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高中音乐教案(一)
详细内容
作者单位:韶关市七中
使用教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使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
《刨洋芋》
《脚夫调》
音乐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a、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
b、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
提问:
你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湖南―龙船调; 四川―康定情歌;
台湾―阿里山的姑娘;安徽―凤阳花鼓)
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 教学新课
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花儿、信天游
1、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 欣赏《刨洋芋》
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3、 欣赏《脚夫调》
a、 阅读歌曲简介: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b、 知识链接:
什么是脚夫?
(所谓脚夫,即为挑脚之人,亦即用肩挑背磨搞运输的村夫。山洞里没有大米,更没有南杂百货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柴竹树木之类及竹木制品。脚夫们把这类物资一担担挑出去,又把山外的日用品一担担挑进来,闭塞的村庄就靠了这管血脉才得已生存。)
c、 播放音乐,欣赏《脚夫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