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历史教案>第20课百花齐放教案

第20课百花齐放教案

详细内容

课题: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

“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

理解双百”方针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通过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习,认识文化要为社会经济服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以增强学生勇于探究、勇于进取的学习态度和精神。

春天的信息

“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的内涵

春天的硕果

科学技术领域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历史的经验教训

认识历史的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难点:“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贯彻的经验教训

【思考感悟】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

【知识梳理】

一、“双百”方针的制定

1、背景:

⑴历史教训

⑵必要性

⑶可能性

2、提出

3、含义⑴前提

⑵“百花齐放”

⑶“百家争鸣”

⑷双百方针是提倡

4、影响

5、成果: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三里湾》)

二、挫折:政治运动扩大化;十年“文革”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1、背景:“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

2、内容:出现以“文革”为主题 “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改革”为主题;社会生活为主题。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3、结果:中国文艺再次繁荣,走向世界

四、经验教训

1、教训:政治运动扩大化,学术问题政治化

2、经验:(一)、纠“左”;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最基本),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三)、坚持“双百”方针。

【学思探究】“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

【学思探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重点突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在科学、文艺领域贯彻“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原因:

(1)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是必要的。

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解决:

(1)“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2)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