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心情日记>这边风景独好

这边风景独好

详细内容

  我经过的小广场有一处是我最喜欢停留的地方,那是一方由水泥柱子搭成的简易的支架,因为太简单连凉亭都称不上,除了几根横着的竖着的柱子,还有架子下用水泥长条搭的简易长凳你再找不到其他,但是后来架子上爬了几根藤类植物,经过了几个冬又经过了几个春,那些藤蔓已经不知不觉占满整个架子,记得去年冬天我去的时候还只是一些枯枝,那些看似毫无生命的枝蔓横七坚八搭拉在水泥框架上,让人看得心里有些寂寥,但是老公说等来年春天它便复活了,抬头的时候发现竟然有鸟巢,仿佛听到春天的鸟叫心里有莫名的开心,便一心期待来年的热闹。
  
  前阵子从那走果真如此,一大抱的绿团着如火如荼的锦绣,从亭子边上泻下来真的迷了眼,那红的花朵虽然我叫不出名但是开的和这个季节一样泼辣扣人心弦,那绿的叶子便甘心做了陪衬静静的不扰人心的舒展着,延伸着,让那些火辣辣的花儿们占尽了风头。每天早晨都有喜欢唱歌的爷爷奶奶大叔大婶在那聚会,牵头的好象是一个50多岁的阿姨和年龄比她大一点的大叔,可能年轻那会都是文艺爱好者吧,所以操持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成员从开始的十几个到现在几十个,这个由陌生人组成的大家庭中有弹电子琴的拉二胡的还有拉手风琴的,各司其职其乐融融。歌都是那个时代的老歌,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的,那样的生命力应该是让现在流行的泛滥的口水歌汗颜的,歌词和曲子让人用毛笔工整的抄在很大一张的硬纸上方便每个歌唱的人,常常也有三两的路人驻足加入其中,那些熟悉的弦律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毕竟都是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这些从四零五零六零年代过来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可能是爷爷奶奶。。

哪一个家里找不出一个两个三个五个的他们来呢?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从一出生便开始吃苦,生在那样一个物质极度?乏的年月注定了要想活下去他们必须坚强,我常常站在他们身后边听歌边想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支撑他们活下去?是谁给了他们那样坚定的不屈不挠的信念?跟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抑郁动不动就自杀,动不动就报复这个社会。。而这群人生在那样一个被一部分高知精英批判的一无是处的年代,他们为什么能一直走到今天?而从不放弃?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儿童,少年,青年时期?苦难如果是部教科书沉淀下来的肯定是象他们现在的安定从容处事不惊,苦难磨砺了他们的心灵却没有被他们书写在脸上。他们就象这架子上的大片的绿,安静的不事喧哗的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的青春可能在工厂车间在田间地头,在知青下放的洪流中在建设边疆的队伍里。。在为这个国家的建设拼搏奉献流血流汗的人群中,他们背负所有的艰辛却没有向这个国家伸出长长的手,去为难那个曾经苦难的衣衫褴褛的母亲。我很想说这是一群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特别是在今天在这个北京街头可以摔死婴儿,衣食住行都让你心惊胆战的,在这个道德律羞耻感稀薄的象高原的空气一样的年月。假如说他们那时候是缺吃缺穿缺钱的,那么现在的我们可不可以说是缺德缺爱缺怜悯的呢?,缺一切与人性息息相关的情感的呢?

当你看到这样一群历经磨难却痴心不改生活激情的人怎么能不从心里尊敬?现在除了脸上的这些皱纹能让你推断他们走过的岁月,曾经那些苦难已经荡然无存,相反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热情友善向上的力量,如同这些美丽的花朵沉淀一个冬天然后绽放华彩,他们歌唱时候的全心的投入和认真常常的感动我,很多时候都让我驻足良久,虽然那些演唱者说不上专业着装也不整齐且大部分都有很深厚的地方口音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你看他们情绪那么饱满精神那么集中吐出的每一个音节都那么有力,就连站都比我们站的直。你哪里还会在意他们专不专业?你只愿意象我一样站在那一大片的绿叶红花后静静的颀赏默默的感动不想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