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雪峰作证
详细内容
巍巍雪峰,绵延千里,横亘湘西,傲视苍穹!
雪峰山主峰帽子岭,海拔1487米,其上建有广播电视发射塔。雪峰山,亲睹了三湘大地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怀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电视塔,为五溪儿女传送吉祥欢乐,也承载着广电人的苦辣甜酸!
1958年,当新中国第一座呼号为“北京电视台”的“时尚媒体”诞生在共和国首都的时候,远在湘西大山深处的侗乡苗寨人几乎连“收音机”为何物都闻所未闻。然而,10多年后,这里的人们不仅用上了收音机,听到了广播,而且还美滋滋地看上了电视节目,一个万山阻隔的偌大世界竟成了近在咫尺的“地球村”。这一切,首先得益于雪峰山,得益于雪峰电视人的奉献!
怀化雪峰山调频电视转播台筹建工作启动于1969年。作为当时湖南省广播电视第二大建设项目,又是三线战备“意义重大”的骨干工程,转播台一开始就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单位代号:6902,邮政信箱:0093!
1972年,转播台基建施工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当时的地革委提出要求:7月1日前必须看到电视!技术人员土法上马,将一台1千瓦调频广播机改装成500瓦电视发射机,又从林区拉来一根18米高的优质杉木架起天线。结果,由于没有理想的信号源,转播没有成功。没有信号源,转播台还能转播什么?失去了转播功能,转播台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当时的省、地领导也觉得骑虎难下。信号源,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小神秘物,一度让雪峰电视人蒙羞,几乎把转播台推向绝境!
危难之际,6902台党支部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带领全台同志走上了自力更生寻找信号源的艰难之路。但是,4年过去了,在雪峰山区,理想的信号源始终没有找到!难道人民群众渴望看电视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吗?难道刚刚建成的转播台就这样让它碌碌无为地愧对蓝天吗?雪峰山的电视人流泪了!
关键时刻,党支部召开支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扩大范围找信号,设法救活转播台”的工作思路,并成立收测小组,加强了技术力量。信号收测组的同志带着笨重的发电机和收转设备,啃红薯、吞咸菜,风餐露宿,日晒雨淋,无高山不上,终于在临近地区一座高山上捕捉到了可用的音、视频信号!通过定向发射和收转放大,湘西人民终于看到了清晰的电视节目。以后,雪峰山还将中央台、湖南台的调频广播和电视信号转发到湘、渝、黔、桂边境20多个县市,覆盖面积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近1千万。
从1969年建台到1977年实现电视节目的正常转播,用了整整8年时间。到建起标准微波机房、装备精良微波设备,又是一个艰苦的8年!那一个又一个8年,成了雪峰电视人艰苦奋斗的标识,无私奉献的象征,也是怀化广电艰难起步、负重前行的实证和缩影!
纵观怀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无不与祖国的命运相依,无不与科技发展水平相连。而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则成了广电事业发展最好的助推器。
怀化的广播事业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但由于经费不足、物资材料匮乏而难以为继。抗战时期,湖南广播电台迁至湘西沅陵长达8年,带动各县成立了收音室、收音站。然而,就以当时的财力状况和技术条件,大山人的美好期待只能是无缘的奢望,直至新中国成立,怀化人民的广播事业才开始了光明的启航。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怀化各县(市)相继建起了收音室、广播站。在县城,在集镇,在广袤田园,长藤结瓜似的有线广播喇叭一度成了时尚风景。“小小喇叭传喜讯,侗寨苗岭连北京”成为大山人传颂的文明佳话。
1988年9月,巍巍雪峰、铮铮铁塔又见证了历史的一幕:五溪儿女向蓝天白云发出了第一声问候¬――怀化电视台正式成立。之后,以调频方式播出的怀化人民广播电台也应运而生!
广播电视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广电的普及也便有了更新的渴求和期待。从上世纪末开始,历经十余载的艰苦鏖战,怀化广电人硬是凭着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五溪大地“编织”了一张立体覆盖网络,将广播电视节目送到侗乡苗寨,万户千家。怀化全市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由2000年的55.5%提高到9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由86.4%上升到97%。稳步推行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新晃侗族自治县还成为全国首个有线数字化整体平移的县级城市。
2007年1月,怀化电视台、怀化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登上雪峰之巅向周边地区转播,怀化广电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伴随着广电事业的迅猛发展,迎来的是广电宣传的硕果丰收。由电视这一新型媒体的龙头产业引领,怀化大地上形成了由广播、电视和广电报刊“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生动情景,构成了声、屏、报介质媒体立体交叉覆盖和资源优势互补的壮阔场面。
用改革的思路搞宣传谋发展,怀化广电人深深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于是,一批百姓群众喜爱的优秀专栏、节目相继诞生,一批在全省、全国叫响的精品佳作接连问世,一批重点推介的先进典型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共和国礼赞》、《喜鹊窝》、《知己》等10余件作品分别获国家和省“五个一工程奖”;“剪刀书记”周福坤,其事迹经怀化电视台等媒体重点推介后,成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的新闻人物;洪战辉,?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感人故事最先由《怀化广播电视报》推出,之后,各大媒体争相宣传,在全国产生重大反响……
2007年9月19日,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怀化广播电视中心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市广电局机关和广电各媒体单位乔迁新址办公。怀化的广播电视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雪峰作证!
60年来,从广播到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由微波至光纤,从有线传输至卫星覆盖…… 五溪大地的广播电视事业应和着大中国脉动的韵律,一步一步走向新的境界。如今,感应着五溪文化神韵,与怀化五溪文化广场相邻而居的怀化广电人正在用话筒、用镜头、用笔头纪录雪峰大地万马奔腾的轰鸣,展示五溪江河一泻千里的豪迈……
雪峰作证!
我们从如歌的岁月中走来。
我们的明天依然――岁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