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语文试题>2014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江西赣州)

2014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江西赣州)

详细内容

2014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江西赣州)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陶冶(yě) 着(zháo)装 处方药(chǔ) 椎(chuí)心泣血
B.惬(xiá)意 伶俜(pīng) 掺(liào)望哨 切齿拊(fǔ)心
C.渊薮(sǒu) 黛(dài)色 露马脚(lòu) 感慨系(jì)之
D.嗣(sì)位 肯綮(qìng) 歼击机(jiān) 洗洗涮涮(sh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忸怩 蛰伏 殊不知 正本清原
B.喋血 修葺 照相机 雕梁画栋
C.赊账 赝品 渡假村 正襟危坐
D.应聘 痉孪 抠字眼 金榜题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人为之 。
(2)九月十六日是全国科普日,在北京科技馆,机械人乐队 的表演,令现场观众兴奋不已。
(3)实际上,进补必须按照人体“缺啥补啥”的原则,绝对不能胡乱进补,否则 对人体无益, 可能带来危害。
A.侧目 活灵活现 不但……而且 B.侧目 绘声绘色 不但……反而
C.瞩目 绘声绘色 不但……而且 D.瞩目 活灵活现 不但……反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近代史证明,如果一个民族完全遗忘了自己的过去,那么必将失去自己的独立性而沦为别的民族的附庸,将受别的民族的奴役。
B.曼德拉出生于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但南非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却让曼德拉从小就感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
C.这次环保大会,吸引了来自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专业人士参加这次近年来规模最大、议程最多的会议,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D.经济发展必须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问题,否则,若不坚持科学发展,让健康人变成了病人,这种发展便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健全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0.60]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当我们吟诵和品味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中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 , ; , , ,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
①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 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
③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 ④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就会被唤醒、驱动
⑤因为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
A.④②①⑤③  B.②③①④⑤  C.②⑤③①④  D.④①②⑤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墓志,又称墓志铭,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以记述死者生平、赞颂死者功德为主,一般前有志文记事,后有铭文颂赞。它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起初是简陋的,后经过不断完善,至唐代已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墓志写作要有史家才能,叙述死者事迹,展现其盛德功绩。墓志的记事、颂德功能决定了其写实性、理想性的文体本色。
写实性。墓志有记叙墓主生平事迹、家族世系的记事功能,所记载的墓主事迹大多是真实的,墓志记事的文体功能决定了墓志具有写实性创作风貌的本色特点。《文心雕龙》载:“碑者,埤也。上古帝皇,纪号封禅,树石埤岳,故曰碑也。周穆纪迹于?山之石,亦古碑之意也。”这是“碑”的最早含义,因此,墓志作为碑刻文献,也具有记录墓主生前行迹的记事文体功能。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墓志,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即明言墓志的记事功能。墓志本身也有文字体现其记事意图,如《高岑墓志》曰:“犹恐人代不恒,桑田变海,刻记贞石,篆于墓门。”由此可知,墓志的一个重要创作意图就是永久地镌刻墓主的一生。墓志的主要内容和功能是以石质作为书写材料叙其谱系,记其生卒,述其行事,标明埋葬时间和地点,以求永远铭记,虽陵谷迁变,而不至磨灭。墓志文体不仅有记事功能,还强调记述的写实性,即在记叙事迹时要真实可靠,反映现实,不能肆意捏造事实。魏曹丕《典论•论文》曰“铭诔尚实”,即言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要真实可信。墓志虽有溢美之词,但墓志所记载的姓名、生卒、仕宦、地理等信息应是无误的。
理想性。墓志有为死者歌功颂德的功能,墓主通常被塑造成品质优良、才华横溢、能力超群的理想形象。墓志“颂德”的文体功能决定了墓志具有理想性创作风貌的本色特点。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虽铭之义称美弗称恶,以尽其孝子慈孙之心也。”通过记载可知,由铭文发展而来的墓志本身就有“称美而不称恶”的特性,且褒扬先祖之美既可让先祖扬名后世,又能体现子嗣之孝。为墓主歌功颂德不仅是墓志的文体要求,也是墓主家庭的需求,故常有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甚至刻意隐恶,美化形象。人无完人,但墓志往往不言及墓主的缺点,只塑造正面的形象。另外,墓志的写作对象是已逝之人,对于逝者,人们通常会选择包容的态度看待其一生,更愿意记录其美好的甚至是美化了的一面。魏曹植《上卞太后诔表》云:“铭以述德,诔以述哀。”属于碑铭类的墓志有记叙死者功德与生者哀思的功能,“述德”和“述哀”贯穿墓志全文,以此来赞颂死者,抒发生者的哀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生者对死者的包容和哀悼是促使墓志具有理想性创作风貌的重要因素。墓志的撰写者会顾及死者亲属的需要和感受,在撰写墓志时尽量扬墓主之善,避墓主之恶,这样,既尊崇了死者又安抚了亲人,如此塑造的墓主形象便具有理想性色彩。
(选自《元和墓志文体的创作风貌》,有删改)
6.下列关于“墓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是一种主要记述死者生平、赞颂死者功德的特殊文学形式,写实性是它的文体本色之一。
B.墓志经历了从简陋到不断完善再到形成独特风貌的发展过程,它有记叙墓主生平事迹、家族世系的记事功能。
C.墓志的重要创作意图就是永久地镌刻墓主的一生,包括叙墓主谱系、记墓主生卒、述墓主行事等众多内容。
D.墓志为死者歌功颂德的功能决定了墓志具有理想性的本色特点,墓主往往会被塑造成人们心目中理想形象。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墓志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上溯到周穆王时期。据《文心雕龙》记载,周穆王曾经在?山留下了最早的墓志。
B.墓志具有记录墓主生前行迹的记事文体功能,而且强调记叙的事迹真实可靠,能反映现实,而不是肆意捏造的。
C.“称美而不称恶”的特性是墓志本身就有的特点;同时,为墓主歌功颂德也是墓主家庭的需求。
D.虽然人无完人,但墓志往往不言及墓主的缺点,只塑造正面的形象,甚至还会刻意隐恶,美化形象。
8.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写作墓志需要尽量扬墓主之善、避墓主之恶,要展现墓主盛德功绩,因此写作者要有史家才能。
B.墓志的结构都是前有志文,后有铭文;用“述德”和“述哀”贯穿全文,以此抒发赞颂和哀痛的情感。
C.墓志受文体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所记内容虽有不实之处,但姓名、生卒、仕宦、地理等信息应是准确的。
D.墓志的写作对象是已逝之人,人们对已逝之人的包容是撰写墓志时回避不足、美化墓主的关键原因。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事有不可,常力争之。所亲或规其太锐,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他无所恤。”
河南、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余州大水,溺死者二万余人,陆贽请遣使赈抚。上曰:“闻所损殊少,即议优恤,恐生奸欺。”贽上奏,其略曰:“流俗之弊,多徇谄谀,揣所悦意则侈其言,度所恶闻则小其事,制备失所,恒病于斯。”又曰:“所费者财用,所收者人心,苟不失人,何忧乏用!”上许为遣使,而曰:“淮西贡赋既阙,不必遣使。”贽复上奏,以为:“陛下息师含垢,宥彼渠魁,惟兹下人,所宜矜恤。昔秦、晋仇敌,穆公犹救其饥,况帝王怀柔万邦,唯德与义,宁人负我,无我负人。”八月,遣中书舍人京兆奚陟等宣抚诸道水灾。
陆贽上言,以边储不赡,由措置失当,蓄敛乖宜,其略曰:“所谓措置失当者,戍卒不隶于守臣,守臣不总于元帅。至有一城之将,一旅之兵,各降中使监临,皆承别诏委任。分镇亘千里之地,莫相率从。吐蕃之比中国,众寡不敌,工拙不侔,然而彼攻有余,我守不足。所谓蓄敛乖宜者,陛下顷设就军、和籴之法以省运,制与人加倍之价以劝农,此令初行,人皆悦慕。而有司竞为苟且,专事纤啬,岁稔则不时敛藏,艰食则抑使收籴。遂使豪家、贪吏,反操利权,贱取于人以俟公私之乏。又有势要、近亲、羁游之士,委贱籴于军城,取高价于京邑,又多支充直。穷边寒不可衣,鬻无所售。虽设巡院,转成橐。至有空申簿帐,伪指仓,计其数则亿万有余,考其实则百十不足。”
九月,诏西北边贵籴以实仓储,边备浸充。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敖庾:粮仓。②重:辎重,此指贵重财物。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西贡赋既阙 阙:短少。
B.岁稔则不时敛藏 稔:歉收。
C.贱取于人以俟公私之乏 俟:等待。
D.鬻无所售 鬻:买。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所亲或规其太锐 唯德与义
失其所与,不知 则与一生彘肩

而有司竞为苟且 诏西北边贵籴以实仓储
吞二周而亡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陆贽所指出的“时俗之弊”的一组是
①揣所悦意则侈其言,度所恶闻则小其事 ②苟不失人,何忧乏用 ③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④戍卒不隶于守臣,守臣不总于元帅 ⑤制与人加倍之价以劝农 ⑥岁稔则不时敛藏,艰食则抑使收籴
A.①④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③⑤
四、(28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揣所悦意则侈其言,度所恶闻则小其事。(4分)

(2)陛下息师含垢,宥彼渠魁,惟兹下人,所宜矜恤。(4分)

(3)吐蕃之比中国,众寡不敌,工拙不侔。(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 武 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罗:指罗绮。②酡:饮酒后脸色变红。
(1)首联第一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请赏析“魂销”两字的艺术魅力。(4分)
(2)颈联先说“回日”,后述“去时”,诗评家认为可以“化板滞为跳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4分)
14.古诗文填空。(8分)
(1)既见复关, 。尔卜尔筮, 。(《诗经•氓》)
(2)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 。(荀子《劝学》)
(4)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五、 (6分)
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弟子中,颜回好仁,子路好勇,子贡好商,冉求好政,孔子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论语》)
B.克洛德把爱斯梅拉达骗出圣母院后,多次威逼爱斯梅拉达,遭拒绝后把她交给一个修女看管。不料修女和爱斯梅拉达因互相珍藏的小鞋子而得以母女相认。(《巴黎圣母院》)
C.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陆逊坚守不战,之后趁蜀军疲惫不堪、戒备松懈之时火烧蜀军连营,蜀军溃败。(《三国演义》)
D. 为了受封骑士,堂吉诃德到“城堡”的院子里守夜,看护自己的甲胄。结果他被前来打水饮马的脚夫打伤了,堂吉诃德十分愤怒。(《堂吉诃德》)
16.梅和瑞珏是《家》中两位重要女性形象,简要概括她们的相同之处。(3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柯 留 沙
[苏联]高尔基
“您瞧,就是这样一回事情,他的父亲因为盗用公款被判了一年半的徒刑,在这个时期我们就把我们的积蓄吃光了。我们的积蓄本来就很少。到我丈夫出监牢的时候,我已经在用辣菜根当柴烧了。一个种菜的人送给我一车没用的辣菜根――我把它晒干了跟干牛粪在一块儿烧。气味很不好闻。做出来的粥汤也有怪气味。柯留沙这些时候在上学。他是个灵活的孩子……也懂得节省。他放学回家,路上捡到木头、木板,总要带回家来。是啊……春天来了,雪已经融化了,可是他还穿着毡靴。靴子常常湿透了……他把它们脱下来,他那双小脚全红――红了。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把他父亲从牢里放了出来,用出租马车送回家来了。他在牢里得了瘫病。他就躺在那儿望着我苦笑,我站在床前,埋下眼睛看他,心里想:‘我为什么还要养他,养他这个害人精呢?最好是把他扔到街上泥水坑里去。’可是柯留沙看见了,哭了。他脸色完全白了,望着他父亲,大滴大滴的眼泪顺着脸蛋落下来。他说:‘好妈妈,他怎样了?’我说:‘他已经不中用了。’……是啊,从这一天起,就这样过下去了。就这样过下去了,老爷。我一天忙得像疯子一样,可是就是在运气好的时候,也不过收进二十戈比……我真愿意死……哪怕自尽也好。柯留席卡看见了这一切……他脸色很难看……有一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说:这种该死的生活!能够死掉多好……哪怕你们里面死掉一个也行……我是指他们,指父亲同柯留沙……父亲点点头,好像他想说:我快要死了,不要骂我,忍耐点吧。可是柯留沙……把我望了一下,就走出去了。等到我清醒过来……啊,已经太晚了。因为您,老爷,他,柯留沙出去不到一个钟头――一位警察坐着马车来了。他说:‘您是希谢尼娜太太吗?’我马上就猜到有什么祸事了……他说:‘请您就到医院去。’他说,‘您儿子给商人阿诺兴的马踢伤了。’……我就坐车到医院去。在马车里我就像坐在烧红的铁钉上面一样。我心里想:‘你这该死的女人,该倒霉!’我们到了。柯留沙,他躺在那儿,全身都给绷带包扎着。他对我微微一笑……眼泪从他眼睛里流出来了……他声音很小地对我说:‘好妈妈,饶恕我!钱在巡官那儿。’我说:‘柯留沙,上帝保佑你。你说什么钱呢?’他说:‘街上那些人扔给我的,还有阿诺兴给的……’我问:‘他们为什么给钱?’他说:‘因为这个……’他一声轻轻的……呻吟。他的眼睛睁得很大……我说:‘柯留席卡,好儿子,你怎么会没有看见马跑过来呢?’可是,啊,老爷,他清清楚楚地对我说:‘我看见了它……马车……不过……我不愿意跑开。我想――要是我给压坏了,他们会给钱的。他们真的给了钱……’这就是……他说的话……我明白这个,我懂得他的心思,他真是个天使,可是晚了。第二天早晨他就死了……他临死还是很清醒的。他一直在说:‘好妈妈,给爸爸买这个,买那个,也给你自己买……’好像有好多钱似的。钱――的确有四十七卢布。我到阿诺兴家里去,可是他给了我五个卢布……他还骂人,他说:‘大家全看见,是小孩自己跑到马脚底下来的,你还来向我要钱?’我以后就没有再到他那里去过。老爷,就是这样一回事情。”
她不做声了,她又像先前那样地冷淡、呆板了。
公墓是清净的、荒凉的:十字架,耸立在十字架中间的长得不好的树木,坟堆,悲伤地坐在一座坟上面的毫无表情的女人――这一切使我想起了人的痛苦,想起了死。
然而无云的天空是清明的,它在散布干燥的炎热。
我从衣袋里掏出一点钱来,把它们拿给这个还活着、心却让生活的不幸弄死的女人。
她点了点头,声音特别慢地对我说:
“老爷,不要麻烦您了,我今天已经够了……我需要的实在不多,现在……就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活在世界上……”
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把她那两片给悲伤扭歪了的嘴唇紧紧地闭上了。
(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7.前半部分,母亲叙述的语言节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5分)

18.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9.主人公柯留沙有什么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哪几件事体现了柯留沙的这些性格特点?试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

20.请分析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主要特点。(4分)

七、(15分)
21.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上一些尴尬之事,请你描写一个自己或别人遭遇尴尬时巧妙用智慧应对的片段。(15分)
要求:(1)侧重描写“巧妙用智慧应对”的内容。(2)要有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3)运用比喻、反问两种修辞手法。(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八、(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和波兰音乐家肖邦是一对挚友,两人虽年纪相仿,但李斯特成名在肖邦之前。在一次音乐沙龙中,李斯特为大家献上了一首钢琴曲,一曲终了后即获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这时,李斯特提出,下一曲把灯关掉,在黑暗中让人欣赏。灯关掉后,悠扬的音乐传来,几乎倾倒了每一个人。大家一致称赞:李斯特毕竟是李斯特,技艺之高真是炉火纯青。谁知,就在这时,灯豁然大亮。原来,在黑暗中演奏的不是李斯特,而是默默无闻的肖邦。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赣州市2013 -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2014年7月
二、(9分,每小题3分)
6.C(据原文可知,“永久地镌刻墓主的一生”是墓志的“重要创作意图之一”,故C错)
7.A(“周穆王曾经在?山留下了最早的墓志”错,据原文可知,周穆王在?山刻石是为了记其行踪)
8.C(A因果关系不成立,写作者需要有史家才能的原因是墓志具有写实性的特点,需要叙述死者事迹;B“都”错,原文是说“一般”;D“关键原因”错,原文是说“另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
三、(9分,每小题3分)
9.B(稔:丰收)10.A(所:放在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B与:连词,和;动词,给。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以:连词,表目的;介词,拿)
11.A(②是陆贽劝说德宗赈济灾民的话。③是陆贽劝告德宗要行仁德和信义的话。⑤是陆贽陈述德宗当初勉励农耕的措施)
五、 (6分)
15.D(应该是“堂吉诃德打伤了脚夫,引起脚夫的愤怒”)16.具有美好的性格;(1分)也很有才华;(1分)遭到封建礼教的迫害,最终年纪轻轻就不幸身亡。(1分)
六、(18分)
17.由平静、缓慢到短促、时断时续。(1分)这种节奏的变化是随着母亲悲伤程度的加深而变化的。(1分)到叙述失去儿子的悲剧时,母亲已悲伤到极点,因而句子短促,不时停止,时断时续。(3分)(意思相近即可)
18.①渲染了寂静、荒凉的氛围,衬托了“她”心中的悲伤。(2分)②深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似乎整个天地都笼罩在这种悲剧氛围之中。(2分)(意思相近即可)
19.性格特点:纯真灵活、吃苦节俭、孝顺懂事。(2分)事件:①放学回家,路上捡到木头、木板,总要带回家来。(1分)②关心父亲病情。(1分)③故意让马车碾压自己换钱以帮助家里渡过难关。(2分)(意思相近即可,回答“勇敢”之类不给分)
20.①小说从“她”的冗长的叙述中缓缓展开,以此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构思奇特。(2分)②前半部分“她”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后半部分“她” 冷淡、呆板,双唇紧闭: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了人物形象。(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七、(15分)
21. [评分说明] 未侧重描写“巧妙用智慧应对”,扣5分;未使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每点扣3分;未运用比喻和反问修辞方法,每点扣3分;结构不完整扣5分;每少50字扣4分。
八、(50分)
22. 参照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 李斯特:推介的艺术。
肖邦:有实力才有魅力;把握机遇,展示实力。
听众:名人的效用;不能因循守旧,迷信权威;不被名声、世俗蒙蔽双眼;有时眼不见、更真实(因关灯观众看不见才给予肖邦演奏客观的评价,否则,很可能会先入为主)
附:参考译文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因德宗知遇,对待他情义深厚,凡有不同意的事情,经常竭力争议。有些与他亲近的人规劝他说,这样做过于显露锋芒,陆贽说:“只要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平生的学问,别的事情就没有值得顾惜的了。”
河南、河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余州洪水泛滥,淹死了两万余人,陆贽请求派遣使者赈济抚慰。德宗说:“听说损失很少,如果议行丰厚的抚恤,恐怕会生出奸诈欺骗的事情来。”陆贽上奏,大略说:“世俗的弊病,往往是曲从人意,阿谀奉承,揣摩到人主喜欢什么,便夸大其辞,猜度到人主讨厌听见什么,便缩小其事。朝廷所采取的措制与防备失去凭依,问题就经常出在这里。”他又说:“赈济灾民,消耗的是资财,得到的是人心。如果不失去百姓的拥护,还用为缺少用度发愁吗!”德宗答应派遣使者,但又说:“既然淮西不向朝廷缴纳赋税,就不要派遣使者赈济他们了。”陆贽再次上奏认为:“陛下停息战事,隐忍包容,宽宥了那些作乱者的首领,对于这些处于下层的人们,应当加以怜惜。过去在诸侯国中秦国和晋国成了仇敌,秦穆公仍然救济晋国的饥荒,况且帝王招抚万邦,只有实行仁德与信义,宁可让别人辜负我们,不能让我们辜负别人。”八月,德宗派遣中书舍人京兆人奚陟等人前往各道宣诏抚慰遭受水灾的人们。
陆贽进言,认为边疆的储备不充足,是由于处理不恰当,对粮食的储积和征收都不合时宜,他大略说:“所说的处理不恰当,指的是戍边的士兵不被守边的将领管辖,守边的将领不被元帅统领,以至于有时对同一城中的将士,同一军中的官兵,朝廷都分别派遣中使监督,都按不同的诏旨委以职任。朝廷所划分的军镇绵亘在远隔千里的土地上,无法相互统属。吐蕃与大唐相比,众多与寡少不相匹敌,工巧与拙笨不能对比。然而吐蕃发动进攻,还有余力,我军处于防守,仍然力量不足。所说的对粮食的储积和征收都不合时宜,指的是前不久陛下规定由官府前往军屯处收购粮食以便节省运输的办法,命令付给人们加倍的粮食价钱,以示勉励农耕的措施,这一命令实行的初期,百姓们都是悦服而向往的。然而,有关部门争相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专门干琐屑悭吝的事情。年景丰收时,有关部门不肯将粮食按时征收并储存起来;五谷欠收时,他们却强行指使有关人员收购粮食。于是,使豪门富室、贪官污吏反而掌握了财利的权柄,用贱价向人们收购粮食,等到公家与私人缺粮时再卖出去。加之,有一些权势之家、亲近宠幸之臣、游食之人,委托军镇低价收买粮食,再运往京城,高价出售。而且人们往往支付葛布麻布充当粮食的价值,致使荒远的边疆在严寒季节穿不上衣服,买不到布料。虽然设有巡院访查各地,实际上巡院反而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以至于有人凭空申报帐目,虚指粮食储存,计算粮食数额虽然超过亿万,考核存粮的实况却不足十分之一。”
九月,德宗颁诏命令西北边疆官府以高价收购粮食,来充实粮仓的储备。于是,边地的储备逐渐充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