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成长博客》(说课)
详细内容
主要功能:教育交流平台
使用人群:主要是教师、学生、家长
操作特点:操作简单、人性化
2、注册
①任务:根据已经有的网络注册经验,尝试注册一个新的博客。
②由注册成功的同学给大家演示如何注册
③教师对演示的同学进行评价。
3、管理、发表文章、发表评论
①由教师演示用帐号和密码进行登陆,并进入管理页面,简单介绍其几个选项:文章、剪辑、配置、群组、栏目及密码。(剪辑、配置、群组及栏目留到下节课由学生自主学习)
②任务:a、请同学将旧密码更改为好记的密码。
b、请同学们尝试发表一篇简短的文章。(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
③展示学生发表的文章,及教师准备好的可供大家评论的文章。
④任务:对指定文章进行评论。
⑤教师适当演示操作要点或直接由学生演示。
4、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在网络上发表个人言论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①尊重他人言论
②使用文明用语
③遵守相关道德规范
让学生对成长博客有了基本了解,并对它产生兴趣。
1、在使用网络时,经验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尝试新的事物,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先由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演示,体现学生主体性。
由学生演示,一方面让成功的同学体验成就感,二方面刺激未成功的同学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三方面由学生演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教师应适当地做评价,纠正其不良操作习惯或错误操作方法。
这部分属于本课的重点操作内容,也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可将操作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尝试,合作交流,从而掌握其使用方法。而教师应当融入到学生中,随时点拨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可以发现有价值的操作方式或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又便于对常见问题总结。做到教学相长,又增强了师生间的朋友伙伴关系。
通过对该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使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小结与思考
回顾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我们在学习博客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是如何解决的?(2)请同学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新的事物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与学生一同小结:
要有信心
要有大胆尝试的勇气
要掌握认识和使用事物的一般方法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形成对此类问题的一种解决思路,为以后的网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和乐意接受的,我在教学设计中也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因而课堂气氛必然会活跃,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很好。
2、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本课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加以组织和适时适当的调控,留给学生极大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时间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获得提高和个性发展。
3、小组机制是本节课中各种学习活动的有效保障。在小组活动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相关内容的同伴那里获得有效帮助;而基础好的同学则可以在小组合作中拓展自己的潜能。小组同伴间的相互帮助与激励整体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弥补了教师引导涉及面窄的不足。
评委点评:
首先,这是一次比较优秀的说课。
第一,说课者能正确理解、把握并熟悉教材,恰当地制定了教材重点和难点。
第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息息相关,说课者在对这三方面都作了适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都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如果能在目标编写过程在中参照马杰的"ABCD目标编写法"将有利于将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化,更有利于授课完后的检测,充分体现学习目标不但是起点,更是落脚点;不但有内涵,还有深刻外延的理念。
第三,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说课者选择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方式,符合新课程理念,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配合以"分层教学法"更是体现了人性化教学,应用"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但在学习者现实情况的分析做得不够细化和具体,对"分层教学"的效果有不利的影响。
第四,教学程序的设计;课程中包含了导入→新授课→总结的各环节,且在各环节中都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但是如果能够在新授课环节中注重对"反馈"的应用,根据教学中学习者学习的效果对教学步调进行适当的调整,便能收到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