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写作范例:方向
详细内容
写作范例:方向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中学生结伴登山,当他们在无边无际的群山中穿行时,天公不作美,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找不到出山的路。所幸警察和驻军联合搜救,才幸免于难。
“我们知道方向!”其中一个中学生躺在担架上对搜救者说,语气中似乎透露出很不服气的神情。
“只知道方向有什么用?”搜救者毫不客气地说,“方向固然可以帮你找路,但并不等于路。方向的尽头你过不去,到头来,还是走不出去。”
这时,中学生们一个个哑口无言,只好乖乖地躺在担架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读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试题,材料中的几位中学生登山野游时不幸迷路,在警察和当地驻军的联合搜寻下才幸免于难。但中学生很自负,认为他们知道方向,意思就是他们自己可以走出大山的。材料中的关键是搜救者的话,搜救者认为,只知道方向,但找不到路,或者没有能力走出去,仍然是走不出大山的。我们仔细深入地分析材料,就可以看出它的寓意:只知道出山的方向是不行的,还需要能找到路并且走出去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了准确的方向,有了远大的理想,但要实现这个目标、这个理想,还要有足够的能力和不懈的努力。别以为设定了准确的方向就一定能达到目标,这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更重要的是要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方向再正确,而能力不足也是枉然。
理解材料的含意,我们可以按照作文试题的要求选准角度来立意,只要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就行。
可以从材料的主旨角度立意,那就是既要有准确的前进方向、高远的奋斗目标、远大的人生理想,又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实现目标和理想。这些能力包括认识事物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等。因而,就需要不断磨练自己,不断增强自己的人生经历,不断培养自己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寻找正确的道路,走到方向的尽头,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和远大理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以从中学生角度立意,说明要克服自负、自傲、自大的心理状态,不要自以为是,唯我独尊,要虚心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向别人学习,更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实践能力,只有真正具有了较强的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人生的能力,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还可以从教育的角度立意,社会、学校、家庭等,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特别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自然观、目标观、能力观等方面的教育,社会各个方面、学校、家庭要各尽其职,加大教育的力度,避免中学生因为幼稚、自负等原因造成的不幸和悲剧,使中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一代建设新人。
有了正确的方向,还需要有充足的条件、丰富的经验、坚韧的意志、顽强的奋斗……
总之,只要能够紧扣试题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立意写作,角度具体明确,再加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拟定别致的标题,就一定能够写就一篇理想的优秀作文。
压轴作文:
上帝的拷问
世界,有时候安静得像荒废的遗址,有时候又热闹得像繁华的乐园。
人生,不也是怎样吗?有人说人生如戏,戏里有唯美的故事情节,也有落魄的挫折经历;有人说人生如梦,梦里有浮华的场景,也有揪心的苦痛;有人说,人生仿若节日之夜的礼花,灿烂过后,你又将面对晦暗的虚无……
而我觉得,人生是实实在在的,掺不得一点假,就像一条朴朴实实的山路。
人生之路,很长;这条路延伸的方向,曾经却是那么迷茫。
儿时的我,常坐在家门前的草地上,对着夜空的星星许愿:我渴望快快长大。
谁知,长大了,烦恼接踵而来。三年前,家庭的困顿,使我面对两难之境:是继续求学,追求梦想,还是回家务农,重复祖祖辈辈的老路?选择前者,我清贫的家庭承载不起;选择后者,我稚嫩的心灵承受不起。爸一咬牙,下了狠心:砸锅卖铁,买地买牛,也要供娃上高中,上大学!
于是,我来到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红酒绿的县城,负箧从师,开始了高中的求学之旅。我满脑子充满了迷乱的热望,渴盼高中三年快快结束,让我早日跨进大学的门槛,走进高等学府神圣的殿堂……
忽然有那么一天,一个声音破空而来,浑厚、苍凉。那是上帝的声音,他对我无情地拷问――
你知道方向吗?
当然知道!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斩钉截铁而洋洋得意。
只知道方向有什么用?上帝的声音顿时提高了许多分贝,知道方向就一定能成功吗?口吻很严厉,像在批评几个不谙世事的中学生――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仗着年轻就有恃无恐,在大山里胡乱转悠,以致迷失了路径,四周险象环生。
我一时语塞……我的迷乱、我的狂热,不是和那几个中学生如出一辙吗?是啊,只知道方向怎么可能成功呢?成功,需要的因素太多了――扎实的能力,坚韧的毅力,出众的魄力……这些,我具备了吗?
谢谢你,上帝!谢谢你严厉的拷问和善良的昭示。你使我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你让我不再相信那星星般美丽的童话,不再期冀幸运天使的翩翩降临。我看清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我明白了任何目标、任何梦想的实现,都需要艰苦的付出。
于是,我收拾好行囊,开始脚踏实地的远行。我把目标当做校正方向的罗盘,我把能力、毅力、魄力当做跋涉的支撑。我在学海里遨游,我在书山上攀登。被海水呛着了,我挣扎着浮出水面,奋力弄潮;被坎坷绊倒了,我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前行……
人生之路,很长;这条路延伸的方向,却那么清晰。
转眼之间,十八岁的我,沐浴着清风与阳光,来到了高考的大门前。那门,紧紧地关闭着,森严、冷峻。
面对高考之门,我坦然而从容,沉着而自信――我要敲开它,我一定能敲开它!因为,我的行囊是那么充实,里面盛满了敲开高考之门的利器。
权威解读:这篇考场作文构思很巧妙,作者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线索,巧妙地插入了作文试题材料的主旨,以上帝拷问的口吻,将材料引入作文之中,自然顺畅,天衣无缝。然后,以上帝拷问的内容为核心,概述自己明确方向后,以“扎实的能力、坚韧的毅力和出众的魄力”做支撑,“沉着而自信”地迈向了理想目标的大门……作文的语言流畅、优美,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添了不少亮点。
高分启示:构思精巧 语言优美
优秀作文:
心系凌云,脚踏实地
航海家探索无知海洋,不只拥有指明方向的罗盘,更靠的是全船人的同舟共济;将军击溃来犯敌军,不只凭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更需要将士们的同仇敌忾,背水一战。
无论是罗盘,还是计谋,充其量不过是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然而方向并不等于路。没有走过崎岖小路的经验,缺少远行千里的毅力,纵使有方向,也难以走到路的尽头。
对于迷失于山林中的登山者,我相信他们携带有指南针、地图等指点方向的工具,但是缺乏体力及经验,他们还是被困山中。他们的失败不在于不知方向,而是把知道方向当作了走完全程,把既定目标看作了到手的成功。
《道德经》有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圣人眼中,方向明确,目标的制定甚至连开始都算不上,不过是前期的准备工作罢了。真正的开始,不在于目标多么远大,计划多么精细,而在于是否已经行动起来。不付诸实践的目标,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美丽却虚幻的海市蜃楼而已。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孔明,可谓“智绝”。他在隆中时的一番对于天下大势的分析,以及给刘备指出西取四川,北出岐山,南出汉中、襄阳,平定四方,定鼎中原的方向不可谓不精妙,以至于刘备以为兴复汉室已是指日可待。然而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身死白帝城;孔明六出岐山,命殒五丈原,最后天下还是被司马家族收入囊中。孔明的失败是他计划不够周全?显然不是,而是阿斗昏庸,蜀国国势衰微而造成的悲剧。
路的长短,不在于方向,也不在于我们所希望的长度,而在于我们双足丈量过的轨迹;事业的成功,不在于目标的高远,而在于我们为此付出的汗水甚至鲜血和青春。我们无法预见未来,我们也不能左右世界,然而我们可以做的,是跨出每一步,并且不停地走下去。
记得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他没有多么崇高的目标,只是很努力地做好手头上的事。用片中别人对他的评价,就是:“他遇到什么事就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不放。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抱着的已经是一棵令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聚沙成塔、水滴石穿。不用过高的目标,也可以做出轰轰烈烈的壮举。
诚然,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否则就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在这个方向的引导下去努力拼搏,奋斗终生。把方向向无限延伸,让梦想的花朵结成累累硕果!
权威解读:文章从航海和打仗说起,自然引出方向与道路的问题,归结了材料中中学生被困山中的原因。然后,先以名言说明明确了方向,还算不上开始,只是前期的准备工作罢了;再以诸葛亮与蜀国的悲剧论述只有方向是不行的,以许三多为例论述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最后,归结全文,说明了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更需要在这个方向引导下的拼搏和奋斗。文章紧扣材料,中心明确,论述严密,说服力强,语言流畅精炼。
高分启示:中心突出 结构严谨
路的旁边还是路
“方向固然可以帮你找路,但并不等于路,方向的尽头你过不去,到头来,还是走不出去。”
――题记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小时候,爸爸教我学走路,爸爸说:“走吧,没关系,向前走。”一颗石头拦住了幼小的我,于是,我晃着身子原路返回,爸爸又说:“迈过它,就可以再往前走了,千万不要想着回来解决,加油!”就这样,小小的我便学会凭自己的能力跨过阻碍我前进的一些小石头……
渐渐地,我长大了,爸爸告诉我,人生要有理想,生活的船离不开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以后理想的生活,理想是你的方向,必须朝着它走,否则,前功尽弃。在追随理想的路上,我只是将理想的方向定在那里,却没有想过怎样接近它……
终于上了高中,爸爸依然告诉我,高中三年是你追逐梦想的时间,向前走,努力的向前走,一定要努力寻找方法往前走。我明白了,理想放到那里,他永远只是个方向,他也永远不会向你靠近,因此,为了理想的生活,只有你向它靠近……
高三了,走在那条每天至少走四趟的路上,这才意识到,这些,竟是我要用一生去恪守的执着,这条小路见证着我走向理想的努力,我们用拼搏、用壮志换取即将来到的燥热的六月,我们要再靠近我们理想,我们的方向。
回首过去,多少汗水,多少抱怨,如今,站在成长的分岔路口,我骄傲我曾经努力过,因为,理想不单单凭靠你所定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一路上的摔倒,一路上的努力,没有这些,谈理想就是纸上谈兵。
为了第101次的爬起,我不得不面对第100次的摔倒,我在向理想靠近,因为我不仅有理想的方向,我还为了这个方向正在努力着,尽管有多次的失败。上帝是仁慈的,他将一张纸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每个人,这张纸,一面写着成功,一面写着失败,有多少人宁愿拿着成功的一面沾沾自喜却怎么也不愿意面对失败,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失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失败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有了更多的经验,我们才会更稳健的靠近我们的理想。
路的旁边还是路,我们必须学会用经验选择一条走向理想的路,在那个方向才是我们的理想。
方向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让方向的虚幻充满整个大脑,毕竟,方向的尽头,你过不去,还是走不出去。
权威解读:作者从自己小时候学走路写起,写到在人生的旅途上的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拼搏,不断努力,不断靠近,尽管有多次的失败,但仍然在不懈地走向理想。作者把试题材料的内涵和自己的成长、追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得整篇作文在作者娓娓的叙述中,有力的表现了既要明确方向,更要朝着方向不断奋进的主题。文章非常贴合题意,中心突出,构思巧妙,语言流畅。
高分启示:标题新颖 贴合题意
泅渡生命的长河
我做过这样一个梦,我坐在一艘木舟上,周身是翻卷咆哮的海水,而此岸彼端,是一片梨花林,白胜雪。
梦到此就戛然而止。记忆中那艘船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沉浮,却怎样也到达不了彼岸。那片落英缤纷的梨花林,让几乎昏厥的我看到了方向。
梦,都有着暗示。这是外婆告诉我的,当我把这个梦告诉外婆时,她只是笑着说,囡囡你不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那片梨花林上,它固然绮丽无比,它会引导你走向它,但怎样才能渡过那条长河,终究是要靠自己。
那时候还不懂,就如同孩童时期一直执着的梦想,它似一只无形的手,黑暗中给予我冲破黎明的勇气。一直都以为,有了梦想就有了方向,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又美好。
就如同梦中的那片似雪的梨花林,从凋谢过。
现在才明白,很多事情不是有了方向就一定会达到。如同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想成为考古学家,我想成为一个自由自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
去挖掘那些曾经暗无天日的古物,去描绘曾经繁华一时的都城,去仰望那些洒脱豪迈的千古诗人,去开启故纸尘封的历史……
这一直就是冥冥之中在召唤着我的方向,就如同那片向我不停的招手的梨花林。
可惜我忽略了脚下的长河,我忽略了通向方向尽头的道路。
就如同发现实现梦想是需要自己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实现的。而我,却只是抬眼向前望。望见了美好的方向,却忽略了脚下的路。好像梦里望见了洁白的梨花林,却忘记了周身比环绕着的长河。
如今翻然醒悟。
我们明知道生命彼岸就在此处,但却找不到任何一条可以泅渡的航向。
梦想,如果不从脚下开始,也许一生无法触碰。
所以,当有一日找到了那条航线,让我可以泅渡生命的长河时,那片白胜雪的梨花林,幽香无尽。
权威解读:文章用梦境很好的与试题材料内涵结合在一起,并用外婆的话“怎样才能渡过那条长河,终究是要靠自己”揭示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围绕中心,以梦境为线索,结合自己的经历实践,很好的阐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题目“泅渡生命的长河”很新颖,与梦境始终紧密结合在一起,并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高分启示:线索清晰 中心突出
人非鸟
人非鸟,便不能像鸟那样,只用方向便可以到达目标。人是直立靠腿行走的动物,要到达目标,需要路的指引。
群山万壑,层叠起伏,于人则如鱼入海。不辨江河,不分渭泾,茫茫然不知所之。
几名迷途深山的中学生,得到搜救者的帮助才得以逃出深山。他们知道方向,但不知道路。这对他们来说,是可以致命的错误。
我想到了鸽子,它们离家千里,但凭借着对方向的感应,它们可以再回到家中。那是因为空中无阻隔,一路皆空旷。
我想到了鱼,河鱼不可能像海鱼那样,畅快的游来游去,他们需要岸,一个不久便可以触到的岸。瑞士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在海河之汇处,放养河鱼的试验。虽然河鱼知道家在什么方向,但他们始终只是在放养点与河口连线上短距离的来回游动!因为一块三角洲挡住了他们回家的直线的路!
那几名中学生就如同这海中的河鱼,虽然知道方向,却不知道路!河鱼的结局是葬身海鱼之腹。如果搜救队没找着他们,世界就又会多一出悲剧。
社会之大,有时竟如这深山一般,差点吞噬了千年前的圣学!那孔子周转各国,始终没能推行自己的主张理论。数百年后的汉武大帝,如同孔子的搜救者,将儒学推向光明。孔子有着明确的方向,他渴望世人接受他的主张!但他没有路,找不到合适的路。一条迟来的路的尽头,是孔夫子郁郁而终的枯骨。
董仲舒作为孔子的继承者,他有着与孔子相同的宏愿。但他面前有一条路,他找到并走了上去,于是法儒一门得以耀扬千古,孔子的遗憾,算是埋了一半。
或许孔子晚年是“西获获麟”曰:“麟出必有圣人见,麟终必有圣人亡。”这样的感慨亦来自于此吧!
唯有庄子洞察,悟出了飞禽之自由。他们只需要方向!于是庄子逍遥世间,愿作大鹏。于是庄子梦蝶起舞,不辨物我。于是庄子婉辞相位,故我洒脱。庄子不要享受的路,他只有方向,那种对方向尽的想象与渴望是唯一触动他内心的东西。即使无上的荣光之后,周遭便是财宝美人,但这只是路,他是要方向。可他最终瘦骨嶙峋,淡淡的被历史抹去。他是洞察了鸟,但是他忘了,他是一个人,他只有腿,没有翅膀,他需要用路来铺就自己的人生,即便他向往终点,但要有路作为前提。
还是那位搜救队员说的好:“方向的尽头你过不去,到头来,你还是走不出去。”
没有路,是不行的,不管它作为脚下的路,还是人生的路。人非鸟,不能只有方向。没有路,即使目标再大,方向再准,也是徒增一丝悲伤。
权威解读:从文章标题,到文章内容,很有庄子哲学的意味:人非鸟,鸟只要知道方向就行,不需要路的;人只知道方向不行,还需有脚下踏实的路,才能走到目的地。文章以河鱼为例,说明只知道方向是不行的,又列举孔子、董仲舒、庄子等历史名人的事例,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看出,作者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修养,而且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贴合文意,富有说服力。
高分启示:文意丰韵 内容充实
让方向等于路
年少时,我们狂言,我们羁荡,不知几时,已经为自己的生命找准了奋斗的方向。但有几人能为之奋斗一生,找到生命的路。
当我们自命不凡,却又“怀才不遇”时,有人肯努力打破这个僵局吗?既然找准了奋斗的方向,就该为之奋斗。
拥有了指南针,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走出荒漠,迎接绿洲,我们还需有干粮,需要有顽强的意志。
生活中目标便是我们的指南针,知识便是我们的干粮。创新、坚持、顽强便是我们应拥有的意志。
生活中的一切需要我们去打拼,如果努力还未成功,那就要找一找自己身上的缺点,哪些是阻碍你成功的绊脚石?
现在的生活并不是年少时希望拥有的,但却要这样过一生。为何不打破它,为年少的梦想奋斗?
如果比尔•盖茨没有打破在哈佛安逸的生活,又怎会创造一个财富神话?我们只看到他的成功,却忘记了他为之奋斗时流的血和汗。他让自己的方向成为成功的路。
天天过一样的日子,不就和一辈子只过了一天一样吗?
不要觉得生活已成定局。我们有自己的方向,不要管别人怎么想,成功的路是靠自己的脚走出来的。
我们现在好好学习是为以后自己走出荒漠而积累干粮,锻炼我们坚强的意志,如果没有干粮只有狂妄自大的方向,又如何走上你的方向所指的路。
成功是靠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目标和方向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了知识,没有了意志,我们凭什么走上成功的路。
永远不要抱怨生活的坎坷,你要时常警觉自己是否为了成功而学习,而奋斗。到时候,你便明白为什么自己没有成功,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只会抱怨的人永远活在抱怨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方向,带着知识,带着坚强的意志,让自己走上成功的路,让方向等于路。
人们只看见了花开时的灿烂,却看不见种子冲破泥土时奋斗的泪水和汗水。我们找到了方向,却不用正确的方式走上成功的路。
权威解读:全文用散文化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要有目标和方向,但没有知识和意志、没有努力和奋斗,没有泪水和汗水,是不能够成功的。文章紧扣题意,亦叙亦论,反复阐述,为我们说清了方向和努力的关系,很好的完成了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语言通畅,善于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活泼生动。
高分启示:亦叙亦论 文字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