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健康养身>“春捂”记住先捂腿(一)

“春捂”记住先捂腿(一)

详细内容


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的说法,就是"春不忙减衣",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现代的人们也早已认识到,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

  "春捂"应该捂哪里呢?重点就是腿和脚。由于屋子里有暖气,所以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掉几条裤子。然而,因为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尤其是老弱病残者,极易导致关节病、心血管疾病等。

  近年来,医疗气象学家对"春捂"有了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

  ●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持续时间:1-2周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