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抒情散文>新窃读记

新窃读记

详细内容

  (一)
  
  台湾作家林海音写过一篇《窃读记》,我是在初中时的语文书上读到的。当时读过之后还是意犹未尽,感觉作者儿时的那种生活很有趣。
  
  与此同时,我和作者有着差不多的经历。离我们学校几步之遥,就有一家小小的书店,我在课余时间经常钻进那里看书。其实小时候,我就曾去过那家书店好多次。那时,书店的名字还叫"新华书店",但只是私人开的;另外,那家书店让我感觉浪得虚名,因为书店内没有多少书,几乎都是玩具或者文具,所以我想,它根本配不上"书店"的称呼。
  
  然而我上初中时,书店内的书已不像从前一样少得可怜了。我想,或许是书店老板意识到自己的假招牌,为了不让顾客感到失望才会卖书吧。虽然书依然不是很多,但对我来说已大开眼界了——我看到许多慕名已久但未曾一见的文学名著,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呼啸山庄》等等等等。我如同一匹饥饿的狼,扑在精神食粮里无法自拔。或许是店小的原因,来这里的人不是很多,这样一来,我不用像《窃读记》的作者一样,担心看过的书立即被别人买走;而且,在我看书的时候,周围特别清静,也不像韩寒笔下写的"步入书店,第一印象是人多,男女老少你挤我我挤你挤出阵阵汗臭,与书香在空气中展开厮杀"……
  
  时间一长,我一直为在书店看书却没有遭到书店老板的驱赶或白眼,而感到兴奋不已。可是不料,后来我有了和《窃读记》的作者同样的遭遇。那天,我又在课余时间钻进书店看书。当我正沉浸于小说的情节里时,感觉肩膀被一只有力的大手拍了一下。我猛地回头,看见书店老板正虎视眈眈地望着我。顿时,我浑身冒冷汗,认为这次一定少不了一场屈辱。果然,那书店老板说:"这位同学,我已经注意你很久了,我猜你快把我这里的书都看一遍了吧?"我立即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低下了头。那书店老板又说:"我没别的意思,你想买一本就买一本吧,别一直这样看下去了。"我被他委婉的话说得无地自容,但我没按照他说的去做,只是说:"这次忘记带钱了,下次来一定买你的书……"说完,我就慌忙逃离了那个是非之地。
  
  虽然那时我也买书,但很少买,因为我平时住在学校,身上的钱只够满足生活需要,所以买书对我来说是奢侈的。但那件事过后,我就开始省下少许的生活费,用作买书了,由此我买的书渐渐多了起来。
  
  后来初中快毕业时,我再次进入那家书店。书店老板见到我,主动打招呼:"好久没来了,最近学习很紧张吧?"我点头称是:"快毕业了,还有两个月。"他说:"日子真快啊!这次来又想买书吧?"我说:"是啊,以后可能很少来了。"
  
  此后,我确实很少再去书店了,因为我不得不为中考做准备。而与书店老板之间的经历,我很难忘,这也是我人生有乐趣的经历。
  
  (二)
  
  上了高中,我到了县城的学校读书。如我所愿,那学校不远处有一家书店。那家书店位于学校的对面,但一开始我并没发现,而是从同学那里听说的。那是我新认识的高中同学,我们很快成了朋友。当时,我那同学想去书店看看,我就随他一起去了。
  
  看那家书店的名字,似乎是以人名命名,想必是书店老板的名字。我们进入书店以后,发现那书店并不大。由于摆满了书架,顾客只能在两条窄小的过道上走动。因此,幸亏书店里的人不是很多,我们不用拥挤。很快,我发现那家书店虽小,书的种类却很齐全,正好应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话。不久我就发现了文学作品,那些文学作品我大多没看过,不禁使我垂涎欲滴,只想把所有的书据为己有。这时我那同学在书店最深处,因为那里都是网络小说之类的书,想必他很喜欢看那些书。后来,当我们离开书店时,我还回头看书店一眼,那情景好像恋人分别时一样不舍。
  
  从此以后,那家书店成了我常去的地方,因此我的生活有了一点乐趣。我去那里很多时候只是看看,有时遇见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才掏钱买下来。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和我一样,他们看的多买的少。我想我们都是穷酸学生,没有能力买下所有喜欢的书。时间一长,书店老板可能发现了这个情况,他就开始嚷嚷:"那边只看不买的同学别再看了,要买就买一本,否则把书弄脏弄破的,我们卖不出去,让你们赔又不好看!"那些学生听了他的话,就知趣地离开,真正想买书的就趁机买一本,无疑讨了书店老板的喜欢。而我听到他的话,感觉似曾听闻,于是想起初中时常去的书店的老板也说过类似的话。我觉得这真有趣。
  
  以前我不知道书店还能租书,那家书店就能租书,往外租的都是网络小说之类的书。我和那个同学一起去书店,但我们的目的却不同——他是去书店租书,而我如前所述,"很多时候只是看看,有时遇见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才掏钱买下来"。那同学租了书拿回学校后,就开始没日没夜地看,从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他很快就把厚厚的一本书看完了,我不禁佩服他的速度。其实,我们学校有很多学生都像我那同学一样,他们也许是为了打发无聊的生活,就去书店租书看,仿佛完全忘记来学校是干什么的。一时间,我们学校掀起了一股"租书热"。而这件事老师似乎被蒙在鼓里,恐怕这是做老师最大的无奈。
  
  有一次我又去那家书店,无意间听见书店老板夫妇在谈论什么。我仔细一听,原来他们想在书店卖其他东西。我吃了一惊,想他们怎么能想起这个"馊主意",好好的书店为什么要改变它?不久后,书店里果然多了许多其他东西,都是些生活用品,而书店门口的那几个书架,完全失去了它们的作用,摆满了那些生活用品。但他们一直打着书店的招牌,我想这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不过我表示谅解,因为他们也是想着挣钱养家。而此后,我发现去书店的人更多了,想必他们大多不是为买书才去的。
  
  我为书店的变化感到悲哀,去那家书店的次数渐渐少了,因为不怎么想去了。直到现在很久了,不知那家书店已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