领导,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制衡作用,财务总监工作制度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因为:第一,财务总监工作由所有者委派,代表所有者行使监督权,具有法定的权威性。第二,财务总监按照一定的程序进入董事会,行政职权相当于企业副总,参与企业的决策,具有实质的权威性。第三,财务总监从财务专家中选拔,除具有专业会计知识外,还具有很强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审计能力,具有专业的权威性。第四,财务总监的人事关系、工资待遇、考核晋升和住房等个人利益与企业无关,具有独立的权威性。因此,财务总监工作对总经理及经理层有天然的制衡力,可确保会计监督落到实处。

  财务总监是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工作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相对于企业经营者是独立的,相对于董事会是不独立的,因此,财务总监工作的财务审计报告只对董事会报告,对社会是不公开发布的。财务总监对企业经营者的重大财务决策实行事前监督,对其执行董事会决议的正确性、真实性进行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供董事会决策时参考。当财务总监发现企业经营者的财务运作不符合董事会决议时,及时向董事会报告,并由董事会决定是否需要纠正,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按照董事会决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