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的小妹
详细内容
我家小妹已过而立之年,但因为在我们姊妹中是最小的,我们还是叫她小妹。
小妹在一家公汽公司做售票员,工作很辛苦,作息时间和平常的上班簇不大一样。上早班时一般是凌晨五点钟就从家走,上晚班总是在晚上九点以后才能到家。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小妹从来都是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小妹做的一些事常常令我们瞠目结舌。
一个冬日的早晨,小妹一个人去上班,四周黑黢黢的,只有路灯在黑暗中放着冷冷的光。突然一个人骑着一辆单车从旁边的一个小胡同中拐了出来,从小妹的身边飞一样的驰去。在小妹前方十多火米远的地方,一个厚厚的纸包从骑车人的身上掉了下来。
“哎,同志,你的东西掉了,你的东西掉了。”小妹大声叫。
声音划破寂静的黎明的上空飘散开去,那个人好像没有听到,浑然不知般地依然向前驰去。
“哎,别走,你的东西掉了……”小妹提高了嗓门继续叫。
“ 别喊。”斜刺里突然冲出了一个骑车人,凶凶地对小妹说,同时象耍车技似的,人没下车却从单车上弯下腰把纸包从地上捡了起来。
小妹被这突然的状况吓得身上抖了下。但很快她就平静下来,大声地说:“东西不是你的,你不要贪财哦。”说完又大声地叫:“前面的人你的东西掉了。”虽然是在那寒冬寂静的黎明,虽然是小妹一个人,她毫不畏惧的去面对。
“别喊,你他妈的再叫我废了你。”可能是这个家伙是因为见财起意受到了阻拦,有些心急了。恶狠狠的声音再一次在小妹的耳边响起。
不能让他的阴谋得惩。小妹想着,不自觉的放开了嗓子大叫:“前面的人,你的东西掉了。”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那么的刺耳。
“你他妈的不想活了吧。”那人恶狠狠的声音显得有些气急败坏,扭转了车头对着小妹的单车撞了过去,嘴巴中还不停地说着:“让你多管闲事,让你多管闲事。”……
当小妹带着脸上的青紫回到家时,在心疼小妹的同时,家人也不免对她一阵嗔怪。
以后的几天,小妹在同一个地段接连地碰到同一样的事,最终,小妹恍然大悟――这是一帮调包的骗子,而小妹因为一份无私的心而避免了被骗,却也因此而受到了伤害。
有很多人都有乘公汽被盗的经历,公汽上的扒手却也是每个城市公汽公司头痛而又难治理的一件事。因为扒手如若被警察带走了,一段时间后能够改邪归正的毕竟是少数,而大多的都会折返回来重操旧业,并且重操旧业后大多都会变得狡猾而疯狂。因此,很多乘公汽的人对扒手是深恶痛绝。而公汽上的司乘人员对这些不速之客大多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的工作环境让他们不敢对这些不速之客做当面的指认,所以很多公汽上的司乘人员在看到扒手上车后,只是在嘴巴上提醒人们看好自己的财物,而不敢有所行动。
有一天小妹当班遇上了一群四个扒手。那天的公汽上人不是很多,乘客们基本上都有座位坐着,只有一个小伙子在后门的地方站着。四个扒手上车就瞄上了后门站着的小伙子。他们四个人站在小伙子的周围,两个人分散着小伙子的注意力,一个人遮挡着小伙子的视线,一个人伺机去掏小伙子的兜。
小妹佯装去让几个人购票走到了小伙子的身后,趁几个人不备,伸手拉了拉小伙子的衣服,意思是有人掏你的兜,请小心了啊!
小伙子回头看了看小妹,眼中写满了不解。
看到小伙子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趁着几个扒手不注意,小妹又伸手拉了拉小伙子的衣服。
小伙子又回头看了看小妹,而这次在他的脸上写满了不满。
看到小伙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而扒手的阴谋也即将得逞时,小妹急了,伸手使劲拽了拽小伙子的衣服。
小伙子一脸的愤怒回过头来,对着小妹大声地叫着:“你有病啊,总是拽我的衣服干什么!”
一时间车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小妹只觉头上的血向上涌,满脸涨红,目瞪口呆地望着小伙子。而车上的四个扒手也扭回头来恶狠狠地瞪着小妹,车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大有剑拔孥张之势。
正在此时,车在一个站牌停了下来了,小伙子下车去了,几个扒手也跟在小伙子身后悻悻地下了车,临下车时也不忘留给小妹一双双凶狠狠的眼神。
车内的乘客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号人甭理他,钱给他掏走完了都不亏”,“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年头的好人做不得”……
而在此后不久的一天,几个扒手光顾了小妹的车后,小妹的拎包不翼而飞了。又一天,小妹穿的T恤在后背上被人用刀片划开了几条十多公分的口子,差点就要割到肉了。此事让家人为小妹担心了好长的一段日子,而小妹一脸的笑,对我们说:“不要担心了,没什么事的。”
初夏雨后的一个傍晚,小妹独自一个人在马路边乘凉。一个年青人小心亦亦地走到小妹身旁,问小妹:“你知道那里有招工的吗?我想找份工作,挣钱买点饭吃。”声音怯怯的,小的像蚊子。
小妹抬起头打量一下他大概十四、五岁的样子,个头倒是不矮,比小妹高出了半个头,有一米七左右。头发乱乱的,一脸的疲惫,脸上还有些尘土。身的衣皱巴巴的,手中拎着一个学生用的书包,从敞开的包口中可以看到一些衣服和两本书凌乱地装在里面。
“离家出走的学生。”时常听到一些学生离家出走的事情,看着这个年青人的模样,这个年青人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样的想法一下子涌进小妹的脑中。
“你还在上学吧?”小妹问着年青人。
年青人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小妹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转换了话题。“你这么小,出来打工有地方用你吗?”
他沉默了,低下了头,静了一下又抬起了头,一脸茫然和无助。
“是不是从家中偷跑出来的?”
年青人点点头。
“几天了?”
“三天了。”
“怎么吃饭?”
他没有回答。
“今天吃饭了吗?”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要不我给你点钱先去吃点饭?”
“我不要钱,我只想找个工作换点饭吃就行了。”
他的脸上又有了一丝希望的光在闪烁。
“即使找工作那也是明天的事,你今天晚上怎么办?难道还在马路上流浪吗?
他沉默了,静静地站在那里,显得很是无助……
经过小妹的劝说,年青人最终跟着小妹回了家。小妹为年青人做了饭,之后和年青人聊 起了天。
原来,年青人的家就住在本市,父母经营着一家规模不算小的超市。年青人的父亲在渴望读书的年纪却因为家中的贫困而不得不离开了学校。在他获得了财富之后,就把自己年轻时的希望就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
小妹非常理解年青人和他的父亲,父辈的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父辈们想着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孩子往往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这不但是年青人和他的父亲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
小妹开导着年青人,但同时也对他离家出走的错误作了批评,年青人显得很是疲惫,但他的情绪却也明显的好了起来。小妹适时的提出来要年青人和家人取得联系,以免他的父母担心。
一开始,年青人并没有答应,最终经过小妹的劝说,年青人终于说出了他父亲的电话。
小妹拨通了电话,刚说了句“你是S的爸爸吗?你儿子在我家。”
电话的另一端就传来了一个急躁而又无礼的声音“你是不是把我儿子绑架了,小心我报警,让警察把你抓了去。”
小妹又好气又好笑,听声音就能知道这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男人,也正是这样的人在和子女的沟通中常常出现偏差,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而是整个家庭。
当小妹把情况向年青人的父亲做了说明,并说了家中的地址后,年青人的父亲开着车很快的就赶到了小妹家。
小妹试图劝说年青人的父亲改变一下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但年青人的父亲仍以“父为子纲”的理由坚持着以自己的方式处理他与孩子之间的问题,并让小妹不要管他们的家事。
最终小妹也没有说服年轻人的父亲,在黎明将要来临的时候,年青人的父亲留给小妹一家一句“谢谢”,就带着年青人走了。
一连好多日子小妹都在担心着年轻人,怕年青人和他的父亲之间再起冲突。
而小妹的爱人倒埋怨了小妹很多的日子。他不是埋怨小妹帮了别人,而是怕小妹如果是帮了一个坏孩子的话,小妹一人在家那该有多可怕,更何况是一个个头比小妹还要高许多的人。
而小妹还是笑呵呵地说“这有啥可担心的,能帮人的时候就要帮人一把。”
这就是我傻傻的小妹,时不时做些让家人担心的事的小妹,已过了而立之年却还是像个孩子一样的傻傻的小妹。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