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ERP:谁在坚守,谁在逃跑(一)
详细内容
作为中国软件南北两派的旗舰,金蝶、用友在营业收入上升的同时,两家公司的净利润都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用友利润出现持续下滑已是第二次。这是一个低谷,还是一个理性回归的时刻?
“连电影都在拿IT开涮,软件还能不能赚大钱?”说这句话的时候,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负责研发的田先生已经是软件业的一位老江湖了。
1994年,当这位田先生还在内地教书的时候,一年之内自己就搞掂了一套财务软件,那时候财务软件投入成本低,挣钱时效快;1998年,田先生在用友任职期间,目睹了中国财务软件在一夜之间纷纷打上了EPR的标签,那时候,财务软件的市场增长空间已经捉襟见肘;七年之后,中国的ERP从喧闹声中步入一片沉寂,这时已经有一种说法,将企业级管理软件的投入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与此同时,中国软件业卷入一场“失望还是希望”的讨论。与之相呼应的是,3月29日,用友软件(600588.SH)与金蝶国际(8133.HK)几乎同时发布了2004年财报。财报显示,作为中国软件南北两派的旗舰,在营业收入上升的同时,两家公司的净利润都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用友利润出现持续下滑已是第二次。
这是一个低谷,还是一个理性回归的时刻?
金蝶、用友守城
金蝶财务总监罗明星说,中国ERP厂商的业务发展模式正在经历一个残酷的十字路口:“5年前,我们卖软件服务是收不到钱的,现在已经有20%的客户愿意为服务买单了,但是我们的服务收仍然亏损。”金蝶别无选择的路径在于―――尽管服务在短期内挣不到钱,但仍要义无反顾地为此投上高达三分之一的团队、上千的人员配置以及大量的品牌及市场投放。
“为什么有人觉得做ERP还不如财务软件赚钱?这其实是一个产品开发模式转变的过程。”田先生说,尽管在这一行业中,已经有人识时务地从产品回到了更为有利可图的“搬货”行当(即软件产品代理),但是,对于做产品的中国软件公司而言,眼前的重负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是那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来临前的自我超越,无论是金蝶还是用友,其商业模式的成熟都还需要考验和等待。