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一)
详细内容
《春之声》音乐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
适用手段:多媒体教学
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 型:音乐综合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
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
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掌握《新疆之春》、《春节序曲》主旋律;
3.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4.通过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创作于1956年,由马耀先完成初稿,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写华彩乐段和钢琴伴奏。乐曲以通俗、朴素的音乐语言,豪爽、乐观、奔放、流畅的乐思展示了新疆人民欢欣畅快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音乐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民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曲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热烈欢快的大秧歌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是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乐曲形象清新而又明朗,旋律欢快而活泼,充满着希望和幸福感。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 吹奏竖笛
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绘画等姊妹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美。
教学准备: 钢琴、竖笛、三角铁、小铃鼓、多媒体、教材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
组织
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二、
导入
新课
上节我们学习演唱了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渴望春天》,配乐朗诵了朱自清的散文诗《春》,感受到“春之声”回荡在我们周围,春天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无限美好的希望,也给艺术家以丰富的创作灵感,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许多,本节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经典的“春之声”作品,进一步去感受这浓浓的春意。
认真听讲,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承上启下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