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有答案)
详细内容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35小题,共70分。
1.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这说明( )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2.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可见(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4.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上述事实说明( )
A.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D.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
5.蔡元培曾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②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顺利实施。可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7.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8.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写道:“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在《美学》中他又说:“只有符合概念的实在才是真正的存在,因为在这种实在里,理念使它自己达到了存在。”由此可见,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属于( )
①机械唯物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不可知论④可知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贺岁片《非诚勿扰2》捧红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B.我在故我思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心外无物
10.伴随着电视剧《张小五的春天》的热播,其主题曲《左眼皮跳跳》在年轻人之间广为传唱,其中的歌词“左眼皮跳跳,好事要来到,不是要升官,就是快要发财了”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1.法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一书中谈到: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下列观点与材料中拉美特利观点一致的是( )
①按图索骥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画饼充饥⑤存在即被感知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12.张悟本是近年冒出的“养生大师”,所著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风靡一时,自称“中国食疗第一人”,其治病理论:吃绿豆、茄子、白萝卜等食物可以治疗近百种疑难杂症。张悟本的治病理论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13.“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陷入(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神秘主义 D.实用主义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科学的②唯心主义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但也包含着某些合理因素③哲学上存在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两大基本派别④唯物主义只能与辩证法相结合,唯心主义只能与形而上学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
15.任何哲学都是( )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突出实践特色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对突出实践特色提出了明确要求。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与______观点是一致的。(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的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的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 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18.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A.在一定经济、政治基础上产生 B.中国化
C.正确反映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D.与时俱进
19.近年来,我国沙尘源地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有力地保障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界 D.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可分
20.笛卡尔说:“地和天使由同一物质构成的,而且纵然有无数世界,它们也都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其合理思想是( )
A.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B.肯定天地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承认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指明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客观存在
2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B.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22.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人在自然界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C.人类的生产能力是受客观物质条件制约的
D.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23.近日,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培育出了世界首批能够遗传转入基因的猴子。科学家在普通猴子体内植入一种来自水母体内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后,繁育出在紫外线照射下,脚底等皮肢能发出绿色荧光的转基因猴。日本科学家有意识地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转基因---“荧光猴”说明( )
①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人并未创造物质本身③人制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必须以自然物本身的存在为前提利用自然物本身的规律④人可以制造出新的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5.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而巴黎的纬度在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
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26.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没有虚空,世界充满着相互差别的存在物,运动就发生在这些存在物的相互关系之中。这说明(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7.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28. 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29.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盛衰波动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三节律就同生命一起开始运行。这一发现说明了( )?
A.人的生命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D.规律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30.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
①世界是运动的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 )
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33.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这种智慧的哲学依据是( )
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 B.人类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C.人类能使自然规律社会化 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把握
34. 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北半球水的漩涡是逆时针旋转的。但由于其他外力的作用,如水冷热不均、水本身的流动等都可能会造成漩涡的反方向旋转。这一情况说明( )
A. 物质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B.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C. 物质运动的规律是普遍的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35.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这说明( )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30分)
36.(10分)辨析题: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37.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万里长城在中国,故宫在北京。所以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38.(11分)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70%左右的沙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海岸线存在海岸侵蚀现象。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
运用有关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35个小题,共7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DCABABBCDB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BDBBADACADBC
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35
答案ADADAABCDDD
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30分)
36. (10分)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因此,任何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的哲学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先导。(3分)
②只有正确地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才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而错误或者歪曲地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真正的哲学只有被人们掌握和应用于实践,才能成为改变社会的现实力量。(3分)
③真正的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他科学知识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分)
④认为哲学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2分)
37.(9分)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3分)
②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是相对静止状态,而不是绝对不运动。(3分)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不能以物质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因此,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3分)
38.(11分)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要求人们必须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一旦违背了客观规律,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材料中人类的活动是违背规律的行为,才导致了我国海岸线的严重侵蚀。(8分)
③这启示我们,人类活动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贪图一时的眼前利益,损害长远的整体利益。(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